顶点小说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五十二章 “天火”(中)
    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第六卷,“从威尼斯同盟到土耳其军队的覆灭”中曾这样写道:古代治理有条的共和国获胜时,常从敌人手中更取金银财宝充实国库、向人民颂发赏金减少税收举行竞技大会隆重的庆典,使全民同乐。但在我们所叙述的这个时代打胜仗的结果首先是国库空虚,其次是使人民贫困,而使获胜方并不得到免受敌国攻击的保证。这完全是战争方式本身内在的混乱造成的。因为被打跨的军队仅仅是丢掉了他们的装备,人员既未被伤害又未被当作俘虏关押,只不过是把他们对胜利者的反攻时间推迟一些而已,等到他们的指挥官为他们提供新的武器和马匹后,立即又反攻。此外,赎金和战利品既已被军队所侵吞,得胜君王当然无法利用这些钱财招募新军队,又不得不从臣民的腰包筹措必要的战费:而这就是人民体验到的唯一的胜利后果。

    美国战争并没有为法国带来什么实际好处,即便当时的政府并不是共和政体,但结果是一样的:赎金和战利品既已被军队所侵吞,得胜君王当然无法利用这些钱财招募新军队,又不得不从臣民的腰包筹措必要的战费,而这就是人民体验到的唯一的胜利后果。

    关键是连军队也没有拿到赎金和战利品,除了让英国失去了一块殖民地。

    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而拿破仑打胜仗几乎都要往法国国内搬点东西,法国人多少都得到了好处。可是他根据《亚眠和约》发动的第一场收回殖民地的远征却失败了,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咖啡和糖的材料产地,而且还损失了2.5万人,几乎占意大利军团的三分之一,关键是这些人绝大多数还是老兵,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挽回这场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有很多人认为拿破仑现在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外交政策是路易十四的延续,玛丽安托瓦内特与路易十六的婚事正是为了让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结成同盟,是外交方面对和平的努力,可是结局却以失败告终。

    德斯塔尔夫人所写的《论德国》是1800年写的,这时法国大革命已经结束,莱茵河自然疆界也已经形成,她写德国与法国是不相干的国家没有问题。但她要是在大革命之前这么写……

    失去西里西亚的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希望联合法国从普鲁士手里重新夺回它,普鲁士的外交大使则引用了腓特烈大帝的说法,只要不是整个欧洲联合起来反对其主权,普鲁士能够“自卫”任何针对西里西亚的敌对行动,西里西亚已经成为普鲁士的核心地区。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雅克·内克尔用国家贷款,并且是放高利贷来提高税收,目前整个阿尔萨斯地区已经因为高利贷的问题陷入混乱之中。

    一个新兴国家的国债往往是很高的,法国的公债利率比英国高那么多,一样没有人买。

    在无法为急需贷款,缓解天灾造成损失的农民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地产作为抵押借高利贷,强盗们打击高利贷者,当地人称其为英雄,这个时候让军队介入其中进行镇压是很不合时宜的。

    塞缪尔·斯特来到达美国的时候刚好欧洲因为法国大革命陷入全面混乱,而孤悬海外的美国在有原材料和机械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发展,超越法国和被英国刻意打压的印度纺织业,成为新兴的纺织业大国。

    塞缪尔·斯特来14岁就开始学习纺织,但他的父亲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并不是因为“圈地运动”失去土地的工人,他是在学徒期限接近尾声时离开英国的,当时他只有21岁。联合王国是工业化最高的国家,同时也陷入了恶性竞争之中,为了压低成本,工厂主们大量使用了童工,《工厂法》里提起的那些条款,让知道的人不得不为孩子们的生存情况堪忧。

    关键是他们成年后就要因为工资增长而被淘汰,他们拿到手里的工钱也不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要素,比如开个小酒馆当老板什么的,找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斯莱特继续在英国办厂也看不出有什么优势,反而不如到在这一领域一片空白的新大陆,他能获得惊人的成就,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工,变成“美国工业之父”。

    杜邦也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动荡的局势而抱着家族财富乘船到美国的,他们不仅仅通过拉瓦锡的夫人,说服了法国将制造火药的技术和装备给了他们,并且还试图通过约瑟芬,说服拿破仑,促成路易斯安那州的收购案。

    就算英国垄断着印度的硝石,还是可以从人畜排泄物中提取到制造火药的成分,战争爆发后这种战略物资当然不会提供了。在七年战争爆发之前,世界仰赖西班牙的植物碱,七年战争期间英国率先从美国进口草木灰,法国紧随其后,但草木灰中25%的碱含量无法满足整个欧洲的需求,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兰西科学院悬赏12000里弗尔征求新的制碱工艺,路布兰提出了用食盐混合硫酸制碱的办法,1791年获得专利,还在奥尔良公爵的筹款下建厂,但这个厂被没收了,乔治安娜派出去的人在一个收容所找到了他。

    在失去了工厂后,他的制碱法专利也被公开了,他的父亲在他9岁时就撒手人寰,被父亲的好友收养,后来这位收养他的人也死了,他无亲无故,带着4个孩子,一个染病的妻子,为了给孩子治病他花光了积蓄,而说好的赏金更是没有一点音信。

    苏格兰工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脱粒机,华盛顿对它感兴趣,可是美国并不那么急需,第一是因为美国存在奴隶制,购买奴隶产生费用可能比买机器和维护它的费用更低,第二是美国很难爆发法国那种特殊情况,所有的男人都因为征兵走了,留下老弱妇孺,就算麦子收割了他们也无法完成繁重的脱粒工作。

    乔治安娜派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很潦倒,工厂处于破产边缘,他的技术也不像纺织业那么重要,他很轻易就来到了法国,用专利换取了年金,现在还是农业机械厂的厂长。

    他的脱粒机一小时可以脱粒64蒲尔,相当于8个四分之一吨,只需要四匹马和四个人,后来他发明了水力脱粒机,农耕地区很多都有灌溉,只要水的流速足够,成本还会更加低廉,他并不在乎那些从事手工割麦的临时工人因为脱粒机失去工作后会怎么样。

    塞纳河的河水很平缓,甚至达不到水力驱动的标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还是蒸汽机管用。

    对索霍的工程师来说,蒸汽机组装才是他的正职,煤气灯只是一个发明,而且以索霍在英国的地位,他也不敢离职自立门户。

    德国的温莎先生不知道是不是看不上法国的低廉薪水,才跑到英国去搞照明的专利专营权,毕竟他没有过过那种捉襟见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