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唐农王 >第六百八十四章 回京冠礼
    “小郎君,倭国可不是一个好地方。我听说,倭国的人长得像猴子一样,又黑又小,而且个个都喜欢随地解决三急,脏得很。”站在李冲元身边的向九说道。

    此时的向九。

    身子骨早已恢复了过来。

    都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了,要是再不好起来,李冲元都得再把他打瘫在床上不可。

    李冲元还需要他去押送木料呢。

    因为他熟悉,而且又是向家人,这木料之事,交给他,李冲元放心。

    就好比向九从去年到他恢复这段时间内,木料一事,李冲元把此事交给了向十。

    好嘛。

    向十接替木料一事以来,接二连三的发生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了船厂造船的进度。

    虽说只担误两三天的时间。

    可两三天的时间,对于李冲元来说,这都是宝贝一样。

    如果长期以往下去,一年可就得担误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此这般,李冲元想要组建船队,至少又得往后推半年了。

    而木料一事放在向九身上,李冲元就不用操心。

    更是不用担心因为木料,而导致影响船厂的进度等等事宜。

    向九的一番话,李冲元听后也有些了然。

    《隋书·倭国传》中有记录,倭国的国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其王后称之为鸡弥,太子利歌弥多弗利。

    其国无城郭。

    内官有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等等。

    对于倭人,李冲元也见过。

    在国子监内,就有几个被倭国派来学习的倭人。

    虽不多,但也有那么几位,而且李冲元在长安的时候也见过。

    倭人,李冲元打骨子里就不喜欢。

    而且。

    据李冲元所知,当下的倭国虽叫倭国。

    但在二十多年之后,也就是总章二年,唐高宗李治在位的第二年,公元六六九年。

    倭国国王决定把国号倭国之名,改为小本子,也就是现在的名字。

    为何?

    因为白口海战,倭国损失颇大,倭国痛定思痛,开始向唐国释放外交信号,并且开始稳定发展。

    更是向唐国派送无数人前来唐国,学习唐国文化,技艺等。

    而在唐国建国以来,也就是贞观四年之时,公元六三零年,倭国第一次派出遣唐使至唐国。

    且向唐国皇帝李世民求封号,并且以宗主国向唐国纳贡。

    当然,这些事情,李冲元没有印像。

    但就向九所说的话,李冲元到是知道的。

    当下的倭国人嘛,还真就是又黑又矮,个子小不说,头上还学着漠北人一样,只留一小撮头发。

    反正就是,怎么看,怎么不爽。

    不过。

    这倭国虽说乃是藩属国,身为宗主国的唐国,更或者说李世民以及朝廷的那般人,还真是真心对待这倭国。

    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甚至,还允许这倭国人到唐国来学习各种文化,制度,以及技艺。

    就好比这造船的技艺,就被这倭国学了去。

    李冲元看着码头上的船只,耳中听着向九说的话,心里面却是想着这倭国之事,随口回道:“你也别小看这倭国了。人家看起来人畜不害的,真要是狠起来,连他娘都不认得。倭国地处我唐国东部海域的一座岛上,此岛虽说不小,但据我所知,倭国到现在还没有统一全岛。听说,倭国的国王,每每都在想着控制倭国岛的北部地区,可那些毛人可真不是盖的,硬生生的抗了不知道多少年。”

    “小郎君,你怎么知道倭国的情况?”向九听完李冲元的话后,双眼好奇的看向李冲元。

    对于李冲元时不时的一些话,或者一些关于海外之事,不止是向九好奇李冲元是如何知道的,哪怕就是老夫人等人都觉得好奇。

    不过。

    李冲元也从不解释,真要被问急了,直接说是番邦人的传闻。

    毕竟。

    这长安城中的番邦人还真不少,各种传闻也着实多,也无法查证消息的来源不是。

    李冲元侧目看了看向九,投去一个白眼,“你去长安打听打听,有不少人知道倭国的情况。”

    向九点了点头,好像真以为是这样的。

    船已经造出来了。

    而且也已经下了水。

    各种检查正在进行着。

    而李冲元最为急切的事情,就是对十艘甲型明轮船的验证了,以及试航了。

    只要验证没问题,就可以进行试航了。

    一旦试航千里之地后,甲型明轮船也就可以大马力的进行生产制造。

    而李冲元为了这十艘甲型明轮船的后续生产制作,可谓是费尽心思,脑细胞都不知道杀死了多少。

    在李冲元的房间内,不少的生产作业标准,以及流水化作业标准已经被他李冲元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还画了简图。

    李冲元这么做,为的就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作业。

    如此这般。

    一来可以减少人力,二来可以加速生产制造,三来可以追溯问题,四来也是为了强化船工们的技艺。

    而五嘛,当然是省钱了。

    流水化作业。

    在当下可没有,而是李冲元从前世的一些公司工厂里搬过来的。

    李冲元虽不知道全面,但好歹也是现代人,这些东西稍稍动一下脑子,也就能整明白了。

    十艘甲型明轮船已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推进这个所谓的流水线似的标准流程了。

    什么人开料,什么人刨料,什么人上油,什么人浸木料,什么人加工,什么人架料,什么人统筹等等。

    总之。

    只要李冲元的这套标准化的流水线似的流程一进入船厂,李冲元可以肯定,自己的船厂,一年可以造出三十艘,甚至五十艘甲型明轮船来。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得在木料,以及各种材料的供应之下。

    数日后。

    船只的检查工作已经结束。

    万宏他们一众大匠们来到李冲元的跟前,“李县公,十艘甲型明轮船已经打造结束,经我们这些天的检查,暂时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还请李县公发号施令,开启验证。”

    “验证吧。此次,我就不上船随同你们一起去验证了,你们都是老经验,老行家了。待这十艘甲型明轮船一旦试航没问题后,本县公定要好好奖赏你们。”李冲元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还真不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