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金国驸马爷 >第三百九十章 感觉极其良好
    吴乞买赞道:“你年纪轻轻,便能如此老成持重地谋国,却是比粘罕、斡离不、婆卢火等人可贵得多了。他们这些人起初都不赞成归还燕京与宋人之议,更有甚者还劝朕出兵拿下中原的河北三镇,以为燕京诸郡之屏藩,朕都觉得他们的主张有些失之孟浪,在未做到知彼知己以先,岂能轻启战端?这实是与你伯父先皇武元皇帝的谋定后动的遗训大相违背呢。”

    吴乞买想了想又道:“还有你刚才说的那个和平共处,这几个字很好,朕很喜欢,兄弟与兄弟之间和平共处则家睦,世人与世人之间和平共处则国睦,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则天下睦。若天地间万物皆能和平共处则人神共睦。若真能看得到那一天,可不就是圣人口中所说的大同世界了么!”

    张梦阳笑道:“皇上,关于这个大同世界,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共产主义呢。”

    “共产主义?这个么,朕也不曾听说过,想来也是你从汉人的书本上看来的吧!”

    张梦阳顿了顿,急忙把头连点地道:“对,对,对,的确是孩儿从书本上所学而来。”他暗忖道:“我从小学时候便在课本上见过了这个词,倒也不是在骗你了。”

    “不过,朕倒是更喜欢和平共处那几个字,赶明儿从契丹人和汉人里挑个写字好的,让他把这几个字录下来,悬诸在朕的乾元殿里,也可让朕时时瞻仰不忘。”

    听他这么说,倒是出乎张梦阳的意料,没想到惯于征战杀伐的金国皇帝,对和平共处四个字竟然如此情有独钟。

    他只记得在耳熟能详的这四个字下面,还有个什么五项原则,至于那五项原则都是些什么东东,他只记得书本上本是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讲解过的,具体内容么,他可是半点儿印象都没有的了。

    他便又开始自艾自怨起来,内心里深怪自己之前学习的时候不够用功,以至于很多恰巧能用得着这些知识的场合,自己的脑筋里却是一片空白。每到这样的时候,他都是深深地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多么难受的滋味儿了。

    如若不然,在这吴乞买面前,再把那作为“和平共处”注释的五项原则给他一一地神侃一番,不更显得自己肚里有货么?

    就在他心里自艾自怨的时候,吴乞买说道:“把大宋当做一个不断提供奶水的母牛养在榻侧,的确是一个好主意。那个哈巴,温朕在燕京的时候儿就曾经见过他,那时候他便劝朕乘着攻灭大辽的余威,顺势攻入中原,就算灭不了大宋,与他赵家官儿划河而治,也可以割占他半壁锦绣江山。

    当时群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反对的以为这是哈巴温的借刀杀人之计,旨在趁乱恢复他在河湟的唃厮啰国。赞成的则认为不管哈巴温是不是在利用咱们,咱们金国与朝云暮雨、不讲信用的宋人也终究难免一战。

    若是果真与宋廷开战的话,得能有哈巴温一党在河湟一带与宋兵周旋,对他们造成有力的掣肘,于我大金军直下中原实有莫大的帮助,当时朝中曾有不少大臣持此主张。当时朕便觉得如此见解颇有些不妥之处,至于不妥在哪里,朕又一时半会儿未能琢磨得清。

    如今听你一说,若是出兵把中原的江山直接抢占过来,或许不难,但想要在那里确立根基,却是着实不易。契丹德宗曾因石晋的背德失信,出兵大举进攻中原,虽说得之甚易,但怎奈中原各路诸侯桀骜难驯,不断兴兵反抗。

    契丹兵东扑西翦疲于奔命,最终不得已还是自中原抽身而退,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徒空耗国力,一无所得。有契丹德宗的前车之鉴在,咱们可不得不谨慎行事。”

    张梦阳听他如此说,心中一喜,道:“皇上圣明。”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种想要阻止金兵南侵的愿望,但一直以来都是不得其门而入,不知道该当从何处下手,今番事机凑巧,竟然在这距离燕京数千里地的东北腹地,得到了金国皇帝的亲口许诺,顿时觉得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解脱之感。

    大宋君臣他是见识过的,一个比一个地自不量力,没有金刚钻偏要揽瓷器活,妄想着建树一番雄迈汉唐的辉煌业绩,可他们在北伐王师一连串的败绩面前始终执迷不悟,宁可耗费巨大的民脂民膏,也要换得一个收复失地的虚幻荣名。

    别说他们的脑筋里当时全是追宗胜祖的痴心妄想,压根儿就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就算他们当时能听得进一句半句的清醒言语,这样的言语,也实在轮不到他张梦阳来进谏。

    道君皇帝和他所宠幸的那些个大臣们,一个个地全都高高在上,仿佛云端仙鹤一般地高不可攀,寻常的京官想要见他们一面都难如登天,何况当时他只不过是个萧太后朝廷中的近侍局副都统,属于敌国官员,哪里有机会见得到那些自视为神仙中的人物?

    及至后来被神行太保戴宗掳到了汴京,他的身份也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孩子,皇帝和那些重臣们岂是他想见就能见得了的?

    最接近道君皇帝和他的那些臣子的时刻,便是假扮做李师师的贴身丫鬟梅心,与她一同进宫赴宴,观看道君皇帝在来远堂接见娄室等一行金国使臣的时候。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对宋室君臣是彻底地心灰意冷了,因为他看到了他们在娄室等人的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的时候,宋室君臣所表现出的那种毫无对策之时的犹豫和无奈。这正是那种犹豫,令他看清楚了他们把收复燕京的虚名看得是何等的重要,否则他们便应当对娄室等人的漫天要价当场拒绝,既然表现出了犹豫,就表示在他们的心中,是有接受那样苛刻条件的可能与准备的。

    及至再后来,他被宋金双方的文武高官当成了是失踪已久的大金国驸马爷纥石烈杯鲁,虽说有了些和宋室君臣亲近的机会,但想要劝他们放弃收复燕京,把大批的金银用来整军备战,防备金人入侵这样的话,能自他这样的金国驸马口中说出来么?就算说出来,他们又有几人肯信?

    何况那时候事情已然无可挽回,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应李师师的求肯,把大宋赎还燕京的价码,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压减至最低,让大宋在金钱上少受些损失而已。

    在大宋君臣头脑进水,虽说花了大价钱买回了燕京等地,但同时王师战力的孱弱也在金人的眼前暴露无遗的时刻,也就难免不会引起金人中一些贪婪之辈的觊觎之心了。

    宋金之间会不会开战,主动权完全在于金人一方,只要稳住了金人,不使他们生出南侵的企图,中原的万千百姓就不会有遭受涂炭厄运的危险。那他张梦阳起初的愿望,他的初心,也便算是达成了。

    而今,他亲口听到金国皇帝吴乞买,亮明了不欲步契丹德宗耶律德光后尘的心意,在为中原百姓松了口气的同时,也为自己初衷的达成感到兴奋不已。

    或许吴乞买心中本来就对入侵中原不怎么感冒,或许是他张梦阳的一番话对吴乞买起到了游说的效果,但不管怎样,能够得到这位金国皇帝的亲口承诺,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有自己的那么一星半点的功劳的。

    此刻的他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觉得只要事机凑巧,改变历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不得机会而强求则是强求不来的。

    比如今天和吴乞买之间的对答,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得到他的这样一种表态,完全是心血来潮的偶一为之,只不过是费了些嘴皮子,何曾有过当初想象的那般困难和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