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在南宋能网购 >节51 作坊与工厂
    在船厂服役的普通师傅和大工们最少的也在造船行业混了十几年了,其实对于船上的各种部件如何制造、如何连接绝大多数人都有个基本的概念了,甚至有些师傅只是差着临门一脚,只剩下老师傅那点压箱底的功夫没学会而已。

    其实在后世那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许多工艺上的所谓不传之秘早已变成了烂大街的玩意,在食物配方上尤其如此。

    许多所谓的秘传酱料,如果没人指导自己去摸索的话,绝大多数情况都会是一头雾水,无论怎么调整就是调整不出人家的那个味道来。

    可东西都是那些东西,但如果知道了秘方呢调料都还是那些调料,配比稍微不对味道就南辕北辙,而只有正确的配方才能烧制出对味的美食。

    美食如此其他工种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从结果倒推来看的话不过就是层窗户纸而已,但若是自己摸索的话那可真是头都想破了都想不出为什么。

    造船其实也有类似的一些捅破了窗户纸就一文不值的小技巧,然而人家就是不给你捅破,否则人家怎么能凭手艺吃饭呢

    不过当时代的进步,技术达到一定层面之后,原本所谓的秘技也就不足挂齿了。

    随着这些有着丰富造船经验的师傅与大工加入到讨论中来,肖恒他们这帮学生飘在半空中的知识总算是落了地了。

    在细心的听取了工人们的建议之后,最终新版的铁龙骨槽船长8米,宽3.2米,设计排水量约35吨的“u”形底的小船。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目”字形的铁龙骨。

    没错,在最初的“”形龙骨基础上,又增加了四根横向的金属加强结构。

    曾几何时,中国的造船师傅们为了利用小一些的木材造出足够强度的船体,继发明了卯榫机构之后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结构复杂的船钉,能够将木板牢牢的固定在船体上,而其中如何固定才能保证强度,是多年以来需多造船大师傅的不传之秘。

    然而此时此刻,当铁龙骨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曾经的秘技顿时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在这个“目”字形的钢铁龙骨框架之下,新造的船只要保证不漏水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如何镶嵌、如何连接等等一切都不需要再去考虑了

    等这个方案出来之后,终于轮到看了半天的王铁锤出场了。

    他拿着图纸,仔细的看着上面标注的数据,忽然抬头开口问道:“这个位置怎么连接还是用铆接方式”

    “是的,我们是这么想的。”卢淳回头看了看他的小伙伴们,与他们交流完眼神之后这才答到。

    “那这里就只能铆一层了,强度上能保证吗”王铁锤一眼就看出了孩子们设计上的不足,毕竟他可是全程参与了第一个铆接产品的诞生的四轮马车的框架,所以他很清楚铆接的强度以及钢铁本身所能承受的力量。

    “啊这样吗”卢淳等人毕竟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设计上还是出现了些纰漏,赶紧回去跟下伙伴们有讨论了一遍之后,再与那几位师傅咨询了下加强结构的位置,最后终于这才算是拿出了完整的方案。

    当这方案完成之后就被送到了肖恒手中。

    “干嘛让我看看”肖恒笑道。

    “是的,老师请您看看我们有么有什么疏漏之处”卢淳认真的说道。

    “这一次,你得靠你们自己。”肖恒摇摇头,将那份方案推了回来,“这是你们必须要经历的,你们这些孩子总有独当一面的时候,而那时候我不可能时时在你们身边所以这种事你们要学会自己解决。”

    肖恒说道这里顿了顿,看着孩子们略显失望而又有些忐忑的眼神,最终还是给他们吃了科定心丸:“虽然我不参与,但我的建议是图纸工作要做仔细,尤其是这种没办法用小规模试验来验证的工程尤其如此。图纸工作一定要不厌其烦,一定要排除掉所有能够在这个阶段排除的问题,以减轻工程开始之后的损失。”

    “”卢淳等一众孩子听完肖恒的说辞之后,都是陷入了沉思,就连旁边听不太懂他们说什么的那些船工和老周、小周他们也同样陷入了沉思。

    最终,那份卢淳还是拿着那份方案回到了小伙伴的中央,再次不厌其烦的进行了数次图纸推演,最终还是揪出了几个小bug之后,整个工程终于到了要实践的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反而简单了。

    肖恒他们这边将零件、参数往铁匠铺那边一报,不到3个小时他们所需要的各种钢结构材料和已经加工好的零件就被送来了

    这效率可把一种大小船工以及周氏父子吓坏了在这个年代就算想要一口大勺、一个锄头,若是找人现做的话也要等个三两天的

    而卢淳他们呢订做了这么巨大的钢铁构件在那些船工们看来这种巨大的钢铁构件怎么也要等个把月才能交货的吧而且还得是人家全力帮忙舍弃其他工作的情况下才行。

    然而他们哪知道肖恒那边的铁匠作坊早已做了流水线改造,从粗钢到轧钢成型基本上都是一条龙的,而且卢淳他们的设计也是基于现有的几种标准化钢板产品的,所以其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加工打孔上。

    随着这批材料来的还有数十名熟练的铆接工人,到了地方之后他们立即开始投入工作,将早已修造完成的各个零件组装起来不过是一下午的时间,整个“目”字形的箱形龙骨框架居然就这么完成了

    “爹爹,这些人这也太快了吧”小周这一下午就没合得上嘴,仿佛嘴里全程含着个灯泡似的。

    “这些人有些奇怪。”老周也说不上来肖恒他们这帮人究竟怪在哪里。

    而船厂主人都这样了,船厂内的其他工人更是一个个的不停猜测起来。

    而对于这种工程速度,肖恒的那些学生们却早已见怪不怪了有些铆接工人就是他们自己的长辈甚至是亲爹

    而且就算没有沾亲带故的大家都住在一个村里,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少也算是认识所以他们还能上前帮忙擦个汗、递个水什么的。

    就在如此其乐融融的一幕之中,一个原本以为要不知多久才能造好的箱形龙骨框架就这么出现在了船厂上下几百号人的面前别说是那些船工们看傻了,就连给他们送饭来的媳妇们也都看傻了

    尽管这些船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工人,然而比起肖恒他们这些完整的经历过工业化洗礼的工人来说,这些船工只能算是小作坊里的手工业者。

    其区别就在于教育以及标准。

    肖恒他们这边的一切都是有操作手册的,而且每个成熟的铆装工人都经历过系统的培训不光是在夜校里学习知识,更多的是专门培训他们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