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大明做帝师 >第257章 第二道奏折
    以徐有贞未收到的众人,现在是彻底慌了。

    虽然他们官高职重,但是因为这次楚宁的提议涉及到他们,尤其是徐有贞,更是江南各大家族在京城势力的联络人!

    如果遇到什么大事,比如这次动议江南变法,王文或许是出于对变法的恐惧,但没有徐有贞等人的支持,王文一个才入阁的辅臣,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而现在不一样了,以徐有贞为首的江南实力有投票权的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下能为他们说话的人真的不好找了。

    不仅如此,楚宁道破了他们的身份,那原先的盟友,此时肯定不会为了他们趟这趟浑水,毕竟得罪楚宁这个杀神,日子会很难过的。

    可楚宁并不打算就此罢休,楚宁见此事定下来了,从袖中又拿出一封奏折。

    这下不仅大殿中的大臣们,就连朱祁镇都有些意外,毕竟当初在皇宫之中,楚宁安排王贵等人,把江南那些大家族的势力查出来之后,就没有了后续安排。

    难道说楚宁事后发现什么,还安排了其他布置?

    楚宁对着御座上的朱祁镇深施一礼,然后缓缓转过身,看着大殿中的大臣。

    “我真是服了你们了,还真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你们一个个有几个真的做到了为国为民。

    当初开海禁的时候,你们差点把老子弹成筛子,现在看到海贸的好处,削尖了脑袋想分一杯羹。

    要只是这样,我才懒得搭理你们,毕竟谁赚钱不是赚,只要你们守规矩就行,可你们看看你们的所作所为,竟然和那些江南大家族达成那种协议!

    你们是真傻还是装糊涂,人家才是一直从事海贸的老手,你们想从他们手里分到好处,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你们觉得,如果我被圈禁,或者杀了他们会怎么样?会和你们联手共同富裕?开玩笑,你们这些北方人,对大海了解多少!

    现在想着能得到一些好处,你们也不想想,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们怎么能在那些百年间从事海贸的人的对手!你们啊,就是短视。

    我在这给你们一个承诺,江南变法成功之后,我会在北方推行新的产业,虽然比不上海贸收获丰厚,但没哟生命危险,只要你们老老实实的,谁斗有机会!”

    楚宁这话一说完,大殿瞬间沸腾了。

    他们会或许觉得楚宁飞扬跋扈,或许觉得楚宁目空一切,但谁都不会怀疑楚宁创造财富的能力!楚宁点金手的名头不是白来的。

    京城乃至整个大明最赚钱的事,没有一样不是和楚宁有关的。

    在楚宁去应天之前,整个大明最挣钱的买卖是振兴集团,楚宁去了应天之后,出海贸易又迅速崛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才会眼红沿海那些人,人家几乎就是躺着就把钱给挣了。

    要知道在这事前,沿海地区的代名词就是贫瘠,落后,野蛮,现在谁也不这么认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些港口甚至成为周围地区的经济中心,无数的百姓向着那里聚集,一排繁荣气象,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当初是不是不该迁都京城。

    应天多好,六朝古都,形胜之地。何况朱元璋将那里修建的可谓是固若金汤,最重要的是应天就身处江南腹地,现在更是在处在海贸的中心位置。

    当然这仅仅是有一部分传说而已,不过也证明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对京城的发起挑战了。

    朱祁镇为此也是焦头烂额,作为太宗朱棣的子孙,不管是出游什么原因,都不能允许这种言论的出现。

    当初不管朱棣是出于巩固北方防线也好,还是离开建文帝的影响范围也罢,京城作为大明的都城已经几十年了,朱祁镇都不可能允许迁都的事情发生。

    迁都不是小事,况且他们这一支从朱棣开始,就生活在北方,最重要的是江南地方,在大明建立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那里宗族、派系林立,对于整个大明的统治很不利。

    楚宁也说过,如果迁都应天,不超过五十年,那大明就将有失去黄河以北土地的风险。

    朱祁镇对楚宁的判断有着莫名的信任,虽然他当时不知道楚宁为什么这么说,但还是选择了相信。

    在楚宁出海的这段时间里,朱祁镇就专门找张辅问过此事,张辅的回答和楚宁一样。

    大明到现在,虽然经济命脉在江南地区,但真正的根基却在北方。

    虽然这里距离边界很近,但也正因为如此,大明才能在军力走下坡路的时候,还能坚持到现在。

    如果迁都回应天,那到时候北方就会失去现在这样的全力支持,就像当初的南宋一样,其实当时南宋是完全有机会收复失地的。

    但是阻力却突然出现,而且阻力不是来自于官场的争斗,而是因为民间的反对!

    没错,就是民间!

    那些没有经历过流离失所的江南百姓,因为对自己日子的满意,不希望因为国家收复失地而背负上沉重的赋税。

    后世许多人都在宣扬南宋的经济水平如何强,城市化程度如何高,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现状的固化。

    他们不希望出现任何变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更不希望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付出代价,所以民间对于收复北方故土不仅没有热情,甚至对此还极力反对。

    朱祁镇觉得张辅说的很有道理,身为君王的他,自然知道许多外人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许多前朝的实录档案。

    其中就有关于南宋几位君王和大臣们商议收复北方失地的谈话,其中还真的提到了这些。

    只是自己一时间没有想起来,不成想,张辅能在没有这些资料的情况下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张辅接着说的就是从纯粹的军事角度,那就是随着都城的转移,朝廷对北方也将会越来越不关心,毕竟北方从物产,到经济,都无法和富庶的南方相比。

    而南方失去北方强悍的保护之后,就算能顶住一时半刻,时间常客,也将在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对抗中露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