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霸主:从取代孙权开始! >第55章、师说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孙朗不止晚上骋英雄,白天的政务也没有拉下。

    跟着曹操搞出的招贤令,孙朗也照猫画虎搞了一个招贤令。

    不过他对品德还是有要求的,同时为了扩大影响,不但有招贤令,还弄了一个伯乐令。

    只是,东吴现如今偏安一隅,影响力没有挟天子的曹操那么大。

    孙朗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提笔写写下了一篇名传千古的文章——《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

    写此文,意在欢迎大汉各界人士举荐贤才,贤才一经入仕,推荐伯乐可领百亩良田到三千亩良田不等。

    孙朗打得注意十分正,只要你想领这个奖励,必然要拖家带口的来东吴。

    到时候,连人带才华都是的我孙朗的!

    至于说最高三千亩的奖励会不会太多?

    这个最高奖励对应的是州牧级别的贤才,天下能有几人有如此才华?

    而一旦这个级别的人愿意来东吴,别说三千亩,多十倍孙朗也心甘情愿!

    所以,孙朗又添了一条,贤者可自荐。一样有奖励!

    相比曹操那干巴巴的东西,孙朗就大气多了。

    就算贤才不缺钱,不缺田地,难道他身边的朋友都不缺?

    《师说》一出,张昭颤抖着看了看一遍又一遍,最后誊抄了一遍,把孙朗的原文揣到了自己怀里。

    嘴里嘟囔着:传世弘文、传世弘文啊!原稿在我这儿,原稿以后就是我张家的传家宝了。

    他说着,谁也不理,直接出门回家了。

    孙朗看着他的背影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的首席官员,居然还有这一面。

    师说一出,自带传播性。

    更不要说十分善于体察上意的间谍营,连夜派人印刷了上万份《师说》暗中发往天下各郡。

    这一次,黄纸真是被当成了宝贝,一旦在街头出现,很快便有士子当做小心翼翼地当街宣读,然后拿回家。

    一时之间,孙朗之名,传遍大江南北。

    有人赞道:师说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没错,这个赞叹的句子本来后世用来赞扬诸葛亮出师表的。

    现在被才华横溢孙公子拿来称赞自己了。

    孙朗继位,短短一年便一统江东,又身负如此才华,倒也当得起这么称赞。

    世人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不过,这也让所有势力都知道了,原来曹操之前的不忠不孝之文,居然出自东吴之手。

    而无数世家看了孙朗那颇像曹操的招贤令,牙都要咬碎了:

    曹贼真贼子也!否则,江东孙朗如此大才,必是我世家只中流砥柱!

    曹操误国!孙朗年少被其欺骗,以为什么招贤令是治国利器,大误矣!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曹贼开此先河,曹家必无好下场!

    曹孟德何其不智也!招贤令?哼!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曹操被各地的世家骂惨了。

    出征寿春的一路上都在不停地打喷嚏。

    搞得曹操十分纳闷,看看身上的厚袍子,再看看已经春暖花开的天气:怎么总是打喷嚏呢?这天也不冷啊?

    他率三万大军出许昌,自然瞒不过各方势力的探子,瞒不过天下人。

    第一个紧张的是袁绍!

    躺在病榻上的袁绍哀叹一声,心想:曹阿瞒这是来赶尽杀绝了?

    不过,虎老威犹在。

    袁绍心里发狠:只凭三万人,你曹孟德还拿不下我袁家!

    其次,西边的马腾也紧张了一阵。

    至于,江南荆州刘表,根本没当回事儿。有长江天堑,他根本不怕曹操。

    最后,大家才发现虚惊一场。

    曹孟德居然本着寿春去了。

    就在各势力疑惑寿春出什么问题的时候,江东孙朗发了一篇檄文。

    大意是说:曹操封男爵辱我,辱及先父,因此,江东之主孙朗怒而兴兵!一夜奔袭三千里,兵不血刃拿下了寿春!

    当然,大家都认为他后两句是吹在牛。

    结果去四处漏风的许昌一打听,曹操的寿春还真的丢了,貌似不止如此,似乎还折损了一员大将——夏侯渊!

    这一来,所有势力开始正视孙朗。

    反应最快的就是荆州刘表,他直接增兵一万到与东吴的交界处,防御江东来袭。

    正在孙朗的文治武功被天下各地广为谈论的时候。

    坐在马车上的曹操手里拿着一页师说,气的直发抖。

    冤有头债有主,他总算知道之前是哪个势力再造自己的谣了!

    现在看来,不是别人,就是那江东小儿孙朗啊!

    结合他孙朗能悄无声息地拿下重镇寿春,果然,上次那文章也许是他印的,但他在老子的地盘上绝对有线人!

    在寿春有!在许昌更有!

    想到这里,曹操恨不得立刻把手里的纸张撕成碎片,可他又偏偏是个十分爱好文采之人。

    上好的文章,配上那上好的纸张,他都是头一次见。

    真有点舍不得撕!

    可不撕,胸中又憋着一口气撒不出来。闷得他想吐血。

    曹操很聪明,更何况有郭嘉、荀攸在侧。

    几个人很快反应过来,孙朗紧跟着曹操发招贤令的好处。

    不同于曹操那边一夜之间仓促搞出来的,连朝堂都反对一片的招贤令。

    孙朗的招贤令更完善,而且没有那么激进,甚至用捧着那些名士的态度酸不拉几的说了一句:诸君不出,奈天下何?

    更何况,还有师说这等精彩的伯乐令!

    两者一比,高下立判,何况还有这不知什么方法刊印出来,传遍四方的纸上文章。

    郭嘉逢事爱比较一番,结果在心里一番推演,不得不暗中叹气:这一次,自己一方完败。

    马车厢里有些气闷,曹操和郭嘉有些钻了牛角尖——难道,我们真不如那孙朗?

    只有荀攸还没受影响。

    他寻思半天,说道:主公,孙朗此人这几番出手,不过占了一个奇字。眼下虽小胜一局,但也暴露了他的野心。只要我们稍加挑拨,他东吴就会四面皆敌!

    哦?曹操眼睛直放光:公达快快讲来。

    荀攸先问郭嘉:奉孝,若是你有此纸张,可能做到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

    郭嘉摇头道:不计代价或有可能,但只能用一次,之后,各地暗子十有**要废掉!

    荀攸道:这就是了!若是你都做不到,他孙朗一届小儿,岂能做到?

    曹操恍然道:公达之意,是说天下各地都有势力暗通孙朗?

    荀攸皱起眉说:此时我们无法断定,但只需稍加引导,便可以让各地诸侯如此认为!届时联想丞相之前遭遇,他们必定万分忌惮东吴,只要丞相以天子之名起诏诛他!天下各地必有人响应!

    曹操抚须长笑:公达此计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