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霸主:从取代孙权开始! >第114章、冬日
    冬天,农闲时节。

    孙朗趁着这个时间。招募人手修葺水渠、平整道路。

    百姓可自愿报名,每天管饭,还发三枚铜钱。

    江东百姓还没有富裕起来,消息一出,报名前来的人成千上万。

    很多农家冬天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去挖河、修路,出把力气,每天管饱还有工钱。

    放在以前,这种好事儿那是想也不敢想。

    人们纷纷赞颂孙朗。

    认为征东将军,是自家的救世主。

    百姓自发的言语,是真诚而朴实的。

    孙朗看着城内城外的满山漫野的劳动者,豪气顿生:都是我的子民啊!以后不只他们,全国,全天下,都应该称颂我的名字!

    方才不枉此生!

    除了到处修路挖沟,江东还一处地方比较忙碌。

    那就是黄月英工部下辖的神机营。

    神机营是搞科研的。

    当然,现在搞得东西还都是一些基础的研究。

    黄月英从江东无数工匠中选出了大匠数十人。

    分别钻研不同的课题。

    冬天没过完,玻璃率先取得了突破。

    玻璃制造,毕竟有手册可依,材料也好找。

    因此,最先取得了成功。

    东西发明出来,

    黄月英如同打了胜仗的将军,第一回当着朝堂众官员和孙朗的面,露出了骄傲的神采。

    各位同僚若有闲暇,不妨移步。

    她操着一贯清越声音说道。

    未来主母的面子,连张昭都要给。

    一群大臣乌央乌央来到室外。

    黄月英已经命人将玻璃抬了过来。

    放在一个特质的木架上。

    阳光下,

    只见一块不规则并且带着浅绿色的厚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众人一时为之失神。

    此物,真的是工部制造出来的?

    如此奇物,世之罕见。

    此物远胜西域之绿宝石,真是巧夺天工

    这不知黄工部是如何把这等奇物制作出来的

    真是匪夷所思

    听着如潮水般连绵不绝的夸赞。

    黄月英神情没有什么变化,只有最熟悉她的孙朗,才看出来她眼中藏着的一丝满意。

    孙朗凑过去摸了摸看了看。

    然后表现的兴趣缺缺。

    就是一块普通的劣质玻璃,要是放在后世的玻璃厂。

    如果烧制出这种玩意儿,

    那估计可以算是烧制事故了。

    这玻璃的唯一去处,估计也就是就地粉碎。

    毕竟,其实它什么用的都没有。

    但孙朗说道:神机营制作有功,赏赐主创团队,白银三百两。但烧制到这种程度,只能算是初步掌握了工艺。

    后面的路还很长,不要懈怠。

    诺!黄月英回答一声,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孙朗说道:制作的时候,根据原料不同比例,做对比试验。首先往无色玻璃的方向研究。其次是凹凸的方向。最后是彩色艺术品。

    周围人听的云山雾罩,唯有黄月英眸子里异彩连连。

    她看着孙朗,眼神崇拜,心里生出一种:不愧是夫君的感觉。

    那这块玻璃如何处理呢?马云禄看着孙朗问道,一对儿杏眼里则闪烁着:想要、想要,我想要的神情。

    孙朗暗笑一声,说道:在城内找一处合适的地方,设置一个江东博物院。将次玻璃作为第一件工艺品放进去吧!

    黄月英颇感新奇,追问了几句这博物院的细节。

    孙朗一一解答后,她便应承下来。

    重赏之下,更有动力。

    一个冬天下来,神机营好消息不断。

    土法炼钢术,在经过21次练出废钢失败之后,终于从成功练出了合格的钢铁。

    跨过了技术门槛,接下来的进行就顺风顺水了起来。

    短短一个月,通过十座小高炉,二十座土高炉。

    炼出成品钢铁大约1000000斤。

    由于现在用的计重单位是汉朝时候的市斤,

    一斤差不多等于后世的半斤,有240多克。

    所以,这批钢铁其实也没多少,总量大概250吨不到。

    这点产量放在现在,一个县级市的小厂子半个月就干出来了。

    但放在此时的江东,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产量了。

    几乎达到了大汉鼎盛时期十分之一的钢铁产量。

    因为大汉的钢铁是官方专营的,每年钢铁产量都有记录。

    江东钢铁的生产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但问题是,江东境内没有那么多优质的露天铁矿可以开采。

    开采贫铁铁矿,也就是贴含量较少的铁矿,又需要大量的人手,有些得不偿失。

    此外斗战长弓也开始量产列装弓箭手部队。

    这些都还不是令孙朗最开心的。

    让他最为激动的是,海船的技术终于取得了突破。

    这个技术突破还和他有些关系。

    两个月前,

    由于海船研发迟迟没有进展。

    孙朗虽然也不懂海船,但还是到了造船厂的一线中,倾听了那些船匠们讲述难点。

    由于系统奖励的天赐号海船,就在他们眼前。

    虽然不能把船拆了学习。

    但孙朗也降低了要求,不要求一定要造出水轮船。

    造出多桅海船就行。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被一个问题困扰住了!

    那就是船匠们不知道,这艘天赐号海船为何能具备如此大的体量!

    尤其是长度,这根本不可能啊。

    他们花费人力物力上手仿造了一艘,

    结果还没下水,船就散架了。

    孙朗倾听良久,眼神有些古怪地看了这些船匠一眼,说道:带我去看看那艘散掉的船!

    黄月英看到他的表情,问道:夫君有了想法?

    还要看看实体海船和图纸才行。

    到了海边造船码头,孙朗拿着图纸和实物船体一对比。

    无奈地问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船舶身上的重要结构名词?它叫——龙骨!

    几个大匠满脸蒙蔽地对视一眼,茫然地摇摇头。

    黄月英这边翻遍墨家典籍的人也没听过这个词。

    眸光闪烁着问道:龙骨是什么?

    孙朗顿时明白,这玩儿意在这个时代八成还没有发明出来。

    他忍不住按住太阳穴认真回忆起来。

    龙骨如同船的脊骨,它应该有着固定、稳定和承重之类的作用。

    孙朗也只是记得个一麟半爪。

    几个大匠听的即恍惚又疑惑,一人问道:敢问主公,如此既要有韧劲又要有重量的龙骨,应该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木头吧。孙朗摸摸下巴,心想:难道记错了。

    如果是木头,那恐怕吃不住风浪。

    孙朗暗中撇撇嘴,随意说道:那可能就是混合材料。

    几人一阵沉默,好半晌,黄月英才推测道:也许可以往龙骨里浇灌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