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清医神 >第十九章 医门十三不可
    看着桌子上的香线在不停得燃烧,陆修远急的直想进屋去找老先生,可是见到老先生闭目凝神的样子,陆修远又心生畏惧,怎么办,怎么办啊?陆修远一时也想不到办法,最后索性决定先背了再说,于是他便把不认识的字偷偷的用一个假音先代替着,至于回头怎么办,他此刻依然没有头绪。

    在微风的轻轻抚慰下,陆修远认认真真的品读着这些条文,伴随着小嘴儿的一张一合,一行行整齐的文字便钻进了他的脑海。

    时间在悄悄的流逝着,在反复的背诵之中,陆修远慢慢体会到了老师的用意,他发现这十三条“不可”,不光是对欲学医者的告诫,更是对业医者的警醒,例如第二条所说:“驰骛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医;”,这便是说,凡是那些平素做事静不下心来,总是凭着三分钟热血去学习之人,其将来学医必然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此焉能有所成就,大凡治学之人必须要专注,必须要有静气,心浮气躁是学不好习的,这一点自己一定要牢记。

    再比如第三条:“愚下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医;”,老先生经常说的庸医害人想必就是这道理,大凡愚笨之人,学医必定刻板,如果说逡巡守旧那还算是好的,就怕是认病不清,辩证不明,错开医方,乱用药物,那样不光不是救人,反而是在害人,这样的人看来还是不要学医的好。

    又比如说第五条:“犹豫之人,必无定见,不可学医;”,所谓犹豫,就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表现,老先生曾经说过,一般遇到疑难病症,往往病家都会邀请很多医生前来会诊,这时候经常是各说各的理,若其人毫无定见,必然会在期间被带偏,虽然说这种情况还不能被定义为庸医,但想来也肯定是个不合格的医生,有你没你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

    陆修远读着读着,对学医与否渐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心想,古人总结出这么多条不可学医的教训,那正说明世间有千千万万的庸医存在,我若学医便一定要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不可粗疏,不可荒废,不可做一个不合格的医生,我一定要对得起老师的谆谆教诲!

    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到了。

    老人睁开眼睛的时候,陆修远已经恭恭敬敬的站在了老人面前,老人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随后他用手掸了掸长袍,坐直了身子说道:“背得如何了?”

    “回禀师父,徒儿已经背下来了。”陆修远鼓足勇气说道,其实那几个字他依然不认识,但他的小脑袋里想着此时可不能露怯,便壮着胆子,挺直了身子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这小鬼,莫要耍滑,真背下来才能叫我师父,懂吗?”老人故意瞪了他一眼,告诫道。

    “懂!”陆修远的稚嫩的小声音此刻显得颇为清亮。

    “那……那你就背吧。”说完老人又闭上了眼睛。

    其实在老人的内心里早就认可了陆修远的聪颖,但他同时也知道聪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成为良医,大凡良医除了聪明之外还需要忠直,因为大凡聪明的孩子,往往都容易耍滑头,走捷径,这样一来,学习做事便不能沉下来心来,对于那些难读的书籍他们往往就跳了过去,而那些取巧的小方反而成了他们的喜好,如此学医,必然是难成体系,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只会耍些小聪明,并不能拥有真正的大智慧,故而终是难有所成。

    至于那些秉性忠直的人往往资质平平,甚至还有些愚钝,这样的人学医虽然不至于剑走偏锋,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在所难免的,这类人治常病尚可,治疗疑难杂症就显得变通不足了,因此这类人也是难有所成的。

    因此老者一生极少收徒,此时对于陆修远的要求也是如此,在他的印象中论起聪颖,陆修远是足够了,但若说到忠直,此刻还难看出端倪,今天的背诵就是这样一个考验,希望这小子能过了这一关。

    陆修远看了一眼双目微闭的老人,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张口背诵道:

    “一、残忍之人,必不白白,不可学医;

    二、驰白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医;

    三、愚下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医;

    四、卤白之人,必不思索,不可学医;

    五、犹豫之人,必无定见,不可学医;

    六、固执之人,必不融通,不可学医;

    ……”

    随着陆修远背诵的深入,老人听出来了,这小子原来是将不认识的字都用白字代替了,并没有胡编乱造偷奸耍滑,这听得老人不禁心头一喜,暗自高兴。

    通篇背诵下来,陆修远一共用了八个白字,背完之后,他有些羞愧得低下了头,不敢抬头看老人。

    老人见陆修远背完,便再一次睁开眼睛,可是他却没有做声,屋子里安静的让陆修远有些害怕,见老人不说话,陆修远便怯生生的说道:“师父,我背完了。”

    “哦。”老人应了一声,随即又安静了下来,陆修远也不敢插嘴,便战战兢兢的站在那里,大脑从胡思乱想渐渐的到了一片空白。

    过了好一会儿,突然听到老人问道:“你一共用了几个白字?”

    “八,八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陆修远有些慌张。

    “为什么用白字,那些字你不认识还不会按照相近的字猜吗?”老人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陆修远吓得一哆嗦,两只小手不停的揉搓着衣角,声音有些颤抖的回答道:“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我的心里,医道乃大道也,不可疏忽,更不可儿戏,故而学生不敢妄自揣度,只得暂用白字代替,以后或请教师父,或查阅《康熙字典》,届时再填补上就是。”

    听到这里,老人的脸色无法控制的变暖了,在他的评价体系里,天资聪颖是为才,秉性忠直是为德,而眼前这个孩子竟然是难得一遇的才德兼具之辈,这样的徒弟实在是太难得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发配到了这冰天雪地的关外苦寒之地,竟然也能有此奇遇,想到这里,他的面容再也冷峻不起来了。

    于是老人点了点头对陆修远说道:“既然入我师门,以后便当奉行这医门十三条戒律,不可违拗,并且以后学医要勤勤恳恳,不得偷奸耍滑,要心怀大志,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你若答应,便跪下扣三个头吧。”

    听到老人如此一说,陆修远心里的一颗石头登时就落了地,他激动的向前迈了一步,哐当一声跪在地板上,恭恭敬敬的给老人磕了三个响头。

    老人见陆修远如此恭敬,心中甚至满意,于是继续说道:“我叫赵见穿,以后你我就以师徒相称了,你先起身,到这边来,再给仲景先师磕三个头,咱们属于伤寒学派,遥尊医圣张仲景为祖师爷,除了为师的教导之外,仲景先师的教诲你亦要牢记在心,记住了吗?”

    “是,师父!”陆修远站起身来,铿锵有力得答道,之后又走到张仲景的画像之前,先上了三炷香,然后又跪下身子,一脸肃然得磕了三个头。

    看着陆修远给仲景先师磕头的样子,赵见穿心头一暖,看来我最近十几年的心得也终是后继有人了,没想到这偏僻之地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好苗子,看来老天并没有完全把我忘了呀。

    自此之后,陆修远“快乐”的学医生涯便开始了。

    每日寅时,天还没亮,师父就用竹条“叫”他起床了,起床之后先是简单的洗漱和整理,之后就开始了早读。

    只见师父从一个破旧的布包里,掏出了四本早已旧的发黄的书籍,陆修远依次看过去,这四本书分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这四本书看得陆修远两眼直放光,虽然他未曾学过医,但他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听过《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原来这两本传说中的神书,师父就有啊,难怪师父的医术那么厉害,太好了,以后有了这几本书,我也能成为关山村小神医了,呵呵,不对,应该是宁远州小神医,哈哈!

    陆修远一边痴痴的想着,一边轻缓的拿起了那本《伤寒论》,他本以为映入眼帘的应该那些神奇的经脉走向,精妙的仙方玄法,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随便翻了一页之后,首先看到的居然是: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陆修远顿时有些发慌,再往下随手翻翻,又看到: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半夜手足当温,两脚即伸。后如师言。何以如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

    病证象桂枝,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厥逆,咽中干,烦躁,阴阳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