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隋主沉浮 >第734章:战略大挪移
    萧颖起身迎上,柔声问道:“郎君,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呢?”

    “公务繁忙,没办法!”杨集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愤愤然的向萧颖说道:“我请辞无数次了,可圣人不让。他是皇帝,我能如何?”

    一下子,杨正淳就露了馅了。现在甭说是萧颖了,便是在座的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她们个个都是人精,而且又混在一起很多年了,自然知道杨集是个有懒则偷的人,虽然他在京中有实职,但是始终没有去接手,所以他现在纯粹就是一个吃干饭的闲人,怎么可能勤政到这个时候?

    见状,杨集幡然醒悟,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犯了教条主义,段正淳的手法也只能骗骗痴痴的傻宝宝;然而对于熟悉他、在旁边看着他的刀刀而言,这套路简直就是天下最为滑稽、最为可笑的笑话和谎言。而他杨正淳此刻面对的,却是一群刀刀。

    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我并没有……夸大其辞,的的确确有大事要做。”杨集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万万不能说“我没有骗你”和“我没有撒谎”、“你要相信我”之类的字眼,否则便在对方心灵深处烙下“骗”和“撒谎”印记;之后,无论说什么、无论怎么分辩,对方都下意识想到“骗”和“撒谎”。

    这也是谈判场上必须留意的禁忌之一;要是你的确是在骗人的话,那么这种异常敏感的词汇,更是绝不能说出口的。要是你货真价实、言之有物,倒是无妨,但是却给自己加大攻坚的难度。

    他默然片刻,接着又向萧颖说道:“若无大事,我也不会召集杨义臣、韦云起、薛举、尉迟恭等人入府了。有件事,我要与你们说说。”

    萧颖见杨集面色肃然,语气更是有着几分郑重之意,凤眸转过,给待命的秋月使了个眼色,周围侍奉婢女,顿时纷纷退出了水榭。

    “什么事这般严肃?”萧颖柔声问道,纤纤玉手拿起一只茶杯给杨集斟了一杯茶。

    “天下事态出现了巨大变故,我不用伴驾北巡了;不过圣人要我做的事,当然也是北巡十分重要的一环。”杨集接过茶杯,喝了一口,他看了看在场的七位仙女,又徐徐的说道:“这是因为高句丽军在两国边境集结,摆出一副谈不好则打的架势。圣人便让我去东北清除渗透入境的高句丽军、歼灭高句丽军集结在辽东有生之力,为圣人与高元的会谈提供安全保障。”

    萧颖脸上笑意凝滞,芳心更是一沉,急着说道:“郎君,我知道圣人此次北巡的用意是向北方异族示威,令其不敢滋生异心,所以此行将会率领三十多万精锐之师。我们有这么多军队,难道还无法保障圣人安全?”

    “我军将士虽然多,但是东北物资贵乏、交通不利,再加上漠州、饶乐州、辽东三郡入手不久,民心未附,所以大后方不太稳定。反观高句丽,他们的兵力不弱于我军,而且他们经营辽东数百年,那里的武器装备和粮草物资十分充足,准备也更充分。”杨集笑了笑,接着说道:“从这些数据的对比来看,我军的确处于劣势地位;不过战争瞬息万变,临阵对决之时,更考验将帅的应变能力,物资多的一方,未必笑到最后。”

    萧颖也知此理,听了此话,心下稍稍一宽,她想了想,又问道:“那,圣人给你多少军队?”

    “总兵力不到十万。可用之军,应当有五六万。”杨集见她们脸都变了,连忙安慰道:“其实这种以弱示强的战争,正是我之所擅长,况且除了我这些军队之外,我还有奚族、粟末靺鞨等仆从军助战。你们根本用不着担心。”

    停顿了一下,又加以解释:“在我看来,对方兵力和物资越多,意味着对方需要防御地方也多,露出来的破绽也多,而我能够利用、能够攻克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

    众女顺着此话细细一想,顿时放心了不少。毕竟杨集以往所打的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多、以弱击强;而最后每一次,都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败了敌军,获得了最终的大胜。

    念及于此,萧颖问道:“对于家中事,郎君可有安排?”

    “这也是我要叮嘱你们的大事之一。”杨集压低了声音,沉声道:“此次北巡,我军精锐尽出。我和对人都担心有人借机作乱,所以圣人让杨雄、杨达分别留守大兴、洛阳。然而高句丽的蠢蠢欲动,又使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要是双方在辽东发生大战,战争又悬而未决,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极有可能发生。”

    “因为对方反的是大隋,所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我们皇族、我们家。”

    正是由于杨集这个意外的存在,使大隋内部最为严峻的紧张局势,仿佛比史上早了十多年;他自己觉得现在大隋,就像是从大业三年一下子越到史上的第二次高句丽时期。所以他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区别的是,杨广现在非常有民心、非常有威望。

    听了他的这番话,萧颖等女一下子懵了:她们知道朝廷现在执行的各种政策虽然利国利民,但却以世家门阀受损严重为代价,所以皇族与世家门阀有着十分尖锐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而在矛盾和冲突剧烈增长的过程之中,杨集扮演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狠角色;要是当真有人打着类似“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来造反,那么最先倒霉的,毫无疑问就是他们家了。

    萧颖瞪着大眼睛呆了半天,她忽然惊惶失措的拉着杨集的手,问道:“郎君,若真如此,那该如何是好?”

    杨集心中叹了一口气,将她搂在怀中,说道:“不日,我就带兵先行;之后,圣人才会带队离开关中。你们等到圣人离京,立刻返回张掖,避开风暴中心。”

    “郎君,我们可以去张掖避难,可是郎君怎么办?圣人会不会拿你……”旁边的裴淑英心中紧张之极,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

    裴淑英和萧颖比起出身不好的柳如眉、张出尘诸女,有着先天的学习优势。而且裴淑英不但喜欢读史书,而且得到裴矩的教诲、指点,所以她对“清君侧诛晁错”这个史实,以及过程都十分了解。

    晁错学贯儒法、学识渊博,深受文景二帝器重和宠信,同时也是景帝的帝师,他为了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于是在景帝乾元三年上《消藩策》,然而此举却激起了吴王刘鼻、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并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发动了赫赫有名的“七王之乱”。

    汉景帝继位不久,无论是个人威望、实力,还是对天下的掌控力,都弱得可怜;在来势汹汹的七王联军面前,他根本就指挥不了多少军队。于是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在袁盎建议下,以“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为名、联名弹劾晁错,并且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迫于种种压力,汉景帝批准了这个建议,将晁错“朝服腰斩于市”,他的家族也被抄家灭门。

    晁错仅仅只是上奏《消藩策》,就落得如此下场,而杨集所干的得罪人的事,说是多如牛毛亦不为过。“清君侧诛杨集”的事件要是发生,而战事又不利于朝廷,裴淑英十分担心杨广迫于种种压力、将杨集腰斩于市。

    “我倒是无妨。关键是你们,只要你们安全,我就没事。”杨集为了使她们安心,又见四下都是亲近的人,便低声向她们透了个底:“对于可能发生的动荡,其实圣人早已做好万全准备了。现在除了留守西京的太子和杨达、留守东/京的杨雄之外,他还向各州刺史下了备战的命令。而我们凉州军更是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若是当真有人不识时务、自寻死路,凉州军和陇西、平凉、天水等地驻军便会挥师东进,而扶风太守钱世雄也会打开大震关、安夷关,让大军入关、协助太子和杨达平叛。此外,还有各种准备。”

    “有了这些部署,即便真的有动荡,但很快就会平息下来,你们不用替我操心。不过这种事、这种部署,只有极少极少的人知道,你们绝不能向外人透露,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女凛然应是,绷紧的心弦也松了下来。

    萧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她从丈夫怀中挣了出来,说道:“郎君,阿娘她们还在洛阳呢,得通知她们做好准备才是!”

    杨集也考虑到了此事,闻言便点了点头,向柳絮吩咐道:“等到天光破晓,你就给洛阳发去鹰信,让她们入关汇合,与王妃等人一起撤向张掖。”

    “喏!”柳絮拱手应命,当她正待前去准备之时,杨集却又将她叫住。

    杨集目光一一看向慕容弦月、鲜于芳、柳絮,微笑着承诺道:“相处这么多年,我一直视你们为最亲近、最可靠的亲人,自此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这就是在告诉她们,你们以后就是我杨集的女人了。而三名坚强无比的女孩听了此话,竟尔流下了眼泪。

    萧颖见状,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又见到杨集将家事安排妥当,柔声问道:“郎君,你要走了吗?”

    “正是!”杨集点了点头,向她们说道:“我还很多事情要和杨义臣他们商议,你们先去休息吧!”

    此时、此地不宜久留,走为上策。

    诸女应道:“喏!”

    见那家伙扬长而去,萧颖不禁摇了摇头:在女色方面,还是那么有贼心没贼胆,看着都替他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