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第316章 老朋友
    第二天中午,

    芒市城郊处,一个名为“傣族风情园”的地方。

    “啧啧啧~”

    “话说林大小姐,你在滇南这半年面子够大的啊,大中午的就有人在这里请吃饭,这里不便宜吧!?”杨铸一边看着眼前这偌大的花园里各种极具热带风情的植物和建筑,一边啧啧称奇。

    后面跟着的张孟平和小丫头同样是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神情,像极了一群土鳖。

    虽说小说里经常出现那种把一座园子改为会所或者高端餐饮的桥段,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却极为罕见,毕竟漂亮的园子属于稀缺物资,盘下来的难度极大不说,如此高调的行为也完全不符合那些聪明国人低调的行事原则;

    然而眼前的傣族风情园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另类。

    这座占地约摸六七亩的园子虽然面积不算很大,而且明显是新建的,不算什么真正的高端场所;但里面的建筑和景观却显得精美无比,显得极为高调——放在十多年后,这种很有些土豪风格的高端餐饮店不算少见,但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却委实有些夺人眼球了。

    跟在一名敷脂抹粉的傣族小妹身后,几人来到了一间名为“象王厅”的大包间门口。

    看着自家兄弟紧紧盯着那名约莫只有十六七岁的迎宾小姑娘看个不停,杨铸碰了碰他肩膀,一脸调侃地小声说道:“喂喂喂,萝卜,别看了,别忘了你家里还有个巧巧呢,可千万别控制不住自己,到时候走漏了风声,我可帮不了你!”

    嗯……

    就在半个月前,萝卜总算跟巧巧姑娘确定了关系,虽然由于某人别扭的爱情观,两个人还没有行那苟且之事,但当李巧巧搂着张孟平胳膊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整个杉树乡的人都在用一副看自家女婿的眼神打量着这个方块脑袋——当然,不少年轻人也免不了涌起“好白菜都被猪拱了”的浓浓酸意。

    而杨铸虽然相信自家兄弟的人品,但不得不说,十多岁的水傣妹子当真风华无敌。

    即便是眼前这小姑娘的五官比起林大小姐要至少逊上一筹,更加比不得小丫头的祸国殃民;但那纤细到令人发指的腰身,再配上绝大部分女人绝对没有的小家碧玉似的温柔风情……

    杨铸很怕自家兄弟一时间猪油蒙了心,毕竟小说里,直男癌晚期的大侠们最抵抗不住的,便是这种温柔风情。

    张孟平转过头来,一脸不屑地撇了撇嘴,小声说道:“你丫的脑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我是在观察这个场所究竟正不正经,再决定要不要进去,免得栽跟头。”

    “不过就眼前的观察来看,这里虽然明显规格超标,但见到的小姑娘看起来都挺正经的,应该不是什么乌烟瘴气的地方!”

    杨铸一头黑线地看着他,只觉得这货简直被小说毒成了脑瘫。

    虽然说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着警惕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是……

    拜托!

    你见过哪家不正经的高端场所在大中午就大张旗鼓地营业的?

    还有,人家主要邀请的是林可染,性质也是商业宴请;你见过谁会请一个取向正常的女高管去那些花花绿绿的场所里吃饭?

    嗯??

    取向正常?

    杨铸有些狐疑地撇了撇前面穿着灰色职业装的林可染。

    话说自己认识这位海龟大小姐也有两年时间了,也没见她谈过恋爱,平日里对男人也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难不成……

    还真的是个拉拉?

    想到日不落那个以同性真爱闻名于世的国度,杨铸觉得这个猜测还真未必不靠谱。

    想到这里,杨铸扫了扫林可染短裙下露出来的铅笔腿,心中大呼可惜。

    ……………………

    “咦?王厂长,是你?”甫一进入象王厅,杨铸便发现了两位熟人。

    一名是当初弥勒糖厂的王厂长;

    另一名,则貌似是当初销售科的科长,姓“蒯”还是姓“块”什么的,他有些记不清了。

    “诶?杨专员,好久不见了,之前我还向林总监打听过你来着,没想到在这见到你,缘分啊、缘分!”王厂长见到杨铸,当即一脸惊喜地站起身来,与杨铸紧紧握了握手。

    “那可不是么,我还正寻思着啥时候再去弥勒吃吃卤鸡、泡泡温泉,再溜到竹园去敲敲竹杠,让你请上一碗牛肉米线呢!没想到竟然在这见到王厂长你。”

    “哎~~!看来那碗米线敲不着喽!”杨铸一脸的痛心疾首,看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想吃竹园的牛肉米线?这还不简单,这些饭菜打包,我现在就直接开车把你拉回去,让你吃个够!”王厂长大手一挥,拉起杨铸的手作势就要往外走。

    看着两人在那旁若无人地叙旧,林可染在一边笑了笑:“杨铸,我觉得你最好改一下称呼,还叫人家王厂长不合适,人家现在可是王董了!”

    王董?

    杨铸狐疑地看着眼前肤色依旧黝黑的中年汉子,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王厂长也不藏着掖着,把这两年的经历说了出来。

    ………………

    嗯……

    自从98年在白糖期货这块狠狠赚了一笔之后,弥勒糖厂便彻底摆脱了当初的窘境,之前的历史欠债也被还的七七八八;

    一次性被补足了欠款后,有钱赚的蔗农们也愿意把甘蔗卖给弥勒糖厂,一时之间,弥勒糖厂竟然拿到了竹园80%的甘蔗种植合同和整个弥勒近60%的甘蔗终止合同,在原料这一块占据着绝对优势;

    再加上当初在供货这一块,很是厚道地照顾了那些老客户一番,对那些新下单的客户们也没有玩什么“临时涨价”的手段,口口相传下,在行业里的风评竟然一路扶摇直上。

    一来二去,弥勒糖厂竟然凭借着那次白糖涨价潮,非常顺利地打开了全国市场,效益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99年,本来因为低温霜冻原因,滇南的甘蔗再一次迎来减产;在游资炒作下,白糖市场这块又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连涨;

    但是有了经验的王厂长在四处咨询了气象专家后,早早有了准备,于是当年在这一块又是借助发改委的力量,敲掉了那些游资的嚣张气焰后,腰包也肉眼可见地鼓了起来。

    弥勒糖厂的效益如此之好,再加上王厂长对于某些事的态度比较强硬,省里面自然不会再无视弥勒糖厂的现状,逼着它被低价收购;

    因此另一个“王总”的谋算算是彻底落空了——杨铸在后世见到的“滇南力量生物集团”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