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世子爷今天转正了吗 >第253章 两种经济作物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不种香菇他们又能干嘛去?

    春天到了,地不能闲着,总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弄水田,插秧苗。

    收一季稻子能卖多少钱?

    里正父子的眼界硬生生被沈清拔高,种稻子这种性价比低的事情他们已经看不上了。

    现在他们又不是没钱,家里没有大米,可以拿银子跟别人买。

    他们的时间远比一季的稻米值钱,有工夫面朝黄土背朝天插秧割稻子,还不如开动脑筋想想,到底怎么才能挣着钱。

    沈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前华国南方一部分乡村种香菇,纯粹是作为冬天农闲的补充作物。

    等到了开春腾出手脚,该种粮食还是得种粮食。

    他们的确不需要靠种粮食谋生,可除了这些事情,还得考虑自然条件。

    春夏两季是各种菌类的生长期,但同时很多真菌也比天气寒冷干燥时更为活跃。

    除了市场的原因,还得考虑香菇种植本身的问题。

    沈清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咱们种还是得种。但规模得缩小,从去年有意愿到菇棚帮忙的人里,选出几个心灵手巧的。从做菇棒到收香菇全程都得盯着,咱们这回的主要目的是得编一本种植手册。”

    郑德问道:“那州府那些酒楼是不是就得解约了?”

    “州府那些酒楼先别忙着解约。”沈清说道。

    她暂时不种香菇,不代表完全把这行脱手。

    香菇不像菖蒲粉可以直接垄断,可垄断不了,她可以做整个金泽镇,乃至于整个州府最大的收购商。

    从前那些个自己不种香菇,但开着货车走乡串镇的菇商,还不都是靠收购发的家?

    “那剩下的田?”郑德把沈清说的事情记下,“要不暂时用来种菖蒲?”

    反正他爹也经常出去谈业务,说不定今年菖蒲粉的需求量又增加了呢?没看见村里的土烤房都又新建了两座吗?

    沈清现在一心挂在羽绒服上,这些比较小的事她都打算直接交给底下人处理。

    郑德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不亏本,那都是好事。

    郑德虽然脑子不如他爹,但脑子这种东西是可以锻炼的。他本来就不太笨,主要是从前安逸的日子过多了,完全没有思考的机会。就像机器一样,思考得少了,思维就容易僵化。

    这一年的经历就像给他脑子里的这台机器涂了润滑油,郑德也知道闲着没事瞎琢磨了。

    人只要一开始思考,很多东西也就触类旁通。

    沈清有锻炼他的想法,郑德心里别提多高兴。

    其实沈清心里不是没有别的想法,但那想法一冒出来,就直接被她自己按下去了。

    沈清以前去的那个村子,一开始的确在种香菇,但后来种香菇的几乎在那个镇上绝了迹。为啥?香菇确实是经济作物。可到后来这种经济作物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另一种作物——烟草。

    华国是烟草大国,每年全国的烟草税收占总税收超过百分六。

    虽说大齐的烟民不如华国多,但只要烟草的规模上来,众所周知的理由,烟民就不是难事。

    加上烟草是春天种植,只要沈清乐意,整个云来村甚至可以秋种香菇,春种烟草。

    两种经济作物错开种植,不单是沈清几个人,整个云来村的村民都有机会发家致富。

    据她所知,华国种烟草还要有政府的许可,大齐压根没这项规定。

    但烟草毕竟是上瘾的东西,别说烟酒对身体有益。酒也就罢了,烟这种东西不但损伤自己的身体,二手烟还损害他人健康。

    沈清想要挣钱,更多的是踏踏实实地挣钱。要是挣烟草这份钱,她自己心里都不踏实。

    “德叔,我觉得吧。”沈清理清想法,冲着郑德微微一笑,“你要是能抽出时间,可以试试养几只大白鹅。”

    郑德觉得自己明白了,听沈清这么冷不丁来了一句,忽然又觉得自己不明白了。

    “清清,好端端的,咱养大白鹅干什么?”

    倒是里正眼前一亮,“你这丫头,是不是又捣鼓出什么新鲜玩意了?”

    沈清就知道里正猜得到,没有否认,“我也就这么一说,弄不弄得出来还要看之后。”

    要是需要他帮忙,沈清肯定一早就提出来了。既然沈清什么也没说,那就说明事情正在筹备中,他只需要坐着等沈清的安排就是了。

    父子两人没待多久,高高兴兴的拿着礼物和分红回家。

    沉甸甸白花花的银子往桌上一摆,一家人都看着银子愣了神。换做一年前,给他们十个脑袋也不敢想,短短一年就能过上这种好日子。

    得亏沈清没把银子换成银票,否则还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冲击力。

    “这些银子都是真的?”郑大娘有点不敢相信。

    “您要不信,就把银子放嘴里咬一咬。”

    郑德回到家里就从容多了,多少也见了这么多世面,咋还能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

    郑大娘当然不可能真的把银子放嘴里咬,她不信任谁,也不可能不信任沈清。

    她只是有些感慨,要不是老头子当时力排众议,说不定现在他们只有看着别人家干羡慕了。

    想到这里,郑大娘拉过里正说道:“清清和秀娥帮了咱这么多,村里那些个烦心事儿,咱也得帮帮人家。”

    母女两个都不在村里住,能有什么烦心事?

    发财这种事情藏不住,南北杂货的生意比前头大街上的一些铺子都火爆。

    两个女人有了钱,又是母女两个相依为命,难免就有人动了心思。更何况,张秀娥本来就长得不差,好生养了一年,比之前瞧起来起码年轻了三五岁。

    这事不用郑大娘说,里正自己心里都有数。

    村里多少人动这心思,都被里正不动声色地压下来了。

    这把年纪没老婆的,不是没本事娶亲的单身汉,就是拖家带口死了老婆的。

    别人不清楚顾含章的身份,里正能不清楚?张秀娥要和村里这些人好了,到时沈清嫁到京城去,难道还要带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亲戚“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