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末世种田 >第 4 章 省城
    编竹篮是个耗功夫的活,别看外公是个熟手,等唐秋做完饭,也就完成了一个竹篮子,毕竟一个竹篮子制成需要削竹片、编篮底,还要做篮筐,以及提手。

    唐秋做完饭过去一看,好家伙,这手艺,竹篮他压根就不乐意给拿来装杨梅了白白送出去。那竹片削得保,泛着淡淡的翠绿,还有一股子新竹的香气,整个竹篮子上手十分有韧劲,瞧着也圆润,稍加打磨后一点都不扎手,反而摸着很舒服,堪比某老佛爷旗下编织手提包!

    “外公,这竹篮子可是个手工艺品,不能白白免费给他们。我看干脆,我往每篮里加个5块钱,让买杨梅的人把篮子的钱给出了,要是想要送礼的,咱们再用这篮子装。我们也不是要卖篮子,这篮子小的就10块钱一个算,大的就15块钱一个算怎么样?”

    外公也不是何不食肉糜之人,当下就点头。

    这价钱确实是友情价了,毕竟镇上赶集的时候卖的那种竹篮子,也就是编得紧实一点,大一点,怎么也要六七十一个。也就是看在外公变竹篮子本来就是为了给自家省钱,所以赚钱不赚钱的无所谓。

    其实是唐秋怕到时候杨梅卖出去了,外公肯定不要钱,现在说了竹篮子卖钱的事,又都是外公做的,总不能不收钱。

    定下了竹篮子,唐秋总算是能安心了,正好天色也不早了,让外公收拾了东西过去吃饭,一切等明日看天气再说。要是明天下雨的话,这杨梅也是不好摘的,容易坏。

    一夜过去,晨雾虽还带着雨气,好歹是不下雨了。

    眯着眼眺望远山看天气情况的唐秋瞬间清醒,呼啦一下拉上窗帘,迅速换了衣服下楼。贱人下来,外公说:“厨房有粥,吃了再去摘。早点过去,免得一会儿又下雨了。”

    “好。”唐秋应声,发现外公竟然不仅做好了早饭,这会儿地面上还多了2根竹子,明显是一大早去山上砍的,这会儿正在削竹片。

    唐秋木着脸装着没看见,闷头吃饭,然后换上上山的长衣长裤和胶鞋,背上装谷子的箩筐,去了昨天去的杨梅树那边。

    杨梅树枝干脆生生的,并且比较湿滑,年年都有报道因为摘杨梅出事的,唐秋上树的时候也十分小心,几步蹬上树杈,倚身靠在一边,将背上的箩筐往另一边的树杈上一塞,顺手折了杨梅枝叶丢进去垫底,这也是最好的保存杨梅的办法,箩筐算是固定了地方。

    然后唐秋又往上爬了几步,正见着头顶紫红紫红的杨梅,赶紧伸手摘了,顺手往嘴里塞一个最大的,剩下的三四个直接丢进下方的箩筐里。

    紫红的杨梅像乒乓球一样在绿叶中稍稍滚了几圈,稳稳落脚。

    杨梅娇贵,只能徒手摘,这是个眼明手快的活。眼明才能看到哪里有最红的杨梅,手快,才不至于因为在树上爬动,让杨梅直接掉下来,而是能稳稳摘到手里。

    真投入摘起来,时间也很快。

    两棵杨梅树下来,基本也就一箩筐搞定,花了足足半天功夫。这箩筐大,估摸着预定的杨梅斤两够了,唐秋没继续摘,又折了些杨梅叶子丢在上头,这才先背着下山了。

    好在地方不远,下山也很快,不然唐秋还真背不动了。到时候要喊外公来背,他可没这个脸。

    到了家,外公已经准备好大秤,将一筐杨梅放上去一称,去掉箩筐本身的重量,差不多七十多斤的样子。

    “够了。还差一点,我用篮子上去摘就行。”唐秋接了九十斤的单子,再凑个二十斤差不多了。

    外公却是又掏出一个箩筐递给他:“多摘一点,也带下去给你爸妈吃。”

    唐秋忙摆手:“外公,我回来他们不知道嘞,你可不能说漏嘴了。”他再次叮嘱,“再说了,江城杨梅也多的是,我爸妈认识的人多,随便去哪家去摘些就很够了,我都怕他们把牙吃坏了。”

    “先就摘这些,我去再凑个二十斤带走。之后还要的,就只能用快递了。我这次是亲自送过去,让大家看看多好吃。”

    外公想了想觉得也对,就没强求,就继续搞竹篮子编织去了。

    有了经验,唐秋摘起来就更快了,二十斤也就半个多小时的功夫。也是因为换了新的杨梅树,比刚刚快摘完的那些好摘一些,开头总是比较容易。

    再回去,唐秋随便吃了口饭,就约了村里去江城的车,一会儿把自己和杨梅送到江城,他再从江城做高铁去省城。

    当然在这之前,唐秋将外公一大上午加上一个中午做出来的5个小竹篮都拍了照,顺便拍了点外公做小竹篮的小视频,还有各种照片,发到“小唐卖杨梅”的群里,好好夸了一通外公的竹篮子,顺便将自己真正一箩筐的杨梅拍了照片给他们瞧瞧。

    果然群里一堆外公是神、想吃杨梅的流言,唐秋笑着随口回了几句,最后说让他们等着,这才在外公的催促下,背着箩筐,左手再拎上捆在一起的小竹篮,右手拎着另外的二十多斤杨梅,上了约好的车。

    这造型,一路上果然备受瞩目,中国人的热情之下总要被问候上几句,倒是没有人想吃上几个便宜杨梅的,毕竟这一路上的周边,还真没家里没点杨梅的。

    唐秋的定了杨梅的那些个朋友在省城跨区分布,要是一个个去送,实在为难,所以他干脆约在了高铁站出站口。

    这头一个来的自然是跟他关系很好的朋友——周九川,是他来省城的第一个室友,如今也是近6、7年的交情了。

    不过等看着他扛着一杆大秤杆过来的时候,唐秋只想掩面。这种大秤杆,他只在农村过年杀猪前撑猪的时候见过,就那么把猪的四肢往秤杆上一把,几个壮汉扛着大秤就能称出多重来!

    他背着箩筐已经够瞩目了,再配上这大秤杆,车站里来来往往的人都指着他们看热闹了。

    唐秋嫌丢脸,拉了人一把嫌弃说:“你怎么回事,说好的电子秤呢?”

    周九川一脸不在意,顺手把大秤杆放地上:“我去哪里给你找电子秤,这一时半会儿的,我也就能从楼下收废品的大爷那借的。这还是我跟大爷保证让他吃上乒乓球那么大的杨梅,他才同意的呢。你可嘚好好感谢我!”

    唐秋抽着嘴角:“我谢谢你。”

    “不客气。”他往唐秋手拎的那二十多斤杨梅前一坐,占山为王似地,“那着杨梅就归我了啊。其他定了的人呢?”

    唐秋说:“还没到呢。”

    周九川扒拉了下小竹篮,还有些唐秋从江城高铁站那边买的专门装杨梅的篮子说:“你先看看他们都定了多少,这会儿我们直接称起来呗。一会儿他们来了,直接拿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