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正在领着没有被安排前去办理招生工作的其他先生交代着一些课务、编班以及其他的一些教务工作,就看到朱懿从外面走了进来。

    “您怎么过来了?不是说不用来了?”

    将手里交代的差不多的活先放在一边,帮着朱懿倒了一杯热水。

    “宫里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便过来看看。怎么说,朕也是书院的院长不是?”

    朱懿摆摆手,示意她先忙自己的事情。

    李桃迅速的将剩下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教务工作简单的交代完,等到一众先生都出去忙活之后,这才坐了下来。

    “对了,朕从御书房带了一些书籍过来,你到时候差人收好。”给李桃也倒了一杯热水,朱懿叮嘱了一句。

    又问了一些书院相关的事情之后,朱懿便启程回宫了。

    大楚书院就在武帝亲自前来的高调当中顺利的开办了起来。

    第一次招收学子,大楚学院足足招了一千人。

    和国学院每三年才招收二三百人比起来,大楚书院招收的学子人数算是空前的多。

    不少人也开始担忧大楚书院招收这么多的学子进去到底能不能培养好。

    对此,大楚学院上上下下并没有任何人给出回应。

    每三年,朝廷便会选用一批官员。

    慢慢的,所有人便都将心思放在了两年之后朝廷的选拔测试上面。

    这些暂且都没有影响到大楚学院内部。

    大楚学院内部如今争议最大的反倒是教学方式的问题。

    历来,所有文人在书院内读书学习便是先生将书本上的知识揉碎,分析给他们听。

    可大楚书院开学半个月的时间,却连一次正儿八经的课程都没有。

    反而是每日都拿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到课堂上让众人讨论。

    “先生!我等实在不知,为何每日都要讨论这些市井当中的闲事?”

    李桃才走到一间课室的门口,就听到里面一人站起来,问坐在那里的先生。

    先生牢记李桃前几日给众先生开小会时候的所言所行。

    丝毫不见脸上有任何的变化,看着下面同样等着他回答的一众学子:“我知道你们都有这个疑惑。我且为,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自当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那如何才算是为百姓谋福祉?”先生继续不急不缓的追问。

    “心系百姓,急其所急,想其所想。”门外关注着屋内事情发展的李桃多看了开口的年轻人一眼。

    堂前坐着的先生也站了起来,缓缓的踱步朝着这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杜青,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想法的学生。那我再问你,百姓急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名叫杜青的学子沉思:“有所食,有所衣。”

    先生看向他,肯定的点点头:“不错,百姓们所思所想在衣食住行之外不过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所以,你们尽可回忆一番,这半个月来,我拿给你们讨论的哪一件不是和这紧密相连的?”

    说罢,挥挥手示意杜青先坐下来。

    这才继续一边踱步一边道:“书中衣食住行四个字,可却会演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若是每日搬出大本的经史文章,这一切在你们的脑海当中终了也不过仅仅是四个大字,可我若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搬到你们的面前,见得多了,你们对他们所思所求也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就像前日我们提到过的……”

    等他分析完之后,不少人都若有所思。

    “而这,就是书院教给诸位的第一课。文章学识不是超脱凡俗之上的,我们学习文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成为满嘴之乎者也的‘仙人’,而是要借着先贤的智慧充实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

    门外的李桃听着屋内的先生将自己当日的话原原本本的搬了过来,挑了挑眉,暗自决定后面还是得多给书院的这些先生加加课。

    总不能每次学生遇到问题,都这般的照抄照论吧?

    大楚书院的先生,必定是要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的。

    但是眼下,她仍旧安安心心的观看着课堂内事态的发展。

    “门口的四句话就挂在那里,哪一项是诸位只读读圣贤书便可以做到的?所以,书院教予诸位的第二课,便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先生说完,课堂上一片寂静。

    良久,才有人回过神来。

    最先回过神来的学子突然站起身,冲着老先生弯腰鞠躬:“学生受教!”

    又有不少人跟着:“学生受教。”

    这一番话传开之后,书院里对于将这些百姓们的琐事放在课堂上的行为倒是没有了多少的抵抗。

    但是很快,大楚书院的先生们再一次从李桃的小院子里出来之后,书院又有了新的举动。

    书院的先生们,开始带着一众学子离开书院,进入到市井当中去。

    如今正是春耕农忙的时节,甚至有先生会带着班级里面的学子直接去田间地头帮着农人播种。

    一日下来累得浑身酸痛。

    直到农忙结束之后,书院才停止了这一项举动。

    这一次,倒是没有人站出来直接质问书院的这项举动。

    以杜青为首的一众学子反倒是自己聚集在一起,思索着书院这般行为背后的深意。

    大楚书院始终没有就这些行为做出解释。

    反倒开始领着学子们参与进真正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一年的时间,有一些先生甚至带着学子去了锦州,去了娘子关。

    这么大的举动,在平阳城当中不可能完全压下来。

    所有的人都在对大楚书院的这一些举动议论纷纷,国学院更是有人直指这是在耗费学子们的精力,这是在废掉一众学子。

    然而这一次,不止书院的先生们没有反应,就连之前还会和他们有所辩驳的书院学子也没有了反应。

    朱懿私下来过书院一次,确定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李桃在之后,彻底放手不再过问。

    朝堂上一些弹劾的话语也干脆装作听不见。

    李若甫和郭康两人更是一张脸板了一年多,板到没有任何人敢上前寻不痛快。

    书院第一年大休沐的时候,学子们第一次离开学院,归家。

    很快,朝堂当中一些将家里孩子送往大楚书院的朝臣的声音也小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