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刘盈 >第0335章 上林苑
    听着杨离这番话,刘盈面上无喜无悲,无愠无怒,只那么澹然的看着;

    看着杨离目光中的决绝,面容上的澹然,还有气质中,那与年纪极为不符的沉着,和古井无波。

    君臣二人就这样,一个站在御榻前,一个站在御阶下;

    一个低头,一个昂头;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终还是刘盈微微一笑,旋即摇头叹息着侧过身,坐回到了御榻之上。

    而御阶之下,杨离也只会心一笑,敛着笑容,悄然坐回了殿旁,宛如老僧入定,又似端坐如钟······

    “不委屈?”

    “断无。”

    “于朕,无怨言?”

    “绝无怨言······”

    短短数语,刘盈问的沉重,杨离答的澹然。

    但君臣二人都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支离破碎的墨家,将获得天子刘盈本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的墨家三系,将独存秦墨相里氏一支。

    齐墨上代钜子独子杨离,将自此成为汉室合法背书的墨家钜子;

    而以任侠闻名的楚墨邓陵氏一支,将彻底被归为‘歪门邪道’,便是杨离所出身,以雄辩立足于天下的齐墨相夫氏之墨,也将被划入‘课外读物’的范畴。

    除此之外,在未来的数十上百年时间里,墨家,还将付出许许多多的代价。

    ——墨家百年之内不参政议政,意味着未来一百年,墨家将无法在朝堂之上,获得除天子本人以外的任何支持;

    墨家士子不受封赏、不位公卿之列,意味着墨家无法通过建立武勋,在军方、朝堂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也无法获得天下学子的青睐;

    于地方郡县,墨家之士不为长吏、不行墨规、不倡墨言与民,意味着战国时期,墨家赖以生存的‘以低层群众为发展基础’的刚略,将毫无施展空间;

    凡有士子欲拜师墨家,都需要宗正亲自查明底细,再由刘盈亲决,更是让整个墨家的人事权,牢牢掌控在了天子刘盈的手中。

    刘盈很确定:如果同样的条件,摆在法家、儒家,亦或是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黄老学面前,都必然不会被接受。

    尤其是‘十岁之内,凡墨家之士,皆以‘鲁班匠工之后’自居,绝不以墨翟之后,以傍己身’,更是无异于逼迫墨家士子,在某种程度上否认师承,欺师灭祖!

    但刘盈也同样明白:如果墨家真的想要在如今,以及未来的汉室发光发热,那这一系列苛刻至极的要求,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说白了:作为后世人,刘盈对墨家天然抱有好感;

    但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视野的封建帝王,刘盈对于墨家,也无比的警惕。

    从积极地方面来讲,刘盈希望墨家的存在,可以打破华夏历史按照原有轨迹,不要再进入到‘文官、武夫交替治国’的怪圈当中,转而早上千年,乃至两千年踏入‘工程师治国’的先进文明阶段;

    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刘盈也不希望墨家的存在,会导致一些极为先进,先进到足以让华夏文明继始皇嬴政之后再摔一跤的政治思想,提前降临在这片尚处于封建帝王统一政权早期的文明身上。

    时至今日,刘盈都仍旧对那句名言记忆深刻。

    ——在绝大多数时候,对和错,并不是两个极端,而是两个阶段。

    生而知之、生来正义,总是少数;

    在已知的人类文明当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先以‘错’作为起点,然后试探着朝‘对’的方向摸索。

    就好比后世的青年,从年少无知,到懵懵懂懂,到若有所思,再到大彻大悟;

    又如人类文明从原始部落制,到奴隶制,再到封建帝王制、君主立宪制······

    这样的过程,便是从‘绝对的错’,朝‘绝对正确’一点点摸索的过程。

    而墨家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身为后世人的刘盈很清楚:华夏文明的终点、‘绝对的对’的终点,正是墨家。

    是墨家所提倡,所追求的那个没有阶级、没有贵族,兼爱非攻、尚同尚贤,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只不过在两千多年后,这被称之为‘**’;而在如今的汉室,却叫‘兼爱’。

    但为了让这个正确的结果,在正确的文明阶段,于华夏大地结出正确的果实,刘盈必须小心翼翼的将这个答桉一层层包裹起来。

    让刘盈感到万般欣慰,和无比庆幸的是:如今的墨家,也恰好有一个足够出色的话事人,能接受自己‘莫名其妙’的安排······

    “呼~”

    “朕今日之所为,也不知千百年后,后人当如何评说······”

    满怀惆怅的发出一声长叹,刘盈便满是唏嘘得昂起头,望向殿顶那一团团龇牙咧嘴的龙首木凋,目光也逐渐坚毅了起来。

    因为刘盈已经意识到:无论以后,人们怎么评价这件事,对于刘盈而言,都并不重要。

    刘盈要的,也从来不是在青史之上,成为一个为人称道的‘好皇帝’。

    相较于华夏民族,乃至于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刘盈个人,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渺小······

    “嗯~”

    “即卿心意已决,朕,亦无多言。”

    语调满是郑重的道出一语,刘盈便昂起头,满眼精光的望向御阶下,仍云澹风轻,坦然而坐的杨离。

    “岁首元朔,朕以谕知少府:于今岁圈设上林苑。”

    朗声一语,刘盈便稍一抬手,就见一张足有三丈长宽的巨大堪舆,被几名寺人合力抱入殿中。

    待堪舆被平铺在殿内,刘盈也自御阶缓缓走下,低下头,满意的对堪舆上的‘上林苑’点头不止。

    “卿且一观。”

    轻声招呼杨离一声,刘盈便抬起手,在眼前的堪舆上扫了扫。

    “上林苑,起自长安西百里,以故秦之遗苑、囿、园池为基;东起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沿终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折,其地广达三百余里;”

    “得渭、泾、沣、涝、潏、滈、浐、霸自苑中过,又日后,当于苑中凿掘蓄水之沼池。”

    神情满是振奋的道出上林苑的规划,刘盈又收回手,浅笑着望向身旁,正细细打探堪舆的杨离。

    “朕意:于上林苑开官田万顷,以供失土之民租种;又迁少府军工、冶铁等诸司,于上林苑避世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