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看是
    李纲临危不惧,应急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句话是朱琏对李纲的评价,赵桓也承认李纲这个右相能被朱琏纵容,他在国家危难之中是可以成为国之柱石的。

    按照李纲的定计,赵桓在宫墙上当众宣布,削李纲燕郡王爵为燕山候,贬李纲右相职务,撤钢字军钦命军主将,发配塞尔柱督查西洋藩国商务。

    顿时引发了皇宫外一万余太学考生们的欢呼。

    紧接着,试探性的他在宫墙上问郑太后在不在?

    果然,郑怜玉就在城外。

    送考的一些家丁,家卷都看见了。

    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于是他紧急任命郑怜玉为太学主考官。

    满足学子更换主考的要求。

    接下来承诺未来朝廷政务不变,各路州府应以大朝会之计划,全力改善交通,兴修水利,担负起让百姓富裕起来的职责。

    同时,他还严肃的警告参考学子。

    此番不立刻进入考场,名字将会列入太学黑榜,终生不被录取。

    轰的一声。

    宫墙外的太学生簇拥着刚任命的主考官郑怜玉,在门口禁卫们全力维持之下,涌进了汴梁皇宫。

    郑怜玉也上任不负李纲的推荐,一边询问各种考试细节,一边谨慎巡查。

    集英殿外,再次塞满了考生和监考官,禁军士兵。

    赵桓的心里,却空荡荡的。

    准确的说,他被吓到了,登上宫墙门口,一口气说完,他知道自己脚都在抖动。

    大宋开国以来,可重文抑武,可从未有过一个武将,如李敬一般有如此的影响力。

    自从自己回来,从未过问政务的皇太后现身集英殿,杀人,废科举相护。

    紧接着,满朝重臣追随李敬和朱琏,宗泽脚步离京。

    连学子们也罢考。

    或许黄袍加身的太祖,也从未有过这等影响力。

    他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跟着学子的试卷一起回登州,

    山东东路,乃是水师和靖字军的老巢。

    不管是靖字军士卒还是水师官兵,都靠着李敬发了大财。

    那些嗜杀成性的丘八,据说好多都只认将令,不认圣旨。

    在朝廷中有如此声望的李敬,会不会如昔日汉代霍光一样,一言废立君王?

    百斤的李敬,九十斤反骨。

    这狗日的,已经把父皇赶到临安做山长去了。

    据说父皇还时不时卖画,贴补自己用度。

    也难怪自己皇后,追着李敬去了山东,或许稳住他不让他反,才是朱琏的真实用意。

    赵桓越想越害怕。

    集英殿外临时的考棚,学子们考了两天,连皇宫供应的饭食索然无味,赵桓也跟学子差不多,没怎么好好吃东西。

    直到太学入学考试考完。

    郑怜玉走到了垂拱殿。

    “上皇,学子考试试卷已封禁,今日洛阳和海边均会有船只到汴梁,上皇是留在汴梁还是.......”

    ….太学考试试题很杂,历来都是朝中所有重臣一起集中批阅。

    现如今,汴梁是没有这样的改题力量了。

    只能船运登州。

    “谢母后,劳烦母后操持,朕还是在汴梁等着,等着太学考试张榜!”

    “人不能太贪心,得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又想成仙,看看这个吧!”

    该说的话,郑怜玉已经在赵桓主动来找他的时候说尽了。

    留下最新的一期复兴报。

    飘然而去。

    这期的头条居然是朱琏亲自执笔文章,大宋创新的政治改革不动摇,号召各路,府,州,县各级地方官员,民意代表,全力为构筑一个更加繁荣强大的大宋而奋斗。

    朱琏这是什么意思,怕汴梁的事情,影响了大宋各地官府推进的工作目的?

    或者是公开表明,帝后二人开始争权?

    生气的赵桓还没看完这篇文章,就把报纸扔到地上。

    忽然发现北面还有一个很醒目的标题。

    梁相解读靖王实践《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乃是圣人之言。

    李敬一介武夫,武人已经在五代十国时候坏了名声,他何德何能?还实践?

    强忍一肚子气的赵桓,又捡起了报纸,继续看起来。

    编辑妙笔生花,细数靖康之难以后,百姓生活变化。

    比梁扬祖现场提点更让人看着有理有据,看的赵桓心惊肉跳。

    从蜂窝煤炉,到锅碗瓢盆,从靖康大陆运来的新奇农作物,到南洋便宜的稻米,西洋的棉线纺织的布匹。

    李敬看似旁门左道一般的杂学发明。

    已经渗透到大宋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在复兴报不厌其烦的鼓吹下。

    影响到了医学,工学,绘画,书法等方方面面。

    不止军中,连全国各地哼唱的歌谣,都是从李敬哪里流传出来的。

    大宋,是宋人的大宋,不该寄望一君一相,当宋人中推选智者商量着来。

    “这复兴报吃错药了,也不看看如今李敬权柄滔天,连君王都忌惮,还在鼓吹李敬言论,毁我赵氏根基!”

    报纸上的文章,仿佛狠狠的打了赵桓一巴掌。

    抽掉了赵桓浑身的力气,无力的把报纸扔到一边。

    他太低估了大宋靖康之后的变化。

    连这么重要的喉舌,也从未掌握在自己手中。

    还想着压制李敬,让大宋权柄再次云集在自己手上,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上皇,妾身请上皇安。”

    郑怜玉走了以后,赵桓也不知道在垂拱殿坐了多久。

    勐然发现走进来的是朱慎妃,朱璇。

    每次看到这张脸,他就想起在遭受金人的屈辱。

    回到大宋以后,表面不露声色。

    其实赵桓一次都没有主动找过朱璇。

    从玉门关外翘首以盼,到逐渐心如死灰,朱璇知道赵桓嫌弃自己身子脏了。

    ….回归大宋的赵桓,已经不是昔日金国需要自己安慰的阶下囚徒。

    连儿子赵谨也因此不受赵桓待见。

    “慎妃来了!”

    都说一夜夫妻百夜恩,朱璇比朱琏更早进入太子府。

    尽管之前来见赵桓就有心里准备,可听到世间最冷漠的声音,还是冷的朱璇打了一个寒颤。

    “妾身想辞位,最后一次恳求陛下,想让上皇给谨儿封王,分封海外,上皇不喜我等母子,妾身愿意陪着瑾儿前往海外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