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隆万盛世 >953海难
    “可有限制?”

    魏广德忽然插话道,“举荐将才当然是好事,但举荐之人怕是参差不齐,倒是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魏广德说这些话,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以明朝官场的情况,朝廷只要开了举荐将才的先河,还不知道官员们会举荐些什么亲戚子弟出来做官。

    要知道,这些年下来,许多豪门望族也因为自家子弟科举不利而不能进入仕途。

    为了保持自家在地方上超然的地位,又必须保证家族中有人在官场之上。

    那结果就很显著了,大家都会利用各自保留的关系渠道,请好友相互举荐家族中一起科举无望,不成器的子弟,哪怕是做武将,至少也是官身,能够让家族和官场中人保持一丝联系。

    试想,真要这么做了,大明原有的武官体系会被彻底冲垮。

    以往都是武勋世袭,贸然间进来诸多旁人,就算其中还有一些武将家族的人,但肯定是没有文官集团多的。

    张居正先前已经说了,举荐人的资格要求,在京四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总督、镇、巡等官,这其中大多都是文官,只有少量武将。

    “如何限制?”

    张居正只是把自己还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让大家商议,结果魏广德就一针见血指出他这个想法的巨大漏洞,所以张居正这个时候倒是真想看看,魏广德是否有什么办法解决。

    他之所以提出举荐将才的想法,也是因为据他了解,现在边镇出现门阀化,将门已经初显。

    在他看来,要打破这种将门,那就要引入新鲜血液,新人进入。

    而新人要想冒头很难,朝廷实难选拔,所以不如放权让地方上镇、巡官和行走各省科道挑选一些埋没的人才,让他们有机会冒头。

    不过魏广德的担忧也是对的,政策,必然是把双刃剑,好坏皆有,关键就是看他们这些制定政策的人如何取舍,扬优抑弊。

    魏广德这个时候只是盯着张居正,并没有急于回答,而似是在思考。

    是的,魏广德这会儿就在想张居正为什么提出这条建议,若说他要举荐人选,魏广德可不怎么相信。

    就他张居正的影响力,让兵部、都督府那边提拔个把人还是不难的。

    想不到,也就不想了。

    魏广德只是思考片刻,随即就打消了问个清楚的打算,而是思考起如何解决官员之间凭借关系相互举荐家族中人,进一步垄断官场来。

    在此以前,文官为族中不成器子弟选择的出路,大多是能读书但实在缺乏天赋的,会想办法弄进国子监混成监生。

    以监生出监入仕,虽然仕途被封顶,但好歹也是个官,还是有官身的。

    还有就只能转行,经营家族中其他产业,比如从商等活动,为家族赚钱。

    其实,要限制官员为了一己私欲胡乱举荐,办法是真的不多,除非增加他们这样做的成本。

    对了,就是这样。

    魏广德忽然想到,这个时代可是有连坐制度的,一人犯罪,全家受罚。

    虽然看似很不民主,但实际上却可以保证大部分人恭顺老实,毕竟不是人人都不担心入不了祖坟的。

    家族,在这个时代才是大家最重视的东西。

    做官坏了事儿,虽然不能直接把家族打倒,但多少也会受到牵连。

    比如科举舞弊,一但被查实,涉案官员家族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就很难再出有功名之人。

    因为官员需要避嫌。

    点了这样的家族子弟,很容易被人弹劾舞弊,收了人家的好处。

    毕竟,以前的案子被翻出来,那就是有前科的。

    想到这里,魏广德忽然脸上露出笑容道:“那就增加一条,若所举之人立功或坏事,则赏罚坐连举主。”

    “啊?”

    吕调阳听到魏广德提到要连坐,不由得有些惊讶。

    “所举之人立功,自然表示举荐之人目光如炬,为国举贤自然该赏,至于坏事儿嘛,也是同理。

    虽然加上这条,可能许多人会选择不做,但也好过他们为了各自利益胡乱举荐,到时候出了岔子,还是朝廷承担后果。”

    魏广德解释道,“实际上,我们举荐官员,虽然不会因为被举荐人犯错就连带,但多少还是会受到牵连,影响在陛下那里的脸面。”

    “我看可以,加上这条,让有司不敢胡乱举荐,功必赏过必罚。

    若非他们真心看好之人,断不至于胡乱举荐,这正和我的原意。”

    张居正忽然开口说道。

    就在张居正还想继续和魏广德商议,把这个事儿敲定,打算以此草拟奏疏递送入宫的时候,门外有中书舍人拿着一份奏报到了门外,正在和门口的书吏交涉。

    “何事?”

    张居正此时的位置正对屋门,自然一眼就看见外面的情况。

    有奏疏送来,看似是单独的一份,想来不会是小事儿,于是开口问道。

    那中书得了首辅问话,急忙迈步进屋向屋里众人躬身施礼后才起身道:“户部送来天津海道奏陈,言今年海运漕粮已抵津门,不过.”

    “不过什么?拿来我看。”

    魏广德皱皱眉,直接说道。

    “是。”

    那中书把手中奏陈双手递送到魏广德面前,魏广德一把拿过快速翻看。

    不过很快,紧皱的眉头就舒展开,显然对于中书舍人话里的转折颇不以为然。

    “出什么事儿?”

    吕调阳在一边好奇问道。

    先前中书说话,显然这次海运漕粮出了点岔子,否则也不会如此。

    魏广德是内阁中坚定的海运派,比张居正还要强硬。

    但是从他舒展眉头可知,貌似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今年海运漕粮十二万石,船队至山东即墨县福岛附近海面,忽遇飓风,风雨大作之下,覆漕船七艘,失米近五千石,溺死运军十五人。”

    魏广德开口说道。

    拿到奏陈前,魏广德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担心海运出事儿。

    不过看完奏疏后,运送十二万石漕粮,损失不到五千石,这个损失比还在魏广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至于突遇飓风,魏广德估计是遇到太平洋上不定时的台风。

    后世通过气象卫星可以跟踪到这种气象现象的活动,预测其活动轨迹,通知沿途海船规避。

    但在大明朝,这样的手段自然是没有的,也只能说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