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陈医生,别怂! >第144章:怀孕
    这他娘的……

    人比人气死人啊!

    杨鸿年你这朽木,气死老夫也。

    一行人离开了晋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之后,陶训义给杨鸿年使了个眼色,让他送陈南回家。

    而这边,李光明则是笑着说道:“陶老,郑老,我送送二位吧。”

    陶训义点头:“好!”

    临行前,陶训义走到了杨鸿年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句:“周六过来,你师母给你剁了饺子馅。”

    杨鸿年嘴角差点笑出声来。

    不过在陶训义恶狠狠的眼神里,给憋了回去。

    路上。

    李光明笑着说道:“陶老,您对杨主任,可真的是太过严苛了啊!”

    “杨主任知道了,心里也会难受的。”

    陶训义叹了口气:“哎……咱们这一行业,徒弟就跟半个儿子一样。”

    “你不用介意他的感受!”

    “杨鸿年这小子,做了我六年学生,三年下级医师,在我家吃饭的次数跟我差不多了!”

    “你师娘啊,太惯着他了!”

    “这小子,没皮没脸,早就习惯了。”

    “呵呵……”

    虽然嘴上骂着杨鸿年不争气,但是陶训义心里却把杨鸿年当成了半个儿子。

    他何曾不记得,当时他62岁心梗住院那次,杨鸿年哭的是最凶的。

    甚至他娘的都说出来,陶老爷子死了以后,他要做抬棺材的孝子这种说法!

    当时老爷子也是命悬一线,听见这话以后,心里颇受感动。

    陶训义一辈子,也不是顺顺当当。

    24岁结婚,36岁离异,妻子出轨了,带着孩子去了美国。

    后来再婚已经是40多了,陶训义没有儿子,虽然有学生,但是……学生终究不能当孩子用。

    然后五十二岁的时候,收了25岁的杨鸿年,做硕士生导师。

    然后一带就是十多年!

    这十多年期间,杨鸿年已经把陶训义当成了父亲一样照顾。

    那时候,老爷子身体已经不行了,家里一些杂活小事儿,甚至是水电煤气堵马桶了,都是杨鸿年在做。

    这陶训义俨然是把杨鸿年当成了干儿子来看。

    杨鸿年何曾不是把老爷子当成父亲来看?

    所以,说归说,骂归骂,心里终究是疼的很。

    陶训义忍不住笑了笑。

    天赋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与生俱来的。

    但是,还有一种东西,比起天赋,丝毫不逊色,那就是品性善良。

    陶训义不在多说什么。

    而郑易复却点头说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陈南啊!”

    “说来很现实。”

    “中医这一条路,最看悟性。”

    “有时候,勤能补拙,但是……勤永远也补不了天分。”

    “别说杨鸿年了,就说我……我沉浸推拿一行几十年,陈南才几年?按理说,推拿是最讲究勤奋的一行了,可是呢?人家都能感受到化劲,我至今也只能摸到一些边角料。”

    “说句实话……”

    “我希望陈南能站起来,给中医人立个榜样,树个标杆。”

    “中医,沉寂了好久了!”

    听见郑易复这一句话,大家都忍不住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

    不是无意振中医。

    奈何天分止于此。

    空有满腔凌云志。

    只得唏嘘壮志难酬啊……

    ……

    ……

    陈南这边做了副主任以后,工作多了几分责任。

    每日除了处理自己的患者之外,还得去帮忙诊疗其他患者。

    一些日常杂病,大家都能处理的来。

    但总会有一些疑难杂症,这就需要陈南出马了。

    陈南现在临床能力还可以,但是仅限于此,面对一些棘手的患者,陈南也是有些捉襟见肘。

    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治疗手段,陈南也越来越意识到了不足!

    必须要抓紧时间提升了。

    原本还期待着那礞石滚痰汤治疗患者之后,能立马收到奖励。

    可是晋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这边迟迟没有打来电话。

    毕竟,患者是一个间断发作的情况,想要立马证明有效,也依然需要时间。

    陈南不得不寻找其他机会。

    而平时,也加强了对于自己的学习。

    曾经老爷子的那些书,也被陈南再次翻开细细品悟起来。

    这样的学习,虽然也能看到进步,但是……还是比较慢的。

    这几天。

    陈南的工作,也逐渐有些不顺风顺水了。

    毕竟,每天挂号人数太多。

    前几次更是有一次达到了一百人。

    哪怕陈南限号60人,也拦不住那么多患者啊。

    只能不停的加号、加号……

    其中不少还是来自外地,周围县市里面。

    这些患者来一趟不容易。

    错过了之后,还得等下一周了。

    陈南每周只有一个门诊。

    看着大家祈求的样子,陈南也是于心不忍,只能不断的加号。

    但是……这样一来,陈南那天下班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三点。

    而下午,还有别的医生出门诊。

    这样一来,难免就有了一些冲突。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陈南跟杨鸿年反应能不能多加两个门诊,这样一来,就能合理的避开高峰,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诊治了。

    毕竟,陈南也不可能压缩看病时间,让患者们挂号三个小时,看病三分钟吧?

    单单把脉,就得需要两三分钟了,这还不带问诊呢!

    有时候遇到特殊的患者,一次看不清楚,还需要等待一会儿再看。

    杨鸿年得知陈南这边事情以后,也考虑了起来。

    可是……

    源城市人民医院本来就是西医院,中医科门诊数量有限。

    而且最重要的是,科室内部在职的医生,都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提高自己。

    他们的时间,也不能太少了。

    任何一个医院,都不能涸泽而渔,放弃了新生力量的培养。

    如此一来……

    他们只能找那些已经退休然后返聘回来的老主任来想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