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陈衍刘松年 >第64章 扮猪吃老虎
    “是,陛下!”

    陆德明赶忙回答道。

    “嗯,等你走后七日,我会让兵部的人收到消息,前方战事不利,需要继续增援,到时候贺明空很有可能会起疑心,张怀民、贺玉春,如何稳定住那只老狐狸,就看你俩的了。”

    陈衍开口说道。

    “是,陛下!”

    两人赶忙点头称是。

    “人民大学的事情,一定要尽快着手去办,趁着现在朝中大臣对朕心灰意冷,正是好时机。”

    陈衍继续开口说道。

    “陛下放心,预算选址我等三人已经全部商量完毕,明日便可动工。”

    李长白开口说道。

    “嗯,好。”

    陈衍满意的点了点。

    有的时候示弱,扮猪吃老虎,真的还挺爽的。

    又和几位大臣商议了一下接下来的事情,陈衍便让他们告退了。

    陆德明必须尽快带着一万名集团军将士离开都城,不然,贺明空这条老狗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次日清晨,陆德明便带着一万名集团军出发北上。

    只不过让人看不懂的是,随着大军出发的还有几十个黑色的大箱子。

    而且全部都是用马车运送,看起来很沉重的样子。

    接下来的几日,陈衍并没有上朝,而是躲进了后宫。

    不管朝臣怎么作,他都不予理会,完全做了一个甩手掌柜,甚至都已经有大臣毫不避讳的说他是昏君了。

    “弟弟,国事如此紧急,您怎么还往姐姐这里跑啊?”

    赵嫔妃满脸担忧的说道。

    她虽然喜欢陈衍,也喜欢每天都得到恩宠。

    但她的性格和杨贵妃还是有区别的,不想陈衍沉醉于美色,而误了国事。

    虽然人在深宫中,但外边的事情她也是知道一些的。

    陈衍就差被人指着脑瓜门说是昏君了。

    之前建立三监衙门积攒的民心也摇摇欲坠。

    北方的战士更是极为吃紧,一切都在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姐姐,这样不是挺好吗?大梁国越是有危机,朝中那些不安分的大臣就会跳出来,朕这有个小本本把他们都记上了,等到事情平定以后谁都跑不了。”

    陈衍搂着赵嫔妃的细腰,满脸微笑的说道。

    龙隐卫内卫,完全组建完毕。

    他们就如同是陈衍的眼睛和手掌。

    整个大梁不管在哪里发生什么事,只要陈衍想知道就能够知道。

    甚至于,哪位大臣的内人穿的什么样的肚兜,陈衍都心知肚明。

    龙隐卫的建立,陈衍虽然是借鉴了大明的锦衣卫,但是比锦衣卫还要更甚。

    张仙芝的表现也确实没让陈衍失望。

    不管是北方的战事,还是朝堂上发生的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呈到陈衍的案桌上。

    一切也都在按照陈衍的计划进行,守护北方边塞的马远不断对敌军示弱,北燕国的将领自信心爆棚。

    甚至已经动了攻克边关要塞、长驱直入的想法。

    再让他们开心几天,等到红衣大炮和火绳枪用到战场上,他们哭都找不着地方。

    “可是,弟弟,一直这么纵容下去,真的不会出事吗?姐姐身居后宫,本不能议论朝堂之事,但姐姐真的很担心陛下啊。”

    赵嫔妃满脸焦急的说道。

    “放心吧,姐姐,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陈衍很是自信的说道。

    而后龙床便开始摇晃了起来。

    这边战斗正欢,而杨贵妃却是满脸愁容。

    自她地弟弟走了之后,陛下已经很长时间没让她侍寝了,而且一直在往赵嫔妃那边跑。

    难道,她失宠了吗?

    “东喜,你说以后陛下还会不会来我这儿了?”

    杨贵妃开口问道。

    “娘娘,陛下对您的好,奴婢们都看在眼里,也就是最近这几日去了赵嫔妃那边,用不了几日,陛下自然就会过来的。”

    东喜开口说道。

    “唉,希望如此吧,现在的朝堂乌烟瘴气的,大家都在说着陛下的不是,还有北方的战士也非常吃紧,你说本宫要不要往家里去个信,让卫国那边派兵驰援一下?这样,陛下就不那么难做了。”

    杨贵妃想了想后说道。

    作为南卫丞相的女儿,自然是有说这话的资格的。

    而且,前段时间的交易,因为她,南卫国也捞到了很多的好处,派兵驰援可能只是她做右丞相的父亲一句话的事情。

    如果做好了,陛下开心,自然也会更加宠她。

    “娘娘,依奴才之见,确实可以给右相传个口信,奴才听说,陛下这几日因为北方的战事,和朝中的大臣忙得不可开交,心情烦闷的很。”

    “如果此事因为娘娘解决了,那娘娘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将会水涨船高,不管娘娘肚中的孩儿是皇子还是皇女,皇后的位置都是稳稳的。”

    东喜眼神转动几下后开口说道。

    “好,那我现在就写一封家书,你立刻找靠谱的人快马加鞭,送到父亲的府上。”

    杨贵妃开口说道。

    “是,娘娘。”

    东喜赶忙点头称是。

    让他们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一封家书,不光给陈衍,也给他们梁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几日后,都城东北部的一块空地,工部的工匠以及民工正在紧锣密鼓的忙活着。

    人民大学的位置就选在了这里。

    周围的吃瓜群都在满脸疑惑的议论着。

    “啥情况啊,陛下怎么又开始大兴土木了?这是要盖什么呀?”

    一位年轻人询问道。

    原本因为陛下所实行的诸多仁政,子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而且还减去了徭役,让大家对当今陛下的恩德一度拉满。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陛下好像又变回了曾经崩溃的样子。

    这一度让大家都非常担心。

    “你们还不知道啊,这里要新新盖一处学堂,听说规模老大了,而且只要是大于十六岁,小于二十五岁,不管男女,贫富,都是可以入学堂上学的。”

    一位中年男子说道。

    “什么?像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吗?”

    年轻人继续询问道。

    “当然可以了,不过,都来学堂读书,家里可就失去了劳动力啊,田里的活谁去干啊?”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说道。

    显然,他还没有完全弄明白陈衍建学堂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