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农门小寡妇:拐个王爷养崽崽 >第87章 想买房子
    他说的很是婉转,孟慈这才明白。

    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书生,都是七岁或者有几个八九岁的,那么这并不奇怪,大家年纪还是相当的,个子也差不多,他们很快就能玩在一起。

    可是柴信已经十五岁,是个少年,无论是样貌还是个子,都与七八岁的小孩差距很大。

    到时进入班里,就怕其他小孩嘲笑他,说这么大的人了,还来跟七岁小儿上同个私塾。而柴信身处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圈子里,也怕是不合群。最怕的是,让他产生自卑感。

    孟慈想到这里,道:“那要是我让他先在家里学一些字,诗词什么的,那能跟上进度吗?”

    她还是想让柴信去上个跟他差不多年龄的私塾,这样能交到朋友。

    就像钱也年和莫世羽叶凌星一样,他们年龄看起来也就十六七岁,要是能让柴信跟他们同一个班,那就好了。

    林仲沅道:“自是可以的。”

    “林大哥,你教的书生是不是差不多这个岁数呀?”

    “是的。”

    “那我们柴信,能不能去你那儿学啊?”孟慈不好意思的说,“你看我们俩家都这么相熟了,如果你能帮忙的话,我也能放心。”

    林仲沅笑了,“当然可以,这样吧,你等会就让柴信过来我这里,我亲自教他读书。学到明年三月,这字啊,诗词怎么也能学会一些,到时候你再带去云斋书院报名,就能成为我名正言顺的学生了。”

    这个办法简直不要太好了!

    孟慈连连感谢,回家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柴信。

    林仲沅好心教柴信读书,肯定不收钱,所以孟慈又拎了几斤猪肉和水果,拉着柴信来给林仲沅磕头拜师。

    自此,柴信就开始了识字读书道路。

    十月底,涟心楼跟孟慈结算货钱。

    一开始孟慈没什么钱的时候,许昀涟便日结,后面生意做大了,她钱也变多了,便更换了结钱方式,改为月结。

    这一整个月,单单金包银和小米粿的净收入,孟慈分一半,便分到了三百两银子。而供货竹笋和笋干的,净挣五十两,加起来孟慈一个月统共能拿到三百五十两银子。

    许昀涟跟她结算说分钱分这个数的时候,孟慈都惊呆了,之前她以为最多分个一百两银子,那也很好了,一百两在这古代能生活一辈子,还能留给后代呢!

    许昀涟直接给了孟慈三张一百两的银票,还有五十两银子。

    揣着这么多钱,孟慈一路回村都是笑盈盈的。

    她先回茅草屋,将银票和银子放好,然后拿了其中二十三两银子,前去吴院。

    吴院也整整干了一个月,该结算月钱了。

    孟慈让他们一个个上前来领月钱,这一个月里,吴院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各做各的,每天都做足斤两,没有偷懒,表现得十分好。

    王奶奶每日都会给她汇报吴院的情况,所以孟慈对吴院的情况还是十分了解的。

    看在大家表现得这么好的份上,孟慈决定给每个人加奖金,多一两银子。

    这可把吴院的人高兴的,这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大方的东家呀!他们只是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活儿,东家竟然就给了双倍月钱!

    每个人拿着手头上的二两银,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

    不过之前东家说好的,先试用一个月,这一个月到期了,这挖笋和做笋干的,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呀?

    做笋干的妇人青梅问:“东家,一个月到期,那您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孟慈点头,“自然是要继续做的。”

    小米粿和金包银在涟心楼的地位依旧是数一数二的,只不过最近这段时间,小米粿的销量比一开始骤降很多,因为明月楼和荷香楼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据说南浦镇的竹笋都被他们这两家酒楼高价承包了。

    多亏梧桐村后山林的这片零成本的竹林,涟心楼才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许昀涟还是希望孟慈能赶紧把新品肠粉也做出来,让他去推广。

    她最近这段时间,也在想什么时候推肠粉出去比较好。

    “那既然东家要继续做下去,您看我们试用这一个月如何,还能不能也继续跟着东家做活呢?”

    孟慈笑了,“你们这一个月试用期表现得都特别好,继续干着吧!”

    这话一出,众人都很高兴的欢呼起来。

    既然是要继续干下去的,那吴院也就要继续当她的小作坊了。

    之前吴村长赔罪让她免费使用了一个月吴院,以后要继续用再收钱。

    不过孟慈现在有了三百多银两,这么多的钱,去买地建房子或者买院子也绰绰有余,她便起了个心思。

    将王奶奶拉到门外,“王奶奶,你觉得我那茅草屋买下来如何?”

    王奶奶震惊:“小慈,你挣到能买地买房的钱了?”

    她暗暗咋舌,虽然小慈刚刚才发给工人二十三两月钱,证明小慈自己挣得更多,但她想着最多也就几十两银子。

    可几十两银子,是远远不够在村里买地买房的。

    虽然身处农村,可这朝代,房子和地还是很贵的,她去过很多次茅草屋,还挺大的,估算下来,全买的话也要三百两银呢!

    孟慈笑了笑,也不瞒着王奶奶,“手头上是有不少钱,但是我也不清楚这边的地价房价,如果能买的话,我是想买下我们住的茅草屋的。”

    古往今来,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六尺,家产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可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太没有安全感了。

    王奶奶摇头:“小慈,那房子还是不要得好。”

    “我之前跟你说过,那房子不好,以前的人家相继出事。”

    孟慈是记得之前改良盐碱地前,王奶奶给她说过那茅草屋和荒地的过往。

    在别人眼里的死地,她识别出来是盐碱地,而且成功改善成良田。

    之前先改良的一亩,长出了玉米胚芽后,她便跟小莲改良第二亩地,后来有了柴信,他们便一起改良了第三亩。

    如今第一亩地的玉米都长了半人高了,玉米一个个黄澄澄的缀在玉米杆顶端,再过半个月,便能收成。

    所以,村里人说那茅草屋晦气,就跟说那荒地是死地一样,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