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三十章 滑头和双宿……【6000字】
    “董子大兴儒学,让大汉‘独尊儒术’的时候,也还没有程朱。”

    冯一博说的董子就是汉代公羊学派的董仲舒。

    没有公羊学派,或者说,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儒家今日的地位。

    这是每一个儒家弟子都无法否认的!

    在此之前的秦朝,是以法家为主。

    韩非子和李斯都算是荀子门徒,但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才是儒家真正入世的开始。

    “我只是认为之前的学说有可取之处,若这就是离经叛道,那程朱在公羊之后著书立说,是不是更离经叛道?”

    冯一博随口用了个“偷换概念”的话术。

    因为程朱两人严格来说都算是孟子门人,而公羊学派是另辟蹊径。

    所以二者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程朱自然谈不上什么离经叛道。

    何况,读书人若敢诋毁程朱,就不是离经叛道的问题了。

    简直是大逆不道!

    好在冯一博并未继续深入,而是微微一笑,又大言不惭的道: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若程朱用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公羊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非两全其美?”

    这话一出,张松越眉头锁得很紧。

    显然他是觉得,冯一博要搞学派之争。

    而一旁的刘正闻言,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似乎是在思考,这两套理论剥离并行的可行性。

    其实冯一博当然没想过,真的在这个时代否定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好歹也是儒家思想体系化的巅峰。

    何况在他看来,再好的思想也架不住有人断章取义。

    没必要因为后人不孝,就否定前人的所有。

    程朱理学若是作为道德标准,用来正心诚意还是不错的。

    而公羊学派的攻击性强,这个时代治国平天下,正需要一点冲劲儿!

    中原王朝在整个世界领先千年。

    可这个时候若还不争,就像原来的世界一样,说不定就很快被人赶上了。

    冯一博既然来了,自然想过改变这一点。

    而在这个时代,想要改变的前提,就是要先找到一个理论依据。

    见两人神色,冯一博还问道:

    “老师觉得这样兼容并蓄,算是离经叛道吗?说不定,这才更贴近圣人本意呢?”

    在这个时代,寻找理论依据的最好办法。

    就是在儒家各派的经典中寻找。

    但公羊学派只是其中之一,冯一博也并不是要学董仲舒。

    他才不管什么学派!

    不管程朱还是公羊,符合他的想法部分都是好学说。

    张松越和刘正都是饱学之士,一个理学大家,一个科举状元。

    对于圣人之言都有很深的理解。

    正如冯一博所言,各学派都在用自己的思想解读圣人本意。

    而真正的圣人之意,却已经无从得知。

    就如他刚刚所言,被很多读书人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和“格物致知”同出《大学》。

    而且,还是同一篇中的同一段。

    原文就不赘述,而按照顺序则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套理论,本来就是递进关系。

    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被各种断章取义。

    理学传承至今,核心之一就剩“格物致知”四个字。

    就连诚意、正心都快忘干净了。

    更别说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松越眉头紧锁,忍不住确认道:

    “学派之争结束千年,如今程朱之学根深蒂固,你真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兴学派之争吗?”

    他一心求稳,并不认可激进的公羊学派。

    冯一博的话虽然不无道理,也多多少少让他有些触动。

    但即使如此,张松越也并不看好这事。

    当然,他也知道冯一博没有搞学派之争的根基。

    这样的学派之争,说起来就和党争差不多。

    不是你提出来方略就有人认可的。

    首先,你要先成为儒学大家。

    起码也要著书立说,将你的思想传播开。

    其次,最好还有官方支持。

    自从程朱理学出来,就被各朝奉为正统。

    就连科举都以此为标准,你让学子不认理学还能认谁?

    真学了公羊科举都过不了。

    “老师言重了,我哪有什么资格兴学派之争,最多算是我自己对如今儒门的一点担忧罢了。”

    别看冯一博说的激进,但以他的资历,还不足以在大魏搞学派之争。

    一个小小探花和儒学大家的差距,比礼部右侍郎和内阁首辅的差距,还要大得多。

    但说为儒家担忧,就没人能阻止了。

    他说心忧儒门,想要寻找出路。

    这可以算是每个儒门弟子应尽的义务。

    既然大家都是出自孔门,根基都是四书五经。

    学派之间争夺的也不过是释经权,各自都说自己的学说,才是孔夫子的本意。

    那我参考一下总没问题吧?

    而兼容几派的,其实也不是没有。

    比如程朱理学,公认的就是子思和孟子两派并存。

    冯一博的意思就是,我只是在探索儒家思想路上,参考了一下别派。

    你总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学派,更不能说我离经叛道吧?

    张松越闻言,目光微微缩了缩,道:

    “但愿这只是你的所思所想。”

    刚刚他因刘正被煽动而动了真怒。

    此时却又觉得,冯一博在这来回拉扯,像是在故意激怒他。

    但他偏偏又说得有礼有节,不像是现场发挥。

    毕竟冯一博很年轻,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

    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刘正,如今在冯一博面前根本不够看。

    若他真存了这个心思,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说不定就是一场席卷大魏读书人的风暴。

    但对方说话总是留半句,似乎又只是在随口抱怨。

    这让张松越一时也搞不清对方的真假了。

    冯一博闻言,还不紧不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