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明英华 >第411章 我不是王化贞
    首辅叶向高发声回护,都察院的言官头子左光斗没有反对,皇帝朱常洛就有数了。

    天子打着哈哈:“唔,和先前颁的敕命、封的进讲官都不一样,这可是执事的堂官,亘古未有,亘古未有哇。”

    商周祚刚要顺风凑几句,未料得却是熊廷弼先开腔:“石砫土司,如同武职二品,四川秦良玉正在任上。文职四品授予妇人,倒也说得过去。回溯前朝,大汉昭、宣二帝时的冯嫽,本为解忧公主侍女,因在大汉通好乌孙中,建有奇功,受封汉使,如同‘典属国’之职。郑夫人的国务卿,听着有些像冯夫人的‘典属国’,想来,朝野上下,不会有什么议论罢。”

    “行吧,”朱常洛微偏下巴,对曹化淳道,“回头增设国务卿的票拟上来,你们批红前,告诉朕,朕要再把把关。”

    曹化淳忙躬身:“谨遵陛下口谕。”

    朱常洛又回到抵御建奴的议程中,盯着熊廷弼问对策,盯着毕自严问饷银,但态度都没什么森严的意味。

    郑海珠全神贯注地听着。

    熊廷弼果然像史书中记载的一样,力主以广宁为大本营,花大力气营建天津、登莱军港,策应辽南诸卫所。

    郑海珠思忖,目下是这个时空的泰昌二年,与另一段历史的天启二年不一样,如今,辽阳沈阳还在大明手里,熊廷弼却就已经想到了辽西辽南固防,以备辽东失守,的确是大明文官中数一数二的知兵之人。

    但同时,这也反映出,熊廷弼御史出身的资历,令他具有不少大明言官的意识局限,即,对边疆武官很瞧不上眼,否则,他怎么对东边的开铁到辽沈一带的武人,那么大的敌意,俨然明天就准备收到塘报说他们投降了建奴一般。

    郑海珠垂首不语,朱常洛原本听到一些辽东的地名时,想问问她,核实情形,但人到中年的皇帝,到底比少年天子心思重些,不愿在诸位大臣跟前,再给郑海珠惹来兵部侍郎的敌意,遂也作罢。

    只在议事临近尾声时,曹化淳吩咐小火者们端上解渴的茶饮之际,朱常洛才另起话题般,吩咐郑海珠:“眼看立秋,你去一趟大宁镇,瞧瞧黄尊素那边的营建进展。对了,你不是还提过,一个叫满桂的边将,跟你去察哈尔时,娶了叶赫部的贵女?正好,带上朕的赏赐,给他夫妇二人。”

    继而又意味深长地对叶向高等臣子道:“那叶赫妇人的姑妈,就是林丹汗的大妃,叶赫部与努尔哈赤建州部的血仇,哪里一时三刻就淡了。郑夫人促成的这段姻缘,于我大明有利。”

    朱常洛退殿后,郑海珠向一众绯袍大员们行礼致谢。

    老大人们端着架子淡然点头,便由曹化淳陪着,往武英殿外走去。

    只熊廷弼,下了台阶后,又回身看郑海珠。

    郑海珠明白,忙上前道:“侍郎以青史留名的冯夫人作比,晚辈感激,亦不免羞惭。”

    熊廷弼仍是一脸板正:“老夫平生,最不愿欠人人情,听闻你在皇帝面前给老夫说过话,今日老夫自要还礼。”

    郑海珠见他说完这句,也没挪步子的意思,背着袖子站在武英殿前,立刻意识到了什么。

    “熊侍郎,晚辈去大宁,也会见到马将军,但诚如今日殿中所言,国务卿不是兵部堂官,我有分寸,一叙故人之谊而已。”

    熊廷弼听着这句表态,沉沉应了一声,提步而行。

    郑海珠光明正大地跟上,一面继续叨叨:“马将军的川兵,野战战力了得,虽是从南边过来,但就像当年戚家军的浙兵到了蓟镇一样,比北兵还骁勇。他们打过正白旗的皇太极,还打过正蓝旗的……”

    熊廷弼打断她:“杜松把川兵还到大宁镇的时候,你送给马祥麟的炮兵组,一起还了么?”

    “还了,”郑海珠老实道,“晚辈这次奉旨去大宁,也正想带上松江火器厂的师傅们,一道看看,定装弹药包是否要改进。”

    “嗯。”熊廷弼的步子放慢了些。

    郑海珠将此视作他想拉长业务探讨时间的表态。

    “侍郎方才进奏圣上的三方固辽之策,晚辈深以为然。只是,兵源得跟上。北边的宗室里,秦晋二地的子弟必须上番受训三年,才能领取宗禄的事……”

熊廷弼挥挥袖子:“此事我一到兵部,就听说了。你给圣上出的点子吧?”

    郑海珠道:“是,遥想宣宗时,大明勋贵子侄的骁勇善战,不逊于那建州鞑子的八旗子弟。”

    “废话少一点,”熊廷弼又摆了摆手,直接问,“那谁来训他们?”

    “马祥麟和满桂。”

    “成为马将军的家丁怎么办?你想过没有,还是,心里就希望是?”

    郑海珠驻足,盯着熊廷弼。

    熊廷弼也盯着这个眼睛里没有杀气和戾气的妇人。

    “熊侍郎,马将军提枪和皇太极对冲的时候,我郑海珠只身入赫图阿拉的时候,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大明的兵部堂官,会问我们这样的问题。”

    熊廷弼冷冷道:“我是朝廷的兵部堂官,不是你们的莫逆之交。”

    郑海珠迎着对方的目光:“好,就算我希望宗室青壮最后成了马祥麟的私兵,你也能让他们是不成。现在的兵部堂官,是你熊侍郎,不是祥麟的岳父。”

    熊廷弼的眼睛眯了眯,锐利之色稍稍收了收。

    郑海珠毫不示弱道:“侍郎以为,不从宗室募兵,或者不由马将军这一支来训练北兵,就没有你说的骄将独大的隐患了吗?辽东李家,麾下是宗亲吗?反过来讲,一代骁将,受命于朝廷,在九边重镇训练新兵,就一定会拥兵自重吗?侍郎置戚少保的功绩于何地?侍郎怎么就认定,马将军不是戚少保,而是安禄山呢?”

    一阵沉默。

    伏天正午烈日的直晒,让二人都面色通红。

    “熊侍郎,郑夫人……”曹化淳折身回来,在不远处唤道,“二位站在日头下作甚,要叙公务,膳堂中去说,万岁爷已吩咐给各位备好午膳了。”

    熊廷弼轻笑一声:“不错,有几分虎气。”

    走了几步,接近曹化淳了,熊廷弼又道:“郑夫人府上何处?待吏部授官后,熊某拜帖道贺。”

    郑海珠道:“晚辈先登门,向侍郎求教兵事。“

    “哎,先吃饭,先吃饭。“曹化淳插科打诨道。

    他先头,看似陪着叶向高,但眼观六路的本事,早让他瞧出来,身后的俩人,说着说着又像杠上了一般。

    郑海珠则盯着与曹化淳并肩而行的熊廷弼的背影。

    还未上任,先遇到熊廷弼这样耿直的质问,也是好事。

    她郑海珠,虽不避讳与魏忠贤的关系不错,但现在还没有阉党成气候,东林也没有一党独大。

    她不会是历史上与熊廷弼上演“经抚不合”的王化贞。

    直接能在天子御前吵架的兵部侍郎和国务卿,可比外放辽东的经略和巡抚,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