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第197章 又有人逃荒
    吃过了老村长家和白家的摆宴,最后就是轮到周家了。

    一大清早的,宋念喜妯娌三个就挤在小厨房里,有说有笑地忙活着。

    孙萍花厨艺粗笨,主要做些洗菜剁肉的零碎活儿。

    宋念喜负责做主菜,郑巧儿更擅于做凉菜和小食。

    三个妇人凑在一起,一下子就明确了分工,做起事儿来也格外麻利。

    “方才老四过来送了两只拔过毛的野鹌鹑,你们看这鹌鹑该咋吃,是烤了还是红烧了?”这时,孙萍花看着案板上的鹌鹑有些犯了难。

    宋念喜琢磨了一下,笑声回道:“正好昨个儿老四还掏了些鸟蛋,二嫂,你把那鹌鹑剁成块,晌午就做个红烧鹌鹑鸟蛋吧。”

    “好咧!”孙萍花憨笑着应下。

    忙活了会儿后,郑巧儿又像是想到啥似的。

    转头问宋念喜:“对了三嫂,等咱家请完客,二郎是不是也该去私塾了。”

    “可不,这孩子就能在家再待个两三天,他们私塾便要开堂了。”宋念喜说完又忍不住叹了句:“二郎要是离了家,怕是绵绵又要想她二哥了。”

    本朝的私塾大多都是夏季开堂,一直念到冬天才休沐。

    这么一去就是大半年,一个月也就能回家几次,也难怪小绵绵会想念得紧。

    郑巧儿随口应道:“那我给二郎做的那双鞋得抓紧了,咋说也得在他走之前给他缝完。对了三嫂,二郎去私塾那天,你和三哥得一块去镇上送他吧。”

    宋念喜点了点脑袋:“要是驴车坐得下我就去,绵绵和娘也说着要去送二郎呢。”

    听着她们二人的嘀咕,正蹲在地上剁鹌鹑的孙萍花不由手上一顿。

    她若有所思地挠挠头,最后抬头看向了宋念喜。

    有些为难地问:“老三家的,要不……要不那天你就别去了,驴车坐不下那么些人,我也想跟着去趟镇上……”

    宋念喜倒也好说话:“那也行,反正有老三他们去送就行了,那我就不去了。”

    “二嫂要去镇上干啥,可是要买什么东西,不如让三哥捎带吧,这大热天的还折腾一趟怪累的。”郑巧儿好奇地问了嘴。

    孙萍花只是笑了两下,却没再答话。

    还是宋念喜眼力好,瞥出了二嫂的尴尬后,便赶紧拿胳膊肘怼了怼郑巧儿。

    这还有啥好问的,孙萍花平时最是节俭,这趟主动要去杏花镇,肯定是想去看周老二啊。

    只是这事儿宋念喜觉得未必可行。

    毕竟周老太已经有话在先,不许家里人再去钱府看那糊涂老二。

    除非周老二自己肯主动回家。

    瞧着孙萍花大大咧咧又有苦难言的样子,宋念喜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只感叹二嫂真是不易,摊上这么个男人。

    快到了晌午,周家的饭菜也做好了。

    正好赵多喜也从镇上回来了,周老三赶紧给他一块请过来吃饭,一桌子人坐得满满当当的,热闹极了。

    虽说周家平日的吃食就已经是独一份,不过今个儿为了夏收高兴,更是做得丰富。

    桌上的荤菜就有十二道。

    什么红烧鹌鹑、酸汤肥牛、竹笋烧肉、清蒸醉蟹,看着大家伙儿是两眼冒光,筷子也噼里啪啦地动了起来。

    凉菜和小食备得也很齐全,多半都是素的,为了解腻用的。

    其中最出挑的便是一道凉拌螺片。

    郑巧儿调的料汁很巧妙,不仅保留了螺肉的鲜甜,还压制住了其中的寒气。

    周绵绵吃得最欢,小筷子笨拙地伸出去,就夹下了两片螺肉。

    然后小嘴儿赶紧过去接上,一口子都填进嘴里,嚼得好不欢快。

    老村长看这乖宝儿吃得喷香,自己的食欲也被勾起。

    边吃着螺肉,边就着米酒喝下,吃得那叫一个赞不绝口。

    桌上的孩子们闷头吃着,大人们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这时候,周老三随口问了赵多喜:“赵管家,这几日你咋总往镇上跑,可是府里的事情太多?”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起此事,赵多喜立马露出了淡淡愁容。

    “我来桃源村前,本已把府上的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可谁知官府忽然要接济流民,把活儿派给了沈家,我家老爷这才要我回去呢。”

    “接济流民?”周老三听得一头雾水:“哪来的流民?”

    瞧着他一脸迷茫,赵多喜便猜周家定是还不知晓呢。

    于是忙道:“你们还没听到风声吗?前些日子,北边又有好几个城的百姓开始逃荒了,一路朝着灵州城的方向过来,官府这才早做准备。”

    说起来,赵多喜今早回桃源村时,还见到镇上多了不少官兵要巡守呢。

    “啥?又有逃荒的了?”周老太听了也惊。

    不过想想这倒也没啥稀奇的。

    自从三年前开始大旱,各地就陆续起了逃荒风。

    像周家这般逃荒的,已经算是比较晚了的。

    “又有逃荒的,可见各地过得都不好啊。”周老三忍不住叹道。

    “逃荒倒没啥好稀奇的,这两三年来我也见多了。”这时,白镖师开口道:“只是为何这次官府要沈家接济流民?赵管家,你可知其中缘由,以及到底是怎么个接济的法子。”

    不得不说,还是白镖师头脑清楚,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

    要知道过往两三年,灵州城涌入了大量流民,官府向来都是对其极为排斥的。

    就连周家刚逃荒至此的时候,都是被撵去了偏远之地开荒,不许他们在镇上流窜。

    可这次咋就起了善心要接济?

    赵多喜也神色认真了些:“不光是我们沈府,镇上那些富户里,除了张衙内那般在官府门路深的,余下的都被要求接济流民。”

    “至于缘由。”赵多喜不由撇撇嘴:“还不是跟赋税有关,谁让咱灵州城今年的赋税又增多了些呢。”

    说起赋税,本朝的律法可是规定了,每年都会给不同州城派发指定的赋税要求。

    今年灵州城受旱灾影响稍稍小些,于是要交的赋税便足足上涨了一半。

    眼下也是缺人之际,官府这才不得不留住新的流民,咋说也能帮着多些赋税。

    “啥?竟然涨了一半多?”老村长听了都跟着吃惊。

    白镖师蹙眉道:“咱们为皇商种草药,倒是不受啥影响。只是周家要是想去镇上开铺子的话,怕是要深受其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