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 >第124章 张国维下台
    一大早来到内阁的张国维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兵部右侍郎陈新甲急匆匆地对张国维说道,“张尚书,大事不好了,湖广那边传来了坏消息,襄阳丢了!献贼率军进军四川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回马枪,杨督师在四川做的布置全都成了笑话,官军猝不及防,左良玉部被献贼击溃了,然后杨督师紧急派出秦明冀率骑兵前往支援,中途又被献贼伏击,秦明冀惨败,献贼遂包围襄阳,就在不久前,襄阳城中的刁民配合献贼里应外合攻破了襄阳……”

    张国维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失色,说道,“襄王呢?”

    陈新甲叹了口气,说道,“襄王蒙难,洪承畴逃到了武昌,而左良玉的求援文书刚到,左良玉请求朝廷派出辽南军前往湖广坐镇支援。”

    “在我任上这已经是第四个被贼军戕害的藩王了!完了!这次不拿我项上人头交差兵部怕是过不去了!”张国维叹了口气,他在担任兵部尚书前还以为他的坎是清军,没想到这两年辽地高奏凯歌,连战连捷,眼看复辽在望之时农民军崛起了,他的坎变成了农民军。

    陈新甲不知道在历史上他担任兵部尚书之后因为和清廷议和一事不慎被仆人泄露而被崇祯帝当成替罪羊扔出去顶岗,最后他这个大明朝少有的以举人做到尚书的“知兵之人”不光彩地死于刑场。

    陈新甲连忙说道,“张尚书别急,按辽南报纸上说的,广宁收复在望,相信不久辽地的战报估计很快就会传来,如果有辽地的捷报传来,还能争取一下。”

    张国维不置可否,问了一句,“对了,杨督师呢?”

    勤政殿内,崇祯帝也收到了湖广的坏消息,他叹了口气,问了一个和张国维相同的问题,说道,“杨嗣昌呢?他战死或者殉国了吧?”

    王承恩心中也叹了口气,他真心觉得老天爷对皇帝太狠了:

    明明崇祯帝和嘉靖,万历,天启这几个搞修仙的,挂机不上朝的,沉迷木匠活的皇帝不一样,崇祯帝是那么努力,怎么大明就是好不起来呢?

    “杨督师上了一封奏疏,他走得是内廷的路子,杨督师说他有负皇恩,不会让皇爷难做的。”王承恩说着递上了杨嗣昌的绝笔信,崇祯帝他这封信放在一边,说道,

    “兵部应该也知道消息了吧?”

    王承恩点点头,说道,“奴婢不知,不过这时候兵部应该已经知道了。”

    崇祯帝靠在龙椅上,说道,“此事先压一压,等辽西那边传来好消息之后让张国维引咎辞职吧。”

    崇祯帝已经明显感觉到关内的农民军已经取代了关外的清军成了大明的第一威胁,河南那边前段日子刚传来消息,汝宁也丢了,河南境内的重镇除了开封几乎已经丢光了,李自成的势力已经迅速膨胀,据孙传庭奏报,李自成有重回陕西的趋势。

    新上任的陕西巡抚张尔忠已经多次上疏表明陕西欠饷太多,各部官军已经蠢蠢欲动,若是李自成重回陕西,陕西可能会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要不要调辽南军入关?或者说要用什么样的条件换取辽南军入关?”缓过神来的崇祯帝想了一阵,最终还是压下了调辽南军入关作战的想法,他现在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动用这张危险的王炸。

    几天之后,兵部和皇帝都在等的辽东捷报终于到了:

    “蓟辽督师傅宗龙奏报:辽南沈克青部与关宁吴三桂部率军自锦州出征,连战连捷,势不可挡,现已收复广宁及边墙之内的一众堡垒、兵台,辽泽以西已尽复矣。”

    看到傅宗龙的报告,崇祯帝总算松了口气,这几天弹劾张国维的奏章都快要成山了,崇祯帝对于张国维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张国维举荐的李子明已经成了第二个李成梁,但李成梁总比皇太极好多了:

    至少李成梁不会率军入寇,在关内甚至京畿大开杀戒。

    张国维也很识时务,在得知广宁收复之后他立刻上了请辞,声明自己担任兵部尚书期间,虽然复辽大业进展迅速,但是“贼寇猖獗,肆虐湖广川陕,藩王蒙难,百姓流离,官军败绩”,张国维深感自己德不配位,请求皇帝允许他辞职回乡,最后张国维还推荐陈新甲接替自己的职位担任下一任兵部尚书。

    崇祯帝批准了张国维的辞职请求,加上杨嗣昌在最后的绝笔信中也推荐了陈新甲,崇祯帝于是提拔陈新甲为新一任兵部尚书。

    把张国维的事情安排过去之后,首辅周廷儒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崇祯十三年大凌河惨败,锦州失陷之后,辽东巡抚这个职位就空了出来,周廷儒建议皇帝选拔辽东巡抚,前往辽东巡抚兵民事务。

    崇祯帝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派遣官员去充当辽东巡抚没什么意义吧?现在大半个辽东都是辽南军的势力范围,朝廷派过去的官员插手不了政务只会白白损耗朝廷的威严。”

    周廷儒却说道,“圣上,大明在小民心中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有辽东巡抚在的话,至少能分化李子明的手下,说不定还能拉拢一些忠义之士,给这些忠义之士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崇祯帝想了一阵觉得周廷儒说的有道理,便问道,“那可有合适人选?”

    周廷儒说道,“臣举荐叶廷桂,叶廷桂曾任陕西布政司参政,河南按察使,大同巡抚,为人刚正廉洁,与兵事与民事都颇有见地,正适合辽地这种形势复杂的地区。”

    崇祯帝经周廷儒一说倒是想起了这个人,他说道,“是那个在大同推行精兵简政的叶廷桂吧?此人倒是确实有些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