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明元辅 >第284章 总百揆(圆三)惊疑
    本以为谈话到此总该结束了,然而高务实万万没料到,现在朱翊钧的城府也越来越深,至此才突然问道:“诶,对了,高渊到南疆也有一段时间了吧?”

    高务实心中一突,不知皇帝忽然提及此事是何道理,只能谨慎回答:“是,算起来犬子抵达南疆应该已逾两月。”

    “两个多月了啊……”朱翊钧连连点头,然后问道:“你那些留在南疆的亲信对他可还服帖?”

    高务实心中一动,答道:“依臣所见,只要臣一日还在陛下身边,族中便不会有人质疑臣的决定,也不会有人对犬子有何唐突悖逆。”

    朱翊钧果然听得哈哈一笑,道:“这么说,你们高家的族长是以官职论之,你现在便是新郑高氏之族长?”

    高务实拱手道:“皇上英明,臣家数代深蒙皇恩,自然要以君统正宗统。”

    这里稍微说明一下,在中国数千年的宗族社会时期,某家族“族长”的产生一般而言有三种方式:其一是自然生成;其二是推举产生;其三是官职最高者自动成为族长,即高务实此时所言:以君统正宗统。

    所谓自然生成,比如你祖父生了五个儿子,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那么这个二十余人的家族之中,你祖父就是天然的族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也不可能有什么争议。

    自然生成族长的办法还有衍申制度,以新郑高氏为例,如果现在高家的族长是长房嫡子高务滋,那么这也是自然生成——即以血统论、嫡庶论、长子继承制论来确定族长。

    换句话说,自然生成就是看老天爷“安排”了谁是该家族主支(或说大宗)的嫡长子,那么这个嫡长子如果祖、父已然去世,那他就必然是族长。

    第二种是推举产生。这个好理解,也就是家族内部开会议事,在有资格成为族长的人之中选择一位成为族长。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发生在有资格成为族长的那几位候选人地位、财富、名望等“属性”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由于互相资格类似,又要避免家族分裂,所以只好采用推举的办法。

    第三种情况就是按照官职来论。这种办法很简单,你在皇帝手底下当的官最大,那么你回到族中就是族长。这种情况有一个专用的说法,叫做“以君统正宗统”。

    最迟在汉代时,这种产生族长的办法就很常见了。比如汉末四世三公的名门袁氏就是这样决定族长的:袁绍的上一辈有兄弟三人,年龄由大到小分别是袁成、袁逢、袁隗。

    长子袁成早逝,官终左中郎将,剩下袁逢、袁隗兄弟,袁逢当时官大,为司空,因此是袁家族长。袁绍是袁逢庶子,母亲不过是袁逢的婢女,因此袁逢干脆将他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大哥袁成。袁逢死后,袁隗便成了袁家族长,一直到被杀为止。

    袁隗被杀之后,由于袁绍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不和,双方互相看不上,因此袁家在这段时间里理论上是没有族长的。不过到后来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考虑到袁绍实力强大,主动将“位三公上”的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就任司空后,此时的袁家应该就以袁绍为族长了。

    说到这里,似乎也可以有一种猜测:袁术僭越称帝,有可能也是不忿于自己的官位低于他眼中的奴婢之子。但他当时的实力就摆在那儿,和曹操的关系也不够好,指望在官位上压倒袁绍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嫉妒使我面目全非”,就干出了僭越称帝的蠢事——当然他的下场是咎由自取,本书无意为袁术翻案,只是探究一下他当时可能的心态。

    说回正题,新郑高氏在产生族长一事上本身并没有什么“祖制”。上一代人之中,高拱无疑是官位最高的,但事实上直到长兄高捷去世,高拱才成了族长。

    换句话说,一开始的时候高家族长是“自然生成”,到了高捷去世,又改成了“以君统正宗统”,没有延续“自然生成”——否则就应该是二哥高掇继任族长了,因为高拱行三。

    但有意思的是,在高拱去世之后,高家的族长没有直接转到高务实身上——或许是因为当时高务实也还没有经制之官吧。

    总之,那时候族长之位由高拱的四弟高才暂任(二哥高掇也已经去世),直到高才离世之时,高务实已经成了协理戎政兵部左侍郎,这才顺势成为新郑高氏的族长——此时高务实越过了自己的老爹高拣,而高家族长生成模式再次转回“以君统正宗统”。

    此时朱翊钧听了高务实的话,颇为欢喜,笑道:“这倒也是正理。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事……高渊今年也十四了吧?听说他此前的西席可都是翰林学官,是不是该考虑让他回一趟新郑,拿个生员身份,或者去国子监拿个监生?”

    朱翊钧忽然关心起高渊的功名问题,倒是让高务实有些意外。站在现实角度上来说,对于新郑高氏这样的门第,族中子弟的生员身份几乎是十拿九稳的——就算书读得再差,又有哪位县尊老爷在新郑做官时会不给高家子弟留点颜面?所以,什么时候去拿根本不重要。

    对于新郑高氏这样的门第,族中子弟要追求功名也是追求举人以上,因为乡试这一级就不好光凭刷脸混资格了,因为举人对应的是做官的资格,秀才可不是。

    当然了,若是高务实愿意亲自下场干预,要抬举族中某人一个功名,那就别说举人,哪怕进士也未必做不到——原历史上张居正就操作过嘛,还是直接操作成状元呢!

    他高务实虽然不敢说“吾非相,乃摄也”,但以他目前在朝中和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而言,真要这样做,想必也出不了什么大事。更何况,会试出题虽然有一大堆制度约束,可以他在朝中的人脉,想要提前搞到题目有何难度?只要题目在手,他自己都能帮忙操刀写一篇状元级的程文来。只不过,高务实不会这样做罢了。

    至于高渊的功名问题,高务实也没太在意。他蹙起眉头,面色迟疑地回答道:“皇上说到此事,臣还真有些踌躇……”

    朱翊钧诧异道:“不过是考个生员而已,你还怕他考不过么,踌躇什么?”

    “倒不是踌躇这个。”高务实苦笑道:“臣现在有爵位在身,犬子高渊又是嫡长子,按说便是南宁候应袭,所以臣也不知他是否应该去考功名。”

    “哦,原来如此。”朱翊钧点了点头,也蹙起眉头来,沉吟道:“你有这样的犹豫倒也在情理之中。我朝名爵多出军功,因此有爵者皆武臣,武臣不必科举。但你却不同,按我此前诏谕,你是文臣封爵,只与前韩国公同,这就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