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一百八十一節 調查(九)
    “旌善,你看這身衣服怎麼樣?”

    鄭明姜穿了一身82號出品的改良漢服,衣料色澤淡雅清麗,各種配飾和小物也是深得鄭明姜之心。就是這個價格實在離譜。

    幾百元對元老來說當然不算什麼,但是鄭明姜知道,這衣服就是萬紫閣製作的,到82號貼個牌價格就翻了一番。但是她親自去萬紫閣買呢,多少又有些忌諱。畢竟那裏出入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縉紳大戶。

    洪璜楠果然是個奸商。

    “給我預備的草帽呢?”

    “來了!”旌善拿來了一頂同樣出自82號的帷帽--當然也是改良的。這東西比草帽更好,首先是垂下來的紗帷可以有效的遮擋住面孔和脖子,不但遮陽,還能避蚊蟲。外出的時候非常實用。

    她把自己脖子以下遮得嚴嚴實實倒不是怕過不了審,而是出於防曬和防蟲的考慮。要知道她來臨高以後已經黑了一個色號了,這讓她難以釋懷。

    “你說我穿着這身去佛山,是不是有點過了?”

    “不過,不過,”旌善一本正經的說,“這套衣服您穿着正合適。”

    張縣長!你的防曬霜和避蚊胺的產能呢?

    佛山與廣州之間已經規劃了廣州-三水鐵路,不過現在這條鐵路連土建都還沒開工,所以鄭明姜去佛山,還得乘船。

    目前從廣州到三水已經正式開通了客貨班輪業務。由621拖輪牽引“花尾艔”。每天早晨從兩地對發,入夜前抵達。經營這條航線的是去年剛剛成立的“新利航運”。

    這家航運公司是純粹的民資,投資人主要是廣州、佛山、三水等地的工商聯合會成員。自然該公司能獲得這條水上黃金航線的客運權也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不但要按年繳納相關費用,還要承諾招收不少於總僱員人數五成以上的疍戶子弟入職。

    市政府總務科的王三苟爲她訂了船票。船票是頭等艙。鄭明姜久仰這廣東“花尾艔”的大名,這次終於可以親身體驗一番了。

    此種船原本是木結構,爲了安全起見,香港造船廠在建造的時候改爲鐵肋木殼,加強了船體的強度。“花尾艔”的尺寸巨大,外形類似畫舫。船上樓高三層,上層是餐樓,爲一等艙;中層叫公艙,爲二等艙;下層與船頭爲貨艙。

    舊時空此種船的裝飾很華麗,雕欄畫棟,尤其船尾裝有彩光燈管,夜晚亮燈時格外奪目,因此叫其花尾。本時空的“花尾艔”沒有如此的華麗,但是船上設施亦十分考究,設有豪華套房、內附浴室獨衛,船頂還有觀景陽臺。頗有豪華客輪的派頭。

    這種客船的最大特色就是沒有無動力艙,全靠前頭的拖輪牽引,因而整條船航行時無噪音、不會震動、航行平穩穩當,唯一的缺點是拖渡速度就比較慢。到三水的單向航程不到五十公里,卻要航渡差不多十個小時。

    好在鄭明姜要去的是佛山,航程不過十六公里,早晨出發,中午也就到了。所以王三苟給她訂的的頭等坐席包廂。沒有牀鋪,但是小小的包廂清靜又方便。外面還配套有隨員艙室。

    中午時分,船抵達了佛山。佛山開發區的祕書長林子琪到碼頭來迎接。

    鄭明姜的來意事先並未說明,因爲她覺得這件案子恐怕涉及範圍很廣。大約還會涉及到某些元老的親信。圍繞着元老們的生活祕書、祕書、辦事人員彼此之間也有聯繫,保密意識稍差的元老很容易就會把她的來意泄露出去。

    所以她來佛山的理由只是簡單的“檢查佛山醫藥衛生和防疫狀況”。

    林子琪原本要安排尚羽來陪同她的檢查工作,但是被鄭明姜一口推辭。她表示自己在佛山主要是“暗訪”,主要目的是“瞭解情況”,所以不要搞太大的陣仗。請一名熟悉本地情況的歸化民幹部作陪就可以了,不必讓元老作陪。

    林子琪聽她這麼說,一時也摸不清她葫蘆裏賣得是什麼藥,便排了社會科科長林銘來陪同。

    佛山天下名鎮,煙火萬家,百貨駢集,鄭明姜來出差自然也會順便玩一玩,搞搞與民同樂的調調。

    “旌善,別光顧着自己玩,記得給小虢買點東西。”

    “惠文老說我亂花首長的錢,什麼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什麼寸絲千命,匙飯百鞭之類的。”

    “他就是嘴上這麼說,你買回去了,他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林銘滿腹狐疑,這來得女元老說是檢查醫藥衛生情況,卻好像對此完全不在意似的,只在佛山街頭巷尾亂逛,又去了不少本地的名勝古蹟。買東西更是毫無節制,看到什麼都買。沒兩天招待所走廊裏就塞滿了各處店鋪送來的貨色。

    總算到了第二天,鄭元老宣佈要把本地的藥鋪、醫館都逛一逛。

    “我是私行察訪,你不用搞太大的陣仗。我進去了和他們聊聊,看看情況就是。”鄭明姜指示道,“對了,你們這裏有公辦醫療機構嗎?”

    “有一個醫務室,專門爲歸化民幹部和元老服務的,不對外。”

    “用得藥呢?”

    “是省港總醫院分配下來的,”林銘說,“大夫和護士也是。”

    鄭明姜明白了,這個衛生所其實就是省港總醫院的派出機構,用藥走得也相同的口子,這個醫務室沒什麼東西可挖的。。

    “本地藥店和醫鋪多嗎?”

    “多,多。”林銘連連點頭,受惠於這裏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發達的手工業製造,本地人口衆多,作爲嶺南成藥之鄉,這裏光是大中型生藥鋪就有十一家,小藥鋪、固定藥攤足足有五十多家。

    “我們都去走一圈。”

    鄭明姜先去了和元老院有業務關係的楊潤開堂。這是佛山目前最大的生藥鋪。自然他能做到最大,與元老院的合作密不可分。潤世堂的多種特效中成藥在廣東的總代就是楊潤開堂。

    她知道這裏做的是正經買賣,不大可能和坑蒙拐騙的爐石散扯上關係,白白毀掉幾輩子攢下來的商業信譽。而且這裏本身就不經營抗生素類藥物,也不會是抗生素流散的源頭。但是她長期待在臨高,和土著打交道的次數屈指可數,很想切實的體會下本時空下傳統大藥鋪的風采。

    元老到店,自然立刻驚動了掌櫃夥計,鄭明姜叫住了要去稟告東家過來的掌櫃,說自己只是隨便看看,不要驚動店東,又問起了本地的爐石散的事情。

    “這藥市面上的確有!”掌櫃的說道,“兩年多前就有了,只是最初十分稀少,近來纔多了起來。”

    看來自己的推測沒錯,這生意源遠流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然也不會衍生出那麼多的版本來。

    “有用嗎?”

    “若說沒用,騙人的,那倒也不是。”掌櫃的說,“有時候,卻有奇效。一劑便能救人性命;有時卻毫無效果。說道配伍,又是含混不清,用得藥倒是不少。左不過是江湖遊醫配伍的‘頂藥’。”

    江湖遊醫固然是個貶稱,但是歷史上他們各有自己的獨門祕方的特效藥物,往往對一兩種疾病或者外傷有奇效,以此作爲號召。

    顯然,楊潤開堂的掌櫃夥計早就分析過爐石散的成分。

    “這個藥你們有賣過嗎?”

    “瞧您說得,我們東家做的是正經買賣,沒有那些江湖遊醫用來騙人的東西,先不說這錢賺的昧良心,人家可等着瞧病呢,你治不了就說治不了,何苦來賣假藥耽誤人家,這種缺德事幹多了要遭報應的。”掌櫃一番慢條斯理,卻又滿是“天理人情”的言辭,充分地體現了他的職業特色。

    “貴店果然是誠信老鋪。”鄭明姜覺得自己的判斷應該沒錯,這裏不是爐石散的源頭。

    離開之前,她買了些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和金銀花,讓夥計打成粉做香囊避蟲用,回去之後送人。

    她去得第二家是陳李濟的佛山分號。和楊潤開堂一樣,掌櫃的知道爐石散,但是自己並不經銷。而且很明確地告訴鄭明姜,爐石散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既然有效,爲什麼你們不賣?”鄭明姜頗爲奇怪。陳李濟和楊潤開堂不同,陳李濟從一開始就主打中成藥生意的,所以櫃面上除了各種自產的中成藥之外,也代銷各種其他藥鋪藥店的成藥,甚至有遠至南北京師、南直等地來得成藥。

    “這藥雖說有效,可是來歷不明。小店也不敢賣,生怕壞了店裏的招牌!”

    接着她又走訪了其他的大中型藥店,掌櫃和夥計的說法大同小異。鄭明姜知道這裏沒什麼油水,便將調查重點賺到了小藥鋪和固定藥攤上了。

    沒想到第一家就有了收穫。這些小藥鋪售賣爐石散等神藥不說是明目張膽吧,至少也是毫不避諱的。除了爐石散外,還有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名頭的東西,甚至還有轉胎藥這種對鄭明姜來說匪夷所思的藥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