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一百五十五節 郭逸的報告
    第一百五十五節  郭逸的報告

    夜幕垂下的廣州城已是家家華燈初上,但對於打烊中的商家店鋪來說,現在正是對一整天辛勞的價值緊張盤算的時候。紫珍齋沈老掌櫃也是其中的一員,他此刻是眉頭緊鎖,看着帳本的臉色也不是那麼自然,還不時地發出那麼一聲長嘆。倘若是他人看到此景,必定會以爲這個老人家是爲了紫珍齋慘淡的營生而心憂――紫珍齋自從燈節過後開張,也過了近半個月了。局面如何,大體能看得出來。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外人所想。

    沈老掌櫃來到紫珍齋只是爲了踐約之舉。雖然他看到了紫珍齋的實力,但是他並不認爲一無背景二無權勢的郭逸能在商界衆強林立的廣州城中馬上就能打開局面。他們這幾位東家在籌備開張過程中各自都表現出不凡的能力,他還總是心存憂慮,生怕東家貪多求大,幾個攤子一起鋪開,難免顧此失彼。然而紫珍齋開張之後一個月的變化,徹底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桌上攤開的薄薄帳本上一些數字赫然在上:“正月二十,西洋水晶杯一對,紋銀五十兩,記賬;劉府劉員外;玲瓏自鳴鐘一隻,紋銀一百兩,記賬;百鮮樓王老爺;龍眼明珠項鍊三串,一千二百兩,陳記糧棧陳老闆,記賬;南蠻七彩風情畫三幅,紋銀六百兩,總兵府何公子,付訖……”帳面上的總額計有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二兩之多。

    沈範入行四十年,倒也並不是沒有見過如此數目的帳目。但這僅僅是紫珍齋開業短短十數天內的銷售額,即使對於閱歷無雙的沈範而言,紫珍齋的賺錢本事也實在是太過恐怖了。自己不過是介紹了廣州城中自己熟識的一些大戶,郭東主便能夠恰倒好處投其所好的拿出讓其感興趣的玩意,其察言觀色,看人識人的本事簡直令他歎爲觀止。

    至於另兩位東主,一個天天泡在作坊的工地上,監督着工人們造酒,另外一個則每天和工匠敲敲打打的做首飾――他見過的東家和掌櫃多了,和一班煙熏火燎的匠人能混在一起說說笑笑的還是第一次見到。他真沒想到這位嚴東家是個匠人出身,一手高超手藝,就算去本地最大的首飾樓幹活都有得飯喫。這郭東家一看面相就是富貴人家出身,怎麼會和個匠人合夥做買賣……

    想歸想,面子上他是一點都沒露出這種感覺來。每天他在鋪子裏接待親身來訪的達官貴人,敷衍派來選貨的管家僕傭。還要派出得力夥計帶着貨樣和冊子四處去跑外――有他自己開路,寶恆祥的夥計也都是業界的老手,業務倒也順手。

    最讓他感到奇怪得是對店務很少插手的郭東主居然在開張前搞了全新的體制:首先是全店上上下下按工作內容不同分爲業務、雜役、工匠三種類別,每種類別各設不同級別,按照工作性質享受享受不同待遇。比如業務的收入就要比雜役高,工匠則視各人的能力不同支薪。這個體制對沈範來說完全是全新的。

    業務人員除了固定月薪,按每人每個月的銷售額提成――銷售提成由每年三節收賬結束之後結算支付。沈範初步估算了一下他自己之後嚇了一跳,按這個新制度,他僅僅本月的提成就有三十多兩――而他退休前最高也不過一年二百四十兩。沈範不由得搖頭,以爲自己有些昏頭了,又用算盤計算了一遍,還是這個結果。

    要這樣,自己一年豈不是要拿三百多兩的提成了!沈範驚得差點下巴都掉下來,他現在的月薪已經是從優,言明每年三百六十兩,全廣州珠寶行的掌櫃,也算是獨一份了。要再加上提成……

    他連連搖頭,這個使不得,自己已經是掌櫃了,怎麼好去拿提成,還是讓“跑外”――郭東主叫“跑業務”的後生小子們去賺吧。

    至於那些工匠雜役,郭東主也不虧待,技術好的,他給錢也大方。珠寶匠裏技術最高的,一個月能拿近十兩,最差的,也能拿五錢銀子。

    最後,郭東家還宣佈紫珍齋有年底的分紅:每年的利潤分成十三股,東家們佔十股,全體業務人員佔半股,工匠和雜役佔半股,一股是“公中錢”,存在櫃上,店夥家中有生老病死急用的,一概由這筆錢開支。最後一股則叫“養老錢”,凡是在鋪子裏盡心竭力工作,最後喪失勞動能力的,店裏用這筆錢爲期養老送終。制度一宣佈,全鋪轟動――世上會有這麼善心的東家?沈範卻並不懷疑東主們的誠意,他閱世很深,直到郭東主表現出來的善心絕非僞裝,是真正的爲做工的人着想――不管走到哪裏,店鋪給夥計匠人都是一日兩餐的,郭東主卻說:“要人幹活,怎麼能只給兩頓喫?”就改成了一日三餐。一日三餐,沈範感嘆――他是熬了二十多年當上了掌櫃才享受到這個待遇的。這紫珍齋裏連學徒都享受到了,真是趕上了好東家。

    至於其他零零碎碎的好處,那真是說也說不完。打首飾的屋子裏太熱,專門開了大窗戶通風;屋子裏放了裝涼茶的木桶;院子裏專門打了水井,做了石頭槽,讓夥計們下了工有地方沖涼。現在還在空地上造成排的新房子,說是給夥計們的“宿舍”,以後大夥就不用在作坊裏、鋪面上、走廊裏見縫插針的打地鋪了。

    這許多的功夫用下去,也難怪紫珍齋上上下下都勁頭十足了。連等級最低的打更看門的老王每晚巡視也十分勤快,夥計們的臉上更是個個朝氣蓬勃,這種精氣神,過去沈範是感覺不到的。這不是因爲生計所迫的努力,而是一種真正爲自己做事的態度。

    看到紫珍齋如此快速蓬勃地興盛,他心裏着實爲恩人感到高興,但是在高興之餘卻不由地感到了一絲難以言述的隱憂,這般順風順水,未必是大喜之兆啊。沈

    範嘆了一口氣,輕輕合上了帳本。

    此刻的郭逸正在僻靜的安全屋中奮筆疾書:

    “致執委會報告:……來到廣州已近三個月,在我部人員與海軍部同仁的一致努力下,排除了初期的困難,使貿易方面大致走上正軌。爲避免與高舉形成直接競爭,我們決定不再直接經營鵝蛋鏡,與高舉達成了協議:鵝蛋鏡將由高家繼續代理,其對市場的控制和調節把握很好,供求價格體系穩定。從加快收款流程方面考慮,繼續讓高舉代理產品也是合適的。

    “目前我們獲利的主要項目來自各種工藝玻璃器,這類產品的獲利面較爲狹窄――因有葡萄牙人從澳門輸入的類似產品,與我們形成一定的競爭。而且玻璃器在本地只是一種罕有的玩物,多數人不感興趣。但是窗戶玻璃在奢侈品市場上有很大的需求--我們在某鉅富家中看到其家中花園的建築窗戶上使用了少量的平板玻璃,據說當年購買價格極高,但是外洋商船因爲此種貨物路途破損過多,並不願意運販,市場上有價無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