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三百六十九節 左輪槍
    第三百六十九節  左輪槍

    也有一部分不同的聲音表示反對:現在就廣泛的給予土着武器是否會造成武器的流散?特別是給土着幹部裝備手槍的爭議最大:軍隊是集中管理,被穿越衆自上而下的嚴密控制着。把流散武器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一旦到了極其分散的土着幹部手裏武器就很難管理了。

    但是現實的威脅使得最終企劃院還是提案製造一種專供土着人員使用的手槍作爲標準自衛武器。

    於是這個問題就交給了第一武器設計小組――第一小組專門設計“現代武器”和以復古流爲主體的第二設計小組是不同。第一武器小組的主要戰力就是李一撾了。

    這個平日裏很少說話的,身材圓滾滾的男人是機加工方面的好手,不但會做鉗工,對其他機牀應用也很熟練老到。這種手藝促成了李一撾的副業。他過去時常偷偷的非法造槍,仿製64式這樣的自由槍機的小手槍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據他說自己造過手槍、霰彈槍和步槍。爲了表明他不是吹牛,在隨身行李裏帶了兩支他自己的作品,一支9mm馬卡洛夫/59式和一支m1911式。

    李一撾向組織捐獻了自己的全套造槍工具和許多自己攢得專用設備。有了這套玩意,只要能找到大致合用的鋼材,造支ak也不算太難――當然不能和正規工廠裏出來的ak相提並論。唯一的問題是子彈難造,他很謙虛的表示自己只會復裝。

    李一撾最初幹這行與其說是爲了賺錢不如說是是一種興趣――一種愛好武器又有動手能力的人常會幹得事情,但是興趣一旦有了利潤作爲支撐,他的對技術的鑽研也就愈發起勁了。製造出來得東西也愈來愈大膽,從單純的仿製簡陋的小砸炮到像模像樣的仿製起各種着名的手槍來了。如果沒有蟲洞的話,李一撾的下場是可想而知的。他的老婆李元元說:他們參加穿越實在是迫不得已的成分居多。

    在臨高他們兩口子過得很愉快,老婆在執委會當辦事員,他自己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造槍了――能夠在陽光下造槍並且大模大樣的和人討論自己的作品,這種快樂是李一撾過去不曾享受過得。

    但是李一撾並沒有找到多少發揮的機會。穿越者的軍火庫相當充實,步槍、手槍、霰彈槍一應俱全,暫時還不需要他的自制槍械。大家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但是誰也不想親手去使用那些不合格的本地鋼材製造出來的槍支。至於給土着製造的米尼步槍,那是工業化批量製造的產物,不需要他出什麼力――展無涯等人在另一個時空就準備了全套的生產米尼步槍所需的工裝設備。

    於是李一撾在機械廠就專門負責輕武器彈藥的製造――主要是爲sks步槍的7.62*54mm彈復裝子彈――這種子彈在幾次戰鬥中的消耗量很大。李一撾過去經常復裝這種子彈,很熟悉而且專門搞了一套小型的專用設備,包括彈頭模具和專用壓機。

    被甲彈他是做不出來的――好在這裏鉛很充裕,就直接使用純鉛製造,火藥是最好的高級細顆粒黑火藥――不管化工部門如何的努力,硝化棉始終停留在製造油漆的水平上。

    但是現在的狀況不是過去一次復裝幾發,十幾發或者最多百來發。即使是平日裏穿越衆爲了保持對武器的手感而進行的日常射擊訓練,結束之後拿來的彈殼至少在二千個以上。這些彈殼要靠他一個個的復裝,簡直就是苦役。

    李一撾在展無涯的支持下改進了設備,把原先適合他一個人偷偷摸摸使用的小型裝備變成多個工人能夠操作的流水線。這樣他纔有時間和精力來搞他的本業――輕武器製造上。

    他沒有參與德林傑手槍的製造――這種簡陋的武器他看不上眼。他把精力放在仿製軍用12號口徑霰彈槍上了,霰彈槍對子彈的要求很低,用不着金屬彈殼。海軍和特偵隊對這種武器很感興趣。

    仿製手槍的任務暫時打斷了他對霰彈槍的研發工作。武器設計小組的從自己的崗位上匯聚到機械廠的辦公室來,準備就這種“土着專用手槍”進行項目討論。

    第一武器設計小組的靈魂人物是白羽,他不但是裝甲兵軍官,還是堂堂正正的兵器設計與工程設計專業出身。李一撾雖然有豐富的造槍經驗,但是對怎麼設計武器並且使之能夠適應批量生產的經驗很少――他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的製造

    。

    接到任務書之後,設計小組的幾個人一起琢磨了一下企劃院下達的武器要求:

    這種武器必須足夠廉價,消耗較少的材料,生產製造要方便,可以短時間內就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

    在手槍配用的彈藥方面最好是土着無法仿製或者找出代用品的彈藥,以免手槍失落之後被敵對分子所利用。

    手槍要易用好操作,能夠安全可靠,性能不必很高,有效射程25米即可。

    “要滿足這些要求,只有左輪手槍了。”李一撾看了之後說,“要不乾脆就批量造13mm的‘單打一’,連槍管帶彈藥都和米尼步槍通用。”

    “‘單打一’就算了,打一發裝一次,要麼用來謀殺要麼用來自殺。”白羽對這種簡陋難看的武器一向很反感。第一小組的人都有同感。

    左輪手槍對材料要求低,採用擊錘擊發,不需要對材料和生產技術要求都很高的彈簧和擊針。供彈方式簡單可靠,又能提供一定的持續火力。

    “我們仿哪一種?韋伯利還是史密斯&韋森?”李一撾對世界上的多數手槍線圖、結構圖都瞭然在胸,如果有材料的話基本都能仿個八九不離十,當然性能無法同日而語,“要說性能還是韋伯利左輪要好些。”

    “還是史密斯&韋森吧。”王瑞相很喜歡這種手槍,雖然他在另一個時空從來就沒見過一支s&派彈的s&w左輪手槍,大部分是4英寸槍管的。王瑞相搞了一支,再配上他從軍品店搞來的仿版美國警察的左輪槍套和子彈帶,一直掛在他的屁股上。

    “韋伯利左輪手槍裝彈很快。”李一撾說。韋伯利左輪手槍通過向前推轉輪座左後的支耳壓銷使握把低下來裝子彈。然後套筒座和槍管閉合準備射擊。排除彈殼時槍再一次打開,一個星形退殼器自動清除轉輪中的彈殼。這是一種比擺出式轉輪更快、更先進的裝置,更適合使用快速裝填器。

    “材料怕是做不到。”白羽說。這種槍的結構複雜,重量偏大,所以對材料強度要求較高。“再說我們也沒有金屬彈殼可用的,它的優點體現不出來。”

    “仿史密斯&韋森吧。”王瑞相堅決要求。

    “我覺得還是太複雜了。企劃院給我們的造槍指示是簡化-再簡化。”白羽說,“省卻一切不需要的零件,儘量減少工序和加工要求。”

    “史密斯&韋森還要簡化的話就只好做西部版左輪槍了。”

    最終決定的採用西部版左輪槍,它的轉輪是無法擺出的,要手動轉動彈膛,轉一次裝一發。裝彈速度更慢,但是省卻了轉輪擺出的裝置,對生產裝配上的公差要求可以進一步降低。

    原本爲了進一步降低生產難度,統一生產標準,王瑞相提議讓這種左輪手槍和米尼步槍一樣使用13mm直徑的無縫鋼管,這樣它們就能使用同一種尺寸的無縫鋼管而無需單獨備料。甚至可以使用生產米尼步槍時候切割產生的廢料。

    但是白羽認爲這種改進得不償失:採用13mm口徑偏大,勢必造成裝填的彈藥過多,造成威力過剩。

    轉輪手槍沒有任何反後坐力的部件――如復進機構,所以後坐力完全由射手本身承受,因此不能發射裝藥量太大的彈藥。

    後坐力太大的結果是射手在射擊的時候很難掌握槍支,影響精度。而且左輪手槍特有的結構使得其轉輪的縫隙內會泄出火藥燃氣。如子彈太大,裝填的火藥勢必要多,火藥燃氣過多和燃燒不完全,可能會傷及射手。

    火藥多擊發的時候膨脹的氣體就多,對槍管和彈膛製造材料和加工水平的要求也高。如果使用小口徑彈藥,槍管材質要求就能大幅降低,結構與工藝要求也可以降低。

    最後一個問題是13mm子彈,不管是金屬彈還是紙殼彈,尺寸和重量都偏大,造出來的手槍尺寸也會隨之增加,爲了縮小尺寸勢必要減少彈倉容量。

    “照我看來,現在的13mm米尼步槍都嫌口徑過大,威力過剩。不過這是既成事實,一時半會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