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八十三節 祭旗開戰
    第八十三節 祭旗開戰

    這時天已大亮,瓊州府、海南道的主要文武官員和地方名流陸續來到。轎子和馬匹不斷的到來。土臺周圍成了紗帽、方巾的萃集之地。他們對於能夠躬逢今日的盛典想必都感到十分榮耀和興奮,一邊矜持的寒暄着,一邊伸長了脖頸張望,等候着主帥的出現。

    土臺之上,已經擺好兩把虎皮座椅。一把是鎮守廣東總兵官何如賓的座位,另一把是左參政分守海南道監軍趙汝義的座位。

    忽然,一陣號角響起,何如賓和趙汝義的隨從人馬開始進入校場,兩人在土臺前下馬,前呼後擁的登上了土臺。

    土臺下四周是何如賓的親將親兵和家丁,足有三四百人,一個個頂盔貫甲,刀矛整齊的嚴陣以待。何如賓、趙汝義在將領和幕僚的簇擁下,已經在正當中的交椅上就座。何如賓正側着身子向趙汝義說着什麼。趙汝義則不動聲色地坐着,微微仰起瘦長的面孔,捻三縷清須,只是微微點頭,顯得陰冷而自負。在他們的兩旁,按左文右武的習慣站立着兩排身份較高的文武官員和幕僚,照例全都垂手屏息,擺出一派恭謹肅穆的樣子。

    校場上,已經雲集了許多兵馬,被邀請來的當地縉紳們一面拈着鬍子一面發出驚訝的慨嘆聲。他們小聲的議論着指點着校場上飄動的種種旗幟,誰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兵馬。

    內中年歲大的,還能依稀記得萬曆年間征馬矢之役時候官軍渡海清剿的盛況,現在這一次比起當年似乎亦不遜色――官軍渡海號稱五萬人馬。

    雲集在這裏的人馬除去何如賓的鎮標和家丁,制標和撫標一部之外,廣東明軍共有四個參將一個遊擊所部到了瓊山:分別是潮州參將,瓊崖參將,雷廉參將,潮州參將和廣東練兵遊擊將軍。

    這五個將軍和明末日漸氾濫的空頭副將、參將、遊擊不同,是實打實的各有防區有頭銜的經制武官。基本上全廣東的主力人馬除了防瑤的東西山參將之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這樣的陣勢,瓊州的官紳百姓們已經幾十年沒有見識過了。

    苟承絢在山坡上遠遠的看着,他的地勢高,可以看得很清楚。正在觀看,只聽有人在一疊聲的喊叫着,

    “冤枉啊!冤枉啊!小人是良民百姓呀!”

    他微微一怔,回過頭去,原來是幾個脫光了上身五花大綁,渾身都是被拷打傷痕的囚犯,正被幾個士兵押解着,驅趕着向校場走去。他們一邊踉踉蹌蹌的走,一邊喊叫着。

    “小人是普通的商販,去臨高只是買賣點針頭線腦,求老爺饒命啊!”

    “小人不是細作啊,冤枉啊,冤枉啊!”

    苟承絢以爲是抓到了奸細,倒是他身後的老軍小聲道:“這是要拉去砍頭祭旗的。”接着又嘆息了聲,“聽說都是些小買賣人,因爲去過臨高被抓的。”

    “哦,原來是去髡賊做買賣的!該殺!”苟承絢突然尖叫了一聲。要不是那麼多人貪圖髡賊的蠅頭小利,髡賊怎麼會如此的猖獗,又能聚攏起萬餘人馬。聽說當時破苟家莊的時候,鹽場村也去了許多人,幫着髡賊搬運軍器,破寨之後搬運苟家莊的財物乃至拆房都有他們的份。這次回到臨高,一定要把鹽場村全村屠滅,一個不留!他暗想,女人也不能容她們活命!

    “雖說有些冤枉,但亦屬咎由自取!”有個聲音在不遠處說道。苟承絢轉過頭去一看,此人正是在趙汝義的幕僚錢太沖。苟承絢趕緊奉承道:“兄臺所言極是!”

    錢太沖冷哼了一聲,他看不大起這個已革秀才。他今天沒有去校場――功名太低,又無官職,到了校場上也只能站得遠遠的站班伺候。錢太沖是個心高氣傲之人,如何受得了這般輕視?乾脆就在這中軍營寨裏看個熱鬧。

    他一向自視甚高,知道趙汝義願意請他做幕僚不是仰慕他的道德文章,而是礙着同鄉介紹的情面才收納自己。初到瓊州這個南蠻之地,還容不得他想出有什麼可以大展手腳令人刮目相看的舉措來就給趙參政打發到廣州去了――明顯沒把他當回事。

    在幾次剿賊的方略會議上,錢太沖一直躍躍欲試,想獻上幾個計策,博得衆人的另眼相看。但是他毫無軍事經驗可言,又沒讀過兵書,就算紙上談兵也力有未逮,只好大談民心、人心之類,惹得衆人對他很是討厭。

    苟承絢這種人他原本是懶得搭理的,但是他有心要在臨高戰後的善後事務上嶄露頭角,對這個難得的臨高土著亦不得不假以辭色了。

    “他們不過是貪圖些小利,所以纔去臨高做買賣。硬說他們是髡賊的探子,也的確過分了些。”錢太沖說,“然而,正所謂鄉野小民畏刑,才須懼之以嚴刑!若是任其隨波逐利,不加懲戒,其他愚民便會視官府爲柔仁可欺,紛紛效尤。不出一年半載月,必定人心大變,不待髡賊作亂,瓊州非我所有矣!”

    他這般豪氣干雲的說着,苟承絢只有畢恭畢敬的聽着。小民畏刑逐利這點他是非常的贊同的,正要思量着說幾句什麼話才能讓他滿意,忽然號炮聲又響了起來。

    剛纔的幾個囚犯,被推推搡搡到校場的旗杆下,這幾個百姓,有來往於臨高的小商販,也有不慎在瓊山說了幾句髡賊的好話的人。都被作爲髡賊的奸細捉拿了。

    他們被喝令跪下。幾個牌刀手過來,隨着號炮聲,幾顆血淋淋的人頭一一落地,擺在旗杆下。

    緊接着,二十四面大軍鼓敲打起來,鼓聲低沉,節奏簡練毫無修飾;反而具有一種令人懾服的威力。當擂擊到激昂之際,連天地都彷彿震動起來。隨着震攝人心的鼓聲和突然響起的號角聲,一面紅旗在帥臺上舉了起來。

    烏雲般聚擁在遠處的軍隊緩緩的行動起來了,猶如暴雨前隱隱約約的雷聲一般,將士們的腳步聲變得宏大起來,手執大刀的牌刀手、揹着弓箭的弓箭手、長矛斜指天空的長槍手、扛着三眼銃和鳥銃的火器手……一隊又一隊的各按一定的隊形,邁着整齊的步伐走過來,無數的旗幟在士兵們踏起的煙塵中飄揚。

    號角嗚咽,鼓聲隆隆,參加閱兵的人馬是渡海明軍中的最精銳的一部分,共計七千人。甲仗齊整,裝備精良,頗有點排山倒海的氣勢。

    錢太沖有生以來還是頭一次參加這麼大規模的閱兵,他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心中也因爲緊張而微微發抖。他捏緊了手中的扇子,目不轉睛地盯着煙塵中的行進的人馬。

    這支兵馬倒是猶堪一戰!錢太沖想,朝廷還是有精兵良將的。遊幕的路上見到的官軍不是疲兵惰卒就是驕兵悍將。現在看到如此精銳的人馬,他不由得對這次剿髡大爲放心,覺得取勝只是個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