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九十四節 印刷作坊
    第九十四節 印刷作坊

    “我見你這裏陳設不俗,特意進來看看。”周洞天說得一口怪里怪氣的廣東官話,幸好本時空的官話和南京話差距不大,掌櫃的說得慢還是能聽明白的。

    這裏的環境的確不錯,這所潘建元書坊在鋪面房和後院門之間,有一個小小的院落,石子鋪設的小徑旁種着若干修竹,地上擺設着各種盆花,春天的陽光下一派奼紫嫣紅的景象。

    牆壁的空白處,懸掛着青藍斑駁的寶劍,下面是一張放着琴磚的紫檀木几案,放着一張古琴。一隻萬曆年仿宣德爐中嫋嫋的冒着青煙,一股芬芳馥郁的香氣淡淡的飄散在空中。

    “老爺謬讚了。”掌櫃的陪着笑臉,“看老爺的樣子,應是身有科名吧。”

    科名當然是沒有的,周洞天不是外派情報員,不需要特意搞個科名。不過古代沒有全國聯網的學歷查詢系統,廣東又在千里之外,編造一個假身份假學歷不難。周洞天不敢胡吹自己是舉人――舉人每個省的數量還是有限的,南京又是留都,全國各省人士都有,亂吹牛保不定會給戳穿,到時候不是掉面子的事情。

    所以他自稱是秀才――秀才比舉人多得多,而且裏面花樣也不少。

    “喔,喔,看老爺春風滿面,鄉試一定聯捷。預賀,預賀!”

    “謝謝。‘場中莫論文’,看運氣罷了。”

    “周老爺即來金陵遊學,某非是要選幾本新科的闈墨?”書店掌櫃揣摩着推薦道,“小老這裏有幾部芑山先生手批編選的闈墨,都是花團錦簇的好文字……”

    芑山先生就是張自烈。舊時空知道此人者不多。周洞天卻知道:他在印刷所的時候用現代印刷設備印刷了一些圖書,其中有《康熙字典》。而《康熙字典》的藍本之一《正字通》正是這位芑山先生的作品。

    周洞天知道張自烈當時是南京國子監監生,並未中過進士。看書店掌櫃的口氣,顯然這位芑山先生對八股文的造詣很高,以至於他負責編撰的闈墨成了一種號召。

    他揮了揮手:“不用了。你這裏可有一些新奇有趣的的好書?”

    “怎麼沒有?”掌櫃看周洞天和梅林的樣子,大約是廣東的富商子弟,身上有個功名,大約是早就在科場上打通了關節。這樣的人看書首先要新奇,他想了想,從書架子取了部新書來,“這部書,不知周老爺看過沒有?是泰西人的作品。”

    周洞天一看,原來是徐光啓翻譯的《幾何原本》。這部書應該是在1607年就出版了。現在這南京還能買得到,看來書的銷路不怎麼好――中國古代的數學在代數上造詣很深,幾何學就相對落後了,這麼一本充滿了全新概念和名詞的書籍除了極少數對此有興趣的人之外,恐怕是很少人願意問津。

    “這部書實在是新奇。乃是禮部尚書徐上海所編,據聞是泰西人的原著,徐尚書親自翻譯的。只是看得明白的人少。”

    周洞天翻開看了看,書籍印刷很是精緻,有的章節還有配圖,看到上面的不時提到“直角”、“鈍角”、“相似三角形”……周洞天恍然又回到了初中時代。原來這些術語在當時就有了!

    他不知道這些幾何術語,包括幾何這個詞都是由徐光啓的翻譯的。

    掌櫃的見他饒有興趣,趕緊又取來其他基本書籍,一一堆放在書桌上,周洞天看了看,其中多數是徐光啓的作品也有翻譯的傳教士們的作品:有《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渾蓋通憲圖說》等好些種。種類頗爲繁雜,其中既有農學書籍――如徐光啓的幾部著作;又有數學書籍:《同文算指》、《測量法義》;還有天文學和水利學著作,最後還有利瑪竇著的《交友論》這樣的格言集。

    周洞天一一翻看了一番,他其實對書籍的內容並不感興趣,這些書籍在技術上不會比大圖書館的高明,他看得是書籍的裝訂和印刷。

    古書的特點是文字都很大,這些書籍的字體大小,如果按照現代標準起碼也是一號字。這個問題周洞天一直考慮過,爲什麼古代印刷的書籍要用如此之大的字體?有人說這是印刷技術的問題,也有人說是因爲古

    代照明不佳,必須採用較大的字體以便於閱讀。

    周洞天一時也無暇細看內容,便關照蔡益邦全部買下來,滿載而歸。付款的時候他發現書籍的價格相當的昂貴。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普通人很難買得起。窮人就算想買全四書五經都不是件輕鬆的事。本時空的讀書人能夠享有種種特權就不足爲奇了――要得到一個功名需要投入的金錢和時間註定了知識的被壟斷性。

    書坊的老闆做成了一筆不錯的買賣,樂得喜笑顏開。周洞天乘勢提出,想看看刻板印書的作坊。

    “作坊裏都是黑墨,恐怕污了兩位相公的衣衫……”掌櫃的對這個要求有點意外,到他這裏買書的士子不少,性格也是五花八門的,但是從來就沒有人對印書的作坊感過興趣。

    “無礙,這二位都是好書之人,對書是如何印出來得,極是好奇。還請掌櫃的通融一二。”蔡益邦也幫着說話。

    掌櫃的尋思片刻,作坊裏倒也沒有見不得的人東西,再者雕版印書這碼事沒什麼可以保密的“祕技”,只要找幾個雕版、印刷和裝幀的師傅就什麼都知道了。這兩個老爺好奇想看看也沒多大關係。

    “好,那就由小老引路了。”掌櫃的站起身來,關照了夥計幾句。當即引着他們往後院而去。

    一行人穿過後院門,走過夾道,迎面是一堵久經風雨剝蝕的風火牆,門樓矗立,飛檐翹角。此處就是印刷的作坊。房屋的形式以青磚、白牆、黑瓦爲主。

    推門入內,便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鋪着青石板。平面呈顯回字形,中軸對稱,以正廳爲主體。上、中、下三廳相連,廳兩側有一至三排廂房。作爲工人們的宿舍和車間。院子中有積蓄雨水的池塘,還有用成排的架子鋪設好得曬坪。

    周洞天注意到這裏的廳堂架空很高,而且院落與院落之間都有很高的風火牆。印刷書籍要使用儲存大量的木材、紙張和書籍,這些全都是易燃燒之物,院子中的蓄水池和隔離各院的風火牆起得就是防火的作用。

    廳堂裏、廂房裏都有人在忙碌,院子裏不時還有人搬運着材料在走動。有房子裏有人正在根據選定的藍本譽寫書樣。選擇好得底本是刻印出一本好書的第一步。藍本除了蒐羅來得作者書稿之外,就是選用過去的善本--古代沒有版權的概念,不管今人古人的作品,只要書坊老闆覺得合適,就可以拿來刊刻。

    因爲好得底本至關重要,所以書坊的老闆往往自己就是有眼力的版本學家,善於從舊書店故紙堆裏搜尋到有用的底本。有的書坊老闆則結交有名的藏書家,以取得他們私藏的各種善本和少見的書籍。在南京、蘇州和杭州還有一批集文人、藏書家於一身的所謂刻書家,他們多半是飽學之士,自身又是有財有勢的縉紳:如曾經刊刻出版了《本草綱目》的南京藏書家胡應龍。

    潘建元書坊的謄抄人員總有十幾號人,和周洞天想象的相反,他們全是真正的“抄書匠”,雖然識得字,能寫一筆漂亮的楷書――還能寫反體字,卻沒什麼文化。做得完全是機械式的工作。因而在一般的圖書中錯字、脫字、別字,乃至文理不通的狀況常常出現。所以書坊老闆也得僱傭――不過一般是用“延請”這個詞――幾個文士充當編撰、校訂。一些不怎麼講究的書坊就會省下這筆費用。

    正廳裏,刻字工人們正在伏案勞作。一塊塊按照尺寸開好的空白書板被堆放在廊檐下等候使用。雕刻好得書板則堆放在另外一面。廊檐下各種書板堆積如山。掌櫃的說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棗木。果樹木質地堅硬紋理細膩,價格又不貴,是刻書板的最佳材料。災梨禍棗這個成語正是出自於此。

    刻板工人們把謄寫工人書寫好得“寫樣”貼在書板上,然後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板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下去。板面所刻出的字要凸出版面一到二毫米。

    刻好的書板被送到院子中,散工們挑來一桶一桶的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墨痕。刻板過程就完成了。

    一頁書就是一塊板。一部書如果有三百頁,就得有三百塊書板。花費的人力物力不可計數。因而不知道市場前景的書稿除非是私人自己出資刊刻,否則很難得到出版。書籍的稀少、昂貴也就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