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一百五十一節 公私兩便
    “大人言重了。‘教’字是斷斷不敢的。只是學生的一點鄙見,其中的難處也頗多。”

    “但說無妨,只要學生能夠辦到的。一定盡力而爲。”

    “困難當然很多,言不勝言,也不敢麻煩大人;只要力所能及,我自會料理,請大人放心。流民斷然不至爲患。”

    趙引弓這一番話先擺明了態度:慈惠堂還會繼續收容外送難民。只要地方上不予干涉,難民們形成流民集團。危害秩序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劉夢謙微微點頭,有這個前提,萬事就好辦多了。至於難民去了哪裏,不管他的事。

    趙引弓又接着說道,雖然流民問題可以解決,但是恢復生產依然是重中之中,爲了不誤農時,貸給百姓種子耕牛勢在必行。只是現在官府和賑荒局都拿不出錢來。

    “……學生思前想後,倒是有一法子,可謂公私兩便。”趙引弓到這時候才亮出底牌來。

    “什麼法子?”

    “絲!”

    劉夢謙腦筋極快,馬上意識到這位趙老爺打得是生絲的主意。這倒不足爲奇――生絲的利潤很大。不過遠水難解進渴,生絲登場的時候插秧的時間已經過了。關鍵還得看他這個“公私兩便”的算盤怎麼打?

    趙引弓說:杭州雖然去年受了旱災,但是對蠶桑戶的影響卻不是很大,特別是桑園受乾旱氣候影響不大,去年入秋到現在也沒有進一步的災情,桑樹的長勢很好,今年的桑葉收成應該不很問題。所以蠶繭收成可以確保。

    他的方案就是,用將招商局募來得五萬兩銀子作爲預購款支付給賑荒局,由賑荒局出面收購蠶繭。賑荒局的收購價,趙引弓不予干涉,但是招商局向賑荒局收購的價格則是一定的。在一進一出之中,產生的溢價就是賑荒局的利潤。這筆利潤拿出來作爲賑荒的貸本。購買種子、耕牛和度荒的糧食以貸款的形式分發給災民。到秋後再償還。

    賑荒局是官辦的,又有賑荒這個大名分,很容易形成政治和道德上的雙重壓力,不怕蠶桑戶們不就範。而且就明末縉紳們的一貫尿性來說,他們不趁着這個機會狠狠的壓榨一番小戶是絕不會收手的。

    至於他們能夠從蠶桑戶頭上壓榨出多少利潤,承辦的絲繭行會幹出什麼無底限的事情那就不是他考慮的範圍了。蠶桑戶的損失越慘重,對趙引弓就越有利。

    趙引弓繼續說,在具體操作上,預支的貨款可以先用起來以便不誤農時,只要留出足夠的收購款就可以。至於這個收購款到底留多少,趙引弓含糊其辭。總之,最後趙引弓要按照招商局的買入價得到相當於五萬兩銀子的蠶繭或者生絲。

    “若是蠶桑戶們不肯向賑荒局交售如何?”劉知府問道。

    “這有何難。”趙引弓笑道,“自然事先要煩請大人出一道告示,曉之以理,想來百姓們也是懂得其中要害。再若不成,還得請絲繭行的諸位老爺多多幫襯。”

    賑荒局不是絲繭行,具體的業務操作還是要交給他們去辦得。趙引弓估摸着,有了賑荒局這個總包商,等於平白拿掉了一層利潤,杭州城裏的絲繭行必然圍繞收購絲繭之事有一番撕逼,今年的對蠶桑戶的剝削恐怕會空前沉重。

    劉知府拈鬚點頭,並不說話。趙引弓滿面堆笑的低下頭去只管喝茶。

    他並不擔心賑荒局或者劉知府會坑他――如果是他趙引弓個人的舉措,那麼他被坑的可能性很大――大明的官兒縉紳都是喫人不吐骨頭的主,但是現在出借銀子的是招商局,且不說賑荒這個大義名分,要一口氣坑江南的三十六位縉紳老爺,這劉知府的膽也太肥了。

    劉知府聽得明白,心道這趙老爺果然是無奸不商。不過這倒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估摸着這次收購怎麼也得弄個對半利來。不但種子耕牛的開銷有下落,賑荒局的老爺們也不無小補。的確是“公私兩便”。

    他面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連稱“先生大才”。趙引弓乘機又提出了第二個建議。

    蠶桑戶雖然損失較小,到底也遭了災,這次賑荒的錢糧又要出在他們養的蠶身上,眼下青黃不接,蠶農的日子也很艱難。所以也應該有些支持。他提到自己願意幫襯蠶農一把,爲蠶農提供“梢葉”,同時在慈惠堂內開辦一座慈善工場,專門代客繅絲。

    “辦這處工場,也是爲收容來得難民能有個自食其力的所在。”

    劉知府在杭州爲官,知道“梢葉”的意思,聽趙引弓提起此事,稍一思索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這次爲賑荒出力甚大,要這些好處自然不便反對。至於代客繅絲的工場,他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必要,畢竟大部分蠶桑戶都是自己繅絲的。但是他覺得也無礙--這不是什麼犯法的事情。

    “這個容易。你自去做就是。”劉知府說道,“我心中有數。”他端起茶杯,“道乏吧。”

    ps:1634年的杭州知府是否是劉夢謙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