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十一章 豐盛號角(下)
    法蘭西共和國的新年是從葡月開始的,那個時候正好是葡萄成熟的季節。

    人們對於豐收的期盼多過儒略曆,在儒略曆發明之前羅馬人使用的是月曆,在這樣一個曆法系統裏常年355天,閏年377天,平均下來每年有366天又四分之一天。

    本來這個曆法是爲了切合太陽的運行規律的,但是由於閏月的添加是羅馬神官們自行決定的,所以在戰爭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動荒廢的時候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宣佈一年爲閏年。這樣一來歷法就會大大偏離太陽的運轉規律。同時由於當時消息不發達,遠離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時並不能瞭解到神官發佈的閏年通告,經常會導致許多人對日期一無所知。

    這個情況到了凱撒當政時期變得頗爲嚴重,因此凱撒決定進行曆法改革,讓曆法和太陽運行規律結合起來,不受戰爭、宗教活其他人爲因素的影響。

    11月1日算起來還是深秋,雖然給人的感覺已經是隆冬了,似乎冥界就該是這樣。

    拿波里昂尼意外得知道狄斯神,後來他提起了高盧戰記和凱撒,她就瞭解了。

    萬聖節嘛,本來就該這麼混亂又瘋狂的,所以人們纔要豎起火堆,在黑暗中找到一點光明,用光明驅散黑暗的帶來的混亂和恐怖。也正是因爲如此,當她聽到教堂裏唱詩班的歌聲時,她並不覺得厭惡。

    魯昂的圖書館就在美術館的旁邊,準確得說是緊靠着美術館,圖書館面前有一個廣場,廣場的兩邊有兩座幾乎對稱的教堂,唱詩班的歌聲是從北邊的教堂傳出來的,南邊的教堂則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看着好像廢棄了。

    她沒有多停留,要論關於“黑暗的中世紀”的歷史記錄,還有什麼地方比教會多?

    和法國國立圖書館相比,魯昂圖書館就小得多了,其精美程度也不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圖書館,喬治安娜一度動了去魯昂大學的圖書館去看看的念頭。

    不過大學一般不會存縣誌這種東西,布列塔尼是英法百年戰爭的主戰場,她就不信沒有黑巫師或者是神奇動物趁亂出來活動。

    “你不回去打扮嗎?”拿波里昂尼陰陽怪氣得說。

    “什麼?”

    他不理會她了。

    喬治安娜看了一下天色,讓瑪蒂爾達去把晚上要穿的衣服和首飾都帶到圖書館來,然後她就和菲麗爾翻書了。

    波拿巴不懂拉丁語和希臘語,喬治安娜不懂希臘語,菲麗爾這個精通多國語言的希臘人正好派上了用場。

    這些“古書”少說也有幾百年了,就算仔細保養也有不少已經因爲潮溼的天氣發黴變質,還有的黏在了一起,非常影響效率。

    現在她多麼希望能有個像“灰女士”那麼博學的拉文克勞。

    她原本以爲波拿巴會無事可做,但他好像也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看的書架,於是她就更不管他了。

    “該死的鳥。”她低咒着,看着桌上攤開的書本發呆。

    阿金庫爾之戰後,亨利五世控制了諾曼底的大部分地區,法國國王查理被迫同意了《特魯瓦條約》,正式承認亨利爲法國的王位繼承人。

    然而亨利五世並沒有開心多久就死了,同時死的還有查理,和約也因此毀於一旦,亨利的繼任者亨利六世和查理的兒子都宣稱要繼承王位。

    《亞眠和約》的簽訂也不順利,教皇的本意可能是以促成兩國之間的和平樹立自己的權威,不過,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居然有人綁架了教皇特使卡普拉拉。

    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教會繼續資助和支持他們,不過在那個時間點上就變成了有人蓄意破壞歐洲和平。

    當時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國家的大使都參加了“雉雞之宴”,把罪名安在誰的頭上都是宣戰,於是離岸最遠的美國倒了黴。

    美國和法國合作是最好的,法國需要大米、菸草、鉀鹼、裘皮和製造船隻的木材,美國需要白蘭地、油和其他各種工業品,尤其是菸草,法國人很喜歡弗吉尼亞的烤煙。

    喝茶可以不放糖,讓習慣抽菸的人戒菸很難,拿破崙加徵了美國部分商品的關稅,傑斐遜也加徵了菸草的關稅。這其實是兩敗俱傷的事,法國人沒有煙抽,美國的菸草工人也面臨着失業的問題,弗吉尼亞是華盛頓的故鄉,這裏種植菸草的並不全是奴隸。

    原本英國人可以和1785年時那樣中間兩頭掙錢,即收法國人的硬幣,又可以向美國的種植園主壓價,不過拿破崙沒有禁止美國的船隊不能進入法國港口。

    有了西班牙人的空白特許證就方便了,船長拿着兩張票據,一張是從美國運到隨便哪個中立國的,再從中立國開一張票據,說明這些貨是從中立國運到法國的,即便那是原封不動從美國發出、用美國的船運來的貨,他們也可以只繳納正常的稅,不用繳納那高的離譜的關稅了。

    這個“中立國”往往指的是西班牙,西班牙的戰艦可是在美國的內河上航行的,他們也不幹什麼,就是檢查一下過往船隻有沒有特許證,沒有特許證的船怎麼辦呢?很簡單,上美國海關交關稅,那船主也可以開證明,說自己的貨是運到英國的,議員們有空理會他們嗎?

    小農被美國來的低價穀物弄得惶惶不可終日,擔心失去了保護要和國外競爭,鬧了“麪包與血”運動,那邊正在爲是不是通過《穀物法》辯論呢。肉是英國人最想喫的,但即便英國的畜牧業比法國發達,也不是人人都喫得起肉的。

    原住民小農可不像殖民地農業,用奴隸就能解決成本的問題,法國的小農用的是家庭勞動力,也就是說一家人一起耕地,但法國人並不特別看重家中的男性成員產生的勞動力,因爲農村大多數是女性務農,男性是要出去找活幹的。

    多虧了加布裏埃爾·烏弗拉爾這200萬公擔糧食,養活了不只是飢腸轆轆的法國人,還讓巴里榮這種投資海運銀行家的免於破產。西班牙也在搞改革,但不是糧食價格自由市場化,而是放棄傳統的農業管理手段。

    從中世紀開始,遵從教會的國王們更重視畜牧業,1273年的國王阿方索十世成立了梅斯塔榮譽會,這個協會的從業者可以保證畜牧道路不被侵佔,並且牲畜可以利用荒地、耕地和岔口。

    小塊土地的農民也沒有錢去弄那麼多牲畜養,他們更多是找梅斯塔們租憑牲口使用,廢除這種制度,土地所有者就能圈地種植作物了,不用再給那些放牧的貴族讓道,現在法國勘測可以鋪設鐵路的土地也是選擇那些土地不肥沃的,那種多孔並且肥沃的土地不僅值錢,還影響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