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二十九章 partake(十三)
    公元前52年,當時的巴黎還叫盧高泰西亞(lucotecia),凱撒到來後將這個地方改名爲盧泰西亞(lutecia),接近於拉丁語的lutum,即泥漿,或者是高盧語裏的luto,即沼澤。這座城市就是從一片沼澤地裏出生的。

    在羅馬人來之前,這裏根本就沒有陸路,高盧人的房子大多建在隱蔽的森林或河流邊,河流就是他們的交通。不論是險阻的沼澤也好,茂密的森林也罷,對住在就近的人來說,這些地方他們都熟悉,反倒是遠道而來的羅馬軍團,密林中難以辨識的道路並不允許大隊人馬進入。

    古羅馬軍團向來以嚴密的隊形組成的方陣聞名於世,讓軍團士兵到森林中去並不能發揮他們的優勢,反倒是高盧人,在對羅馬士兵進行騷擾和劫掠後,可以依靠森林、幽谷逃出生天,再連夜換一個地方躲避。

    但高盧人並不是鐵板一塊,凱撒利用了高盧人之間的矛盾,以及城市生活吸引了一批投靠者,對周圍其他的部落進行了圍剿。

    羅馬人帶來了道路、浴池、歌劇院、鬥獸場,盧泰西亞逐漸變成了一座被羅馬人高度同化的城市,成爲高盧的羅馬。和每日都上演着血淋淋劇目的羅馬不同,或是鬥獸場的角鬥士的血,亦或者是凱撒這樣政治家的血,這裏出乎意料得平靜,儘管城中的羅馬居民很難適應泥濘又不踏實的沼澤地。

    羅馬的地是堅實的,地中海的氣候一向溫暖,就連冬天都不會下雪。

    而這裏則有粗野的高盧人和嚴酷的冬天,河水會凍結得如同大理石板,爲了不被這鬼天氣凍死,羅馬人點燃了很多露天火盆。

    有一個羅馬總督,他點燃了火盆卻把門窗給關了,似乎他覺得這樣會讓室內更暖和一些。這導致他差點窒息身亡,幸好他在陷入昏迷之前大喊大叫,奴隸們慌忙將他擡到了院子裏的,新鮮的空氣讓他復甦了過來,但他並不曉得是那些還在冒煙的木炭差點要了他的命。

    即便明火已經被撲滅了,火星依舊可以致命。高盧地區充斥着大量法蘭克人、哥特人,羅馬人自始至終都對那些缺乏公民觀念,住在萊茵河對岸的部落抱着輕視的態度,儘管他們也擁有優秀的文明,但依舊被視爲未開化之地。

    修建宏偉的羅馬需要大量的奴隸和財富,這導致羅馬與周圍被他們稱爲“蠻族”的關係並不好。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入了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幫助下打開城門,劫掠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組建起了西哥特王國。

    又過了6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廢黜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進入了所謂的蠻族統治的時代,以前羅馬人興建的市鎮歸蠻族所有。

    這些蠻族統治者並不善於治理城市,城中的道路和古時候一樣泥濘,排污也沒有改善,並且隨着人口聚集日益擴大,反倒是東羅馬帝國,依舊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繁榮和完整。

    但他們也不是安享太平的,即便阿提拉走了,還有波斯人。當西羅馬陷入一片混亂的時候,東羅馬帝國自顧不暇。然而在廣闊的平原上作戰,“蠻族”依靠森林和地形的作戰方式就不頂用了。相比起蠻族的威脅,東羅馬人更恐懼的是別的。

    在那本拜占庭學者所寫的歷史裏,當時的東羅馬帝國人對不列顛島完全沒有概念,他們只知道它的土地大概是三角形的,覆蓋着河流和灌木叢,與凱撒征服高盧之前相差不大。

    按照《英國史》的記載和休謨的論述,當時的不列顛人傷初愈遊牧時代,以獸皮爲衣,藏身於林莽之中,生活動盪不安,不知有精緻的生活,他們的需求和財富都很簡陋。

    德魯伊教掌握着大權,他們除了主持祭祀典禮、指導宗教事務,還控制着青少年的教育權。

    他們會告訴這些年輕的孩子,一旦違背教義將會遭到懲罰,違反者一律被逐出教門,也就是被擯棄在公共祭祀和享宴之外了,與他們接觸的人也會被污名化,因而被同族共棄。他不再受保護、生活在悲慘和屈辱中,只有死亡才能給他解脫。

    這意味着他會重歸狄斯神的懷抱,儘管那裏並不是“天堂”。

    康德曾在《柏林月刊》上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目是《什麼是啓蒙?》。

    康德認爲,啓蒙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不是在於缺乏理智,而是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運用自己的理智。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啓蒙運動的口號。

    這也是哈利波特的可憐之處,他既然能在被人“引導”的情況下,鼓起勇氣奔赴死亡,爲什麼不能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來判斷呢?

    但哈利是阿不思親自負責引導的,還要加上斯內普。

    提起先賢祠,她想起了伏爾泰,在伏爾泰的《風俗論》中,提起了一段。《古蘭經》承認天使與魔鬼源自於古波斯人,從這些襖僧那裏,從他們的佔乃提教義中,默罕默德得到了關於天堂的思想。

    佔乃提是阿拉伯語裏的“天堂”,是死後的極樂世界,復活的人們在這裏有完整的官能,他們就是用這些官能來享受各種快樂。

    這是這個世界的幽靈和霍格沃茨的幽靈最大的不同之處,他們還有各種各樣的感覺,雖然不盡然每個人都是享樂的。

    不過這裏畢竟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人造天堂”,有缺憾也是難免的。

    她差點迷失其中了,就和其他人一樣。儘管希臘歌劇裏,美狄亞說婦女的不幸在於爲愛而活着,不論是奎妮還是艾琳,都爲了愛情,跟着麻瓜丈夫去往了麻瓜女人不願意去的地方生活。

    她沒有偉大到那個地步,宴會總會散場,有些客人甚至會在曲終人散前提前離開,所以,她不“參與”了。

    她祝福波拿巴,希望他下次能找到一個比她更好的好姑娘,因爲她終究還是被那個來自泥潭的斯萊特林影響了。

    她不再“無罪”,天堂估計是去不了,哪怕是人造的。

    至於去哪兒,希望以後可以去limbo,和阿不思作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