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一百一十九章 hue and cry(六)
    在薄伽丘所寫的十日談裏,當瘟疫在佛羅倫薩肆虐時,10名男女離開了城市,到鄉村一所別墅中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以此來打發時光。

    而在馬基雅維利記錄的歷史裏,一個佛羅倫薩人卻說:“人們在意大利各個城市裏聚集,他們無不是易於墮落的人,年輕人無所事事,年老的荒淫無恥,男女老幼都充滿惡習,就是好的法律,由於執行不當也無力糾正。”

    有一個底層人是這麼說的:貧富讓我們有了貴賤之分,良心這個東西與我們毫無瓜葛,不必考慮它,因爲像我們這樣的人常常必須爲飢餓、坐牢或殺頭而擔憂,怕入地獄的想法即不可能也不應當對我們有任何影響。

    勝利者,不論是用的什麼手段取勝的,人們考慮到的只有他們的光榮。

    因此只有“綿羊”才活該擔驚受怕。

    羅馬人自稱是被母狼養大的,也許這些人靠給羊毛梳毛爲生,卻並不意味着他們甘願那麼活着,只要有機會來臨,他們就會脫掉外衣,變回他們本來的樣子。

    大亂起後他們開始對佛羅倫薩,這座歐洲最富有的城市縱火搶劫,似乎他們覺得只要財富到了自己的手裏,就不用忍飢挨餓了。

    農業需要大量的人口,至少在農業機械化之前是這樣,當大量人口因爲黑死病死亡時,不止是耕種的人沒有了,大量土地被閒置荒蕪,還有負責運輸的人。

    隨着工資上漲的還有物價上漲,這一次倒是和通貨膨脹沒有關係。

    爲了讓整個社會繼續運轉下去,人們便對那些活着,卻靠乞討生活的人無法容忍,甚至有法律頒佈,私人可以抓捕這些流浪漢,讓他們爲自己免費工作一段時間。

    如果躲藏在鄉下別墅裏的男女貴族們沒有食物,他們也不可能在那個避難所呆太久。

    擺放在餐桌上的食物是通過非常多人協作才完成的,有的人從事農民,有的人從事牧民,有的人從事運輸,有的人從事屠夫,人們相互合作共存,生活在一起,生活變得便利且充滿樂趣。

    如果反過來,如同那些在別墅裏避難的男女一樣,一個人生活比和一羣人生活在一起更好,那多半是公共管理出現了問題。

    這不僅僅是指的人們的健康和城市衛生,在一位主教爲王儲所寫的上課筆記裏是這樣寫的:“如果沒有生機勃勃、健康溫和的人口,大公和國家就很難強大,值得注意的是,人口不是絕對數字,而是能融入國家中效用的人,儘可能讓人口達到最大的數量。”

    就比如這個例子,托馬斯韋恩爲那些罷工期間還在上班的員工譴責奪走他們生命的小丑,卻沒有提那些在街上鬧事罷工的員工,他們都是在爲托馬斯韋恩工作的。

    這些還在上班的員工就是“有效用的人”,要儘可能讓這些人的數量最大化,托馬斯韋恩的做法適得其反,激怒了那些和小丑一樣“一無所有”的人,他們以小丑爲榜樣,襲擊那些“擁有很多的人”,他們的行爲不斷升級,甚至哥譚整個被烈火給籠罩了。

    他甚至還不如那個削減了福利開支,給警察發薪水的市長,至少有一部分人會因爲缺買藥物的錢而離開罷工隊伍,轉頭回去上班,如果他有工作,而非亞瑟那樣失業的話。

    這些知識當然在平民學校裏看不到,但霍格沃茨有一個立志做紅衣主教的幽靈,除了法語之外他還教了波莫納一些別的。

    在拉丁文裏,和平與正義指的是羅馬法生效,其中就有羅馬和平(pax  romana)。

    而在日耳曼法裏,壓迫(injuria)之後的戰爭是正義的。

    毀滅永恆之城羅馬的是奴隸,這些奴隸之中不少都是日耳曼人,因爲他們遭到了羅馬人的壓迫,所以他們發動戰爭是正義的。

    壓迫——(戰爭=正義)——和平。

    由抗擊壓迫後獲得的和平是正義的。

    然而現在則變成了和平=正義,壓迫=戰爭。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波莫納都是“和平主義者”,可是現在很難說她是不是了。

    在溫室裏上課是一種折磨,透明的玻璃讓陽光可以毫無阻礙地照射下來,這固然有利於植物光照,卻讓溫室裏熱地像烤箱一樣,有個孩子甚至熱到中暑了。

    她本着負責的態度將那個孩子送到了醫療翼,卻沒想到在那裏她遇到了伊蓮娜,她從掃帚上摔了下來,陷入了昏迷之中。

    騎飛天掃帚不像駕照,必須考過,反正她以後可以學幻影移形,那是需要執照的。

    本來伊蓮娜飛地晃晃悠悠,後來有人“咻”地一下從她身邊飛過,像是在展示自己騎掃帚騎地多好,然後就把伊蓮娜從掃帚上帶下來了。

    波莫納正要問那個人的名字,這時“隔壁”傳來了桃金娘的哭聲。

    潘多拉說得對,爲什麼不在教室裏播放植物的圖片或者模型,反而要去溫室裏曬“日光浴”呢?

    然後她就去隔壁找桃金娘去了,鬼魂和冷水說不定能讓她冷卻下來。

    等她到了那個荒廢的洗手間,桃金娘正坐在洗手檯上哭,所有的水龍頭都打開了。

    “這次誰惹了你?又是保羅?”波莫納問。

    “她的侄子在學校裏!”桃金娘憤怒地說。

    波莫納沒想起來“她”是誰。

    “奧利弗·洪貝!”桃金娘說。

    波莫納恍然大悟,接着她又不懂了。

    “爲什麼她的侄子在學校裏?”波莫納問。

    “還不是因爲……他現在在魔法部工作。”桃金娘說着說着又哭了起來。

    桃金娘是因爲在變成幽靈後大鬧她哥哥的婚禮而被魔法部囚禁在這裏的。

    魔法部這種“息事寧人”的做法確實維護了活人的“安寧”,卻阻止了桃金娘的復仇。

    西弗勒斯好像對她說過什麼,但波莫納現在“全忘了”。很明顯魔法部判帕西瓦爾鄧布利多有罪,是阻止他復仇,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被欺負的人要放棄抵抗,只能唾面自乾。

    也就是說魔法部用公權力維護了“和平”,可是這“和平”是專制地建立一個活動空間,和平=正義,一切打破“和平”的行爲都是非正義的,要對試圖打破“和平”的人實施懲罰,而不是真正犯錯的人。

    格林德沃問過,那部法律究竟保護的是誰?

    還是那個問題,是不是該爲了更多人的利益,犧牲一個人的利益,在這個準則下理查德·帕克就該被喫掉。

    如果人們認同了這個“海上慣例”,那麼殺人會被正當化,爲了讓自己活下去而不擇手段。

    那就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了,與這樣的人一起生活,會感覺到便利、有趣、幸福?

    在劃分個人和公共空間的時候有一個界限,有一個狹義比例原則,如果公權力在實施過程中對公民權力產生的傷害必須小於所帶來的公共利益。

    如果公權力在實施過程中“行爲不當”,那就會失去其正當的基礎。

    阿不思鄧布利多是真的爲了“更大的利益”,還是因爲巫師的數量比麻瓜少,他看到這場戰爭贏不了,所以才選擇了這樣一條路。

    波莫納閉上眼睛,回憶起她剛入學時,阿不思在湖邊對她說過的話。

    忍耐,然後事後復仇,不過我相信那時你已經忘了。

    不論是寬恕還是忘記,阿不思鄧布利多都不打算向麻瓜復仇了,他選擇了做一個“賢者”,做更明智的選擇。

    她不知道是誰想的主意,居然將桃金娘困在她死的地方,這麼做省事,起了懲罰的作用,卻太殘忍了。

    也許波莫納不能解放家養小精靈,卻可以給桃金娘自由。

    只要桃金娘……

    “院長。”龐弗雷夫人忽然說“鄧肯小姐已經醒了。”

    波莫納再看一眼桃金娘,她已經鑽進不知道哪個馬桶裏,被水沖走了,只是地上的水還殘留着。

    這個世界是不公正的,不過她不想和小孩子一樣,得不到什麼就說“這不公平”。

    胖修士的理想,是爲不可自言者發聲。

    她嚅囁了一下嘴脣,卻發現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聲音,活像她是那個失去了動人歌聲的小美人魚。

    後來轉念一想,美人魚沒了聲音依舊是美人,這不過是她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罷了。

    “馬上就來。”波莫納說,轉頭離開了。

    活人和死人確實該有界限,可惜有的死人不太明白,才讓活着的人不得安寧。

    問題是又不能將她和桃金娘似的找個地方關起來,誰讓她住在別人的記憶裏,還有重重大腦封閉術守護,就像有城牆保護的城堡,安全極了,至少比那個用赤膽忠心咒保護起來的“城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