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五十七章 關於翡翠的故事
    阿不思很喜歡作弄西弗勒斯,西里斯越獄那一年的聖誕節,西弗勒斯也留在學校裏“保護”哈利。

    在餐桌上,阿不思用鞭炮變了一頂女巫尖頂帽出來,“送”給了西弗勒斯。

    納威的那個博格特太出名了,也讓西弗勒斯的“男人風範”遭到了損害,爲了挽回顏面那一年他可喜歡裝模作樣了。

    也正是在那一年的聖誕宴會上,特里勞尼又作出了一個預言:如果十三個人一起喫飯,第一個站起來的人會最先死。

    哈利和羅恩之中的一個最先站起來,他們倆都差點死了,哈利是阿瓦達索命咒,羅恩是中毒,那都是預言之後好幾年之後的事了。

    一個必死的預言被兩個人分擔,成了“差點”死了,這算是“走運”嗎?

    提起法國饑荒,波莫娜就想起了上次到愛爾蘭旅行,在圖書館裏看到的文獻。

    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英國獲得了中國大量戰爭賠款,然而這筆不義之財並沒有讓英國真正發財。

    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新舊大陸之間開始了大規模的物種交流,原產於美洲的土豆於16世紀末的傳入了歐洲。

    一開始土豆並不被歐洲人接受,但是它產量高而且容易生長,比小麥的收成穩定得多,在17世紀中葉愛爾蘭在全島普及了土豆。

    高產的土豆帶來了人口增長,1760年愛爾蘭人口是150萬,而在1841年已經攀升至810萬,“穩定的糧食供給才能人口增長”,沒有那麼多糧食人不會那麼拼命生孩子。鑑於之前新大陸美國獨立的教訓,英格蘭不允許愛爾蘭擁有工業,愛爾蘭全境以農業爲主。

    英國與中國鴉片貿易合法後,鴉片在英國國內氾濫的速度同樣驚人。從正規的藥店到酒館雜貨鋪,買橄欖油的空檔就能買到鴉片酊,只是和中國富人才抽得起“福壽膏”的觀念不同,英國窮人才使用鴉片酊,它的價格極其低廉,鴉片是要高價賣給中國人的。

    唐人街的中國水手在倫敦華埠落腳之後,洪門的人也來了,他們在倫敦開煙館,和鴉片酊的藥用價值不同,用煙館吸食鴉片是純精神作用。在維多利亞時代有很多作家都有吸食鴉片的習慣,甚至柯南道爾的小說裏,著名的偵探福爾摩斯也有使用可卡因的記錄。

    在英格蘭本土人吞雲吐霧、醉生夢死的時候,1845年一種讓土豆致病的真菌大面積蔓延,這種馬鈴薯晚疫病能讓土豆快速腐爛。

    不列顛三島的氣候潮溼多雨,適合真菌繁殖,不過在當時人們不知道它是什麼問題,只是盲目地打起精神來繼續種植,結果種一片死一片,不僅如此,連每家每戶儲備的土豆都被毀滅了,饑荒開始蔓延了,300多萬人喫不上飯,愛爾蘭瞬間餓殍滿地,如同人間煉獄一樣。

    愛爾蘭大饑荒也是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誘因之一。

    爲了賑濟災民,英國動用了黃金儲備,從美國購買了大量玉米和麥片,然而這些進口糧食並沒有起到平衡糧價的作用,即便按照1便士一磅的價格進行銷售,飢餓的愛爾蘭人也根本買不起這些糧食。

    當時英國議會中愛爾蘭籍議員都是當地大地主,他們的收入極大程度依賴於領地內農民繳納的組稅,當饑荒導致收入銳減時他們並沒有對自己的領民採取什麼有效措施,用輝格黨賑災大臣的話來說“這場災難是上帝給愛爾蘭人的教訓”。

    在這類人的主導下,政府對緩解饑荒是放任的態度,甚至於英國人還整船整船地將愛爾蘭的肉類和穀物運往英格蘭,貧窮的愛爾蘭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食物被運走,一他們沒有錢,二他們沒有槍,所以只能活活餓死。

    相反因爲大量的廉價糧食進入英倫三島,本國的農業遭到了衝擊,愛爾蘭和英格蘭農民掙不了錢了,他們轉行去幹別的,在大饑荒需要糧食賑災的情況下。

    廉價糧食的糧食沒有替換土豆,反而因爲愛爾蘭土豆減產,土豆的價格飛漲。如果英國能買下愛爾蘭土豆的話,那麼愛爾蘭人就有錢買廉價的糧食了,但英格蘭人沒有那麼做。

    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英國成爲了世界工廠,運力是將國民財富和文明推向四面八方的強大槓桿之一,以鐵路公司爲首的重工業公司取代了蒸汽機和紡織機的輕工業,成了工業化進程的龍頭。

    關稅和鐵路是連體雙胞胎,彼此相互支撐,關稅提高了,運價就提高了,關稅降低了,運價也就降低了。爲了從國外運進糧食,英國降低了關稅,那麼鐵路公司就受到了影響,一直上漲的鐵路公司股票快速下跌,英國經融危機爆發了。

    同時因爲動用了黃金儲備購買糧食,英國的經融系統隨時可能崩潰,財政危機的爆發間接導致了救援措施的失措,英格蘭人沒有購買愛爾蘭價格不斷上漲的土豆。

    面對這次危機英國成立了中央救濟委員會,在愛爾蘭西部和南部開放了76個糧倉,將糧食以成本價賣給愛爾蘭人。

    然而貧困人口數量太多,英格蘭本土的農民減少糧食產量,糧倉裏的儲備糧根本不夠那麼多人喫。

    隨後財政部又撥款給教會和救濟院,每次災難到來都會有人展現人道精神,免費發放食物給災民。

    可惜各地教會和救濟院容納人數有限,只有10萬人接受救濟,另外還有200多萬人沒有飯喫。

    1846年7月之後一直阻擾愛爾蘭工業化的英國提出以工代勞的手段,搞一些公共工程,這樣愛爾蘭人就可以喫飽飯了。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又出現了。

    第一,這些工程需要層層審批,拖拉的流程浪費了大量時間。

    第二,愛爾蘭沒有任何工業基礎,要從無到有修建公共工程投入資金太多,那是經歷經融危機的英國政府根本承受不起的。

    通過公共工程得到救濟的愛爾蘭人只有71萬,另外還有150多萬人處於嚴重飢餓狀態,於是英格蘭人嘗試將愛爾蘭人引入本土就業,結果這些饑民又是搶了本地人的工作,又破壞治安,在缺錢又缺糧食的情況下,愛爾蘭監護委員會對愛爾蘭地主下手了。

    從17世紀中期開始,愛爾蘭的土地幾乎被英格蘭地主霸佔,多數大地主居住在英格蘭。土地兼併嚴重使得大多數愛爾蘭農民成爲英國土地貴族的佃農,此外工業革命的成功讓愛爾蘭人在農業無助、工業無望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種植馬鈴薯存活。

    大饑荒發生時懷孕的婦女暈倒在雪堆裏,**的兒童褲腳着被趕到冰冷的野外,幾個小時就會奪走他們的生命。

    英格蘭人則駕駛着閃亮的馬車,看着那些極度貧困和半飢餓的人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