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三十二章 “開關”
      老子認爲“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無爲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普通人的創造力。

      除了最優秀的那幾個,赫夫帕夫其他人波莫娜用的是就是“無爲而治”的辦法。

      在納什均衡中,策略組合是一個集合,該集合包括每個參與人的一個自已選的策略。

      最佳對策就是說每個參與者都選擇了最佳對策,比如男生們後退一步,不去邀約最漂亮的女孩兒,轉而去約比最漂亮的女孩差一點的女孩,這樣每個人都有舞伴了。

      然而現實是男生們爲了芙蓉發了瘋,連原本的校花佩蒂爾雙胞胎姐妹都沒人去約了。

      有的時候人是不會選最優策略的,男孩子們會想,你不邀請芙蓉,我去邀請萬一她同意了呢?

      絕大多數人迷戀小概率事件,想試一試自己的“運氣”,羅恩就在走廊上大聲邀請了芙蓉。

      但是他甚至不聽芙蓉的回答就落荒而逃了。

      所謂的嚴格優勢策略是指不論對方採取什麼策略,採取的這個策略總比採取其他任何策略都好的策略,嚴格劣勢策略是指的不是嚴格優勢策略以外的其他策略。

      對羅恩來說,邀請赫敏是他的嚴格優勢策略,他只要不說“你是個女孩”基本都會成功。佩蒂爾雙胞胎和芙蓉都是羅恩的嚴格劣勢策略。

      當赫敏被羅恩氣死,答應了維克多克魯姆的邀請後,佩蒂爾雙胞胎就成了他和哈利的嚴格優勢選擇了。但那對“夢幻組合”沒有察覺到,要佩蒂爾雙胞胎總在他們的面前晃才注意到。

      女孩的心很難懂也容易懂,她們倆本來是最漂亮的,結果來了個芙蓉壓住了她們的風頭。哈利是所有女孩都想邀約的,不過維克多來了之後,女孩子們都圍着他轉了,只是誰都沒有去爭他們倆。女生相對男生比較被動,更願意被人約而不是主動約人,在其他人陸續被人約走後,大多數人就不再繼續堅持要被哈利和維克多約的事了,只有佩蒂爾雙胞胎還在堅持。她們心裏憋着一口氣,無論如何也要把芙蓉的風頭壓過去。至於其他人的注意力則被塞德里克和張秋給吸引走了。

      塞德里克也是學校王子,至少他比約自己的“普通人”要好很多,於是張秋的禮袍被人藏了起來。

      這種策略也不是嚴格優勢策略,但嫉妒心讓人幹出非理性的選擇。

      人羣有一種跟風的現象,就是好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會趨向於好的情況,壞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會趨向於壞的情況。

      20世紀30年代銀行擠兌的事經常發生,但是不是每家銀行都倒閉了,因爲有明智的銀行經理站出來指揮大家,只取出生活必須的一小部分錢;最後銀行擠兌時間過去之後,大家發現銀行沒有倒閉,於是又把錢存了進去。

      別的人都被約走了,自己不想被剩下,於是就答應了,這時忽然發現除了哈利和維克多,還有塞德里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這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除非女孩拒絕已經約了他的男孩,再去追逐塞德里克。

      然而她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擠掉張秋,又不想自己被剩下,於是揹着自己的舞伴,找下一個更優秀的舞伴,所謂“騎驢找馬”的“出軌”事件就發生了。

      這種情況波莫娜禁止在赫夫帕夫學院發生,如果被她逮住,或者有人來告狀,查實後聖誕晚會也不要去了,不管那個女孩準備了多好看的裙子和舞鞋,自己一個人在寢室裏關禁閉吧。

      幸好沒有哪個赫夫帕夫這麼做,至於女孩們追着維克多跑的事她懶得去管,那頭“野獸”還沒有優秀到讓波莫娜升起追逐的興趣,她那時忙着“處理”西弗勒斯還有魔法部的人佈置舞會會場,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管束那些學生。

      納什均衡是可以通過說服來改變參與者的選擇的。

      而囚徒困境是不能通過說服改變參與者的選擇的。因爲沒有一個人會傻到選擇劣勢策略。

      警察逮捕了A、B兩名嫌疑犯,警察向兩人提供了相同的選擇: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舉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立即獲釋,不主動認罪的另一方將判監2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則二人都判監1年;若二人都互相檢舉對方,則二人都判監5年。

      從雙方共同利益角度來看,兩人均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但兩人提前不能互相交流,並不能保證對方不會檢舉自己,這就陷入了囚徒困境。從單方面自身利益出發,在對方保持沉默的情形下,選擇檢舉對方能使自己的刑期從1年減爲0年;在對方檢舉自己的情形下,選擇檢舉對方也能使自己的刑期從20年減爲5年。所以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檢舉對方都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優勢策略。這就導致了“囚徒困境”唯一可能達到的均衡,就是雙方都選擇檢舉對方,結果是二人都被判監5年。

      很多人其實陷入囚徒困境而不自知,一般說來當人對自己缺乏信心時,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人最有可能接受並參照別人的行爲。

      比如街上有一個人看天空,路過的人有人會覺得有毛病,也有人會好奇他在幹什麼,於是也停下來一起擡頭看,等街上有五六個人這麼擡頭看的時候,擡頭看天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最終甚至整條街的人都在擡頭看天了。

      這種效應叫多元無知效應,在陌生人之間表現的最爲顯著,多出現於城市。

      霍格沃滋的學生不算多,1000人左右,不過很多人還是互相不認識,尤其是男孩和女孩,他知道她的名字、身材、長相,卻不知道她的性格和想法,再加上從外校來的男孩女孩,就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集合。

      但是大家都面對一個問題,聖誕節參加舞會需要舞伴。膽大的人會選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比如維克多就選擇了赫敏,也有保守的,選擇自己熟悉的人,比如德拉科選擇了潘西,像男生們爲芙蓉瘋狂的情況也許一部分是因爲她種族天賦,混血媚娃對人類男性有極強的吸引力,再有一個就是稀缺效應,美女本來就不多,頂級美女更少了,稀缺原理是營銷中經常出現的,換成中文來說就是“物以稀爲貴”,“稀缺的事物會被我們賦予更高的價值”。換句話說稀缺的事物更使人看重和珍惜。因此稀缺性原理的應用遠不止於銷售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