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有超體U盤 >446-強子對撞機
    很顯然,它並不是一種平價的科研設備,而是屬於科技產品中的奢侈品,只有國家經濟實力雄厚,才能建造並投入使用,而私人企業想要建造這種設備,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早在2014年,中洲區就展開過一個項目的計劃,中洲區計劃建造一座隧道周長100公里,是現今世界最大強子對撞機近乎四倍的超大型強子對撞機,而這個計劃卻在2018年遭到楊振寧教授強力制止,從此後一直流產,直至如今也沒有被真正實施過。

    而當時楊振寧教授給出的原因很簡單,第一,太貴;第二,出成果的機率不高;第三,就算出成果,五十年內無實際意義。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項目建成後必然爲外國人主導,因爲當時中洲區的高能物理學家人數寥寥無幾,只能淪爲他人嫁衣。

    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爲什麼楊振寧會反對,其實是因爲這種強子對撞機最大的科學價值,其實是爲了精確測量希格斯粒子,看看這種粒子是否真的超越了現有物理框架的標準模型,而這種粒子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

    上帝粒子。

    物理學界期待它期待了40多年,它是最有可能突破標準模型,如果能夠得到驗證,那麼《超弦理論》也就能像《量子力學》一般,將‘理論’兩個字去掉,變成《超弦力學》。

    而《超弦力學》,則代表了萬物的終極理論——四大基本力的統一。

    到時候,從最小的基本粒子,到最大的宇宙天體,無論是黑洞的本質,還是宇宙的起源,都要匍匐在超弦腳下……

    人類有個夢想,只要統一了物質的基本結構、物質的相互作用和運動轉化規律,就會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很可惜,這一夢想至今沒有實現過。

    其實早在美蘇爭霸時期,北美洲區就計劃建造一座周長達到一百公里的強子對撞機,可是前後幾年花費了二十多億美元,卻連隧道都沒挖完,而當時蘇聯又解體,於是這個項目便被徹底停止。

    這一切,自然是令高能物理學界的那羣《超弦理論》支持者一片哀嚎。

    而後歐洲的強子對撞機上線,它的最高功率爲13TeV,雖然遠遠比不上北美洲區的項目,但好歹也可以湊合着用,可是經過萬衆期待的對撞實驗後,數年都未曾發現過超對稱粒子的跡象,頓時,99.999%的超對稱理論原始參數空間蕩然無存。

    至此,《超弦理論》幾乎成爲了一沓廢紙,可依然有無數人願意相信它是真實存在的,這羣人認爲之所以無法對撞出超對稱粒子,還是因爲功率不夠,於是纔會前來遊說中洲區,從而引發楊振寧教授的反對。

    簡單來說,中洲區的強子對撞機計劃之所以流產,還是因爲科學價值不夠硬。

    而陳晨則不同,陳晨打造強子對撞機的原因有兩個。

    其中第一個,也是根本原因,是因爲陳晨需要製造從《極樂空間》中取回的技術——高偏移裝甲。

    這種同位素金屬裝甲,在裏面被稱爲太陽系內最堅硬、最穩定的物質,不僅可以用來充當宇宙飛船的裝甲,還可以抵擋太陽表面的輻射,讓飛船靠近恆星行駛。

    迄今爲止,除開《三體》中的水滴,陳晨基本沒有聽說過有比它更堅硬的物質。

    而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爲陳晨如果建設的話,不需要像中洲區那樣,需要動輒幾百億的預算,因爲陳晨手中有一張殺手鐗。

    這張牌,便是常溫超導體了。

    一般的強子對撞機的隧道,光是維持低溫超導體就是一筆巨大無比的開支,而常溫超導體的特性,註定了陳晨只需要花費十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製造出長度更短,但功率卻遠遠高出常規強子對撞機的新型超導強子對撞機。

    這就是陳晨得天獨厚的優勢了。

    而且陳晨也想順着大一統的道路繼續走下去,看看所謂的能夠統一四大基本力,號稱萬物終極理論的《超弦理論》究竟是真還是假。

    在這條大一統的大路上,前方是幾個高大的背影,在伽利略統一了運動與靜止之後,《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的現象統一起來,打開通往機械工業革命的大門。

    而麥克斯韋則緊跟其後,用一個方程組統一了電、磁、光,人類從此進入電氣時代。

    隨之而來的則是愛因斯坦,他先用《狹義相對論》勸和了麥克斯韋方程組與牛頓力學,統一了低速與高速,然後又統一了物質和能量,核武器應運而生。

    隨後,就是量子力學,楊振寧上場了。

    他從口袋裏面摸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用一套數學框架理論,統一了電磁力、弱力與強力,這個數學框架就是前面提到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可與牛頓的引力、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提並論。

    許多人以爲霍金是現代最出名的物理學家,是唯一能比肩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可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楊振寧的科學城就其實遠超霍金。

    物理學界經常流傳這一句話,楊振寧等於三分之二個愛因斯坦外加二十個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