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數風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七百四十八節 入手,入局
    絮絮叨叨說了不少軍務上的情形,馮紫英也重點談了陸軍軍官學校和水師軍官學校的建設和下一步構想。

    作爲次輔,聽一聽這方面的介紹也有必要,官應震也很樂意聽取這些方面的情況。

    顧秉謙的表現不算太好,官應震不太看好。

    照這樣的情形下去,官應震不認爲顧秉謙能在這個首輔位置上幹太久。

    黃汝良與顧秉謙的不睦也越發明顯,在財賦使用上的不對路也由來已久,現在矛盾越發明顯。

    這種矛盾一旦激化到難以彌合,那就只能一個人的走人爲結果。

    顧秉謙也在不斷地拉攏和籠絡人,但他根基不牢,相比之下,贏得了葉向高和方從哲幾乎大部分人脈資源的黃汝良就要穩健得多。

    當初讓顧秉謙接班也是考慮到他擔任次輔,與齊永泰關係也處得不錯,加上原來永隆帝一直對顧秉謙很認可,所以纔會這樣安排,現在看來這樣的安排應該是一個錯誤。

    只不過現在齊永泰已經致仕病退,再來說這個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一旦顧秉謙幹不下去了,官應震認爲自己理所當然該接任,但黃汝良會答應麼?

    或許他會覺得有江南士人的支持,該是他來接任更合適,畢竟湖廣士人與江南士人的影響力還是有相當差距的,而大周朝立國百年,也從未有過湖廣士人擔任首輔,首輔位置一直是在江南士人和北地士人之間輪轉。

    這也是官應震最大的隱憂。

    上一輪是北地士人齊永泰接任首輔,顧秉謙作爲江南士人接任如果沒幹滿一任,那麼也許黃汝良就覺得該他來繼任了。

    這種情形下官應震也不得不考慮一旦出現這種局面,黃汝良要與其爭奪這首輔之位,自己該如何應對。

    按照齊永泰致仕退隱之下立下的規則,首輔如無特殊情形,會在上一屆內閣閣臣中遴選,確定一到二名候選人之後,再由重臣來投票確定。

    之所以會說是一到二名,就是考慮到如果有爭議,在內閣中無法形成一致意見這種情形。

    如果內閣中形成了一致意見,那麼就直接在重臣中投信任票。

    信任票過半,直接確定爲首輔。

    信任票未過半,那肯定就不能爲首輔,需要另行確定候選人。

    如果有兩位候選人,那就是重臣投票,票多者勝出爲首輔。

    官應震可以肯定,黃汝良肯定不會退出首輔的競爭,那麼自己在未來首輔投票中必然面對黃汝良的挑戰。

    江南士人在重臣中天然有着優勢,像五寺卿、通政司通政使以及都察院的都御史、副都御使以及八部尚書和侍郎中,共計三十四人,再加上五名閣臣和順天府尹,共計四十人,如果在二人票數相當的情況下,首輔一票可算二票。

    這其中江南士人數量不少,只有北地士人堪堪與其匹敵,而湖廣士人只有區區五六人。

    如果只有湖廣士人支持自己,官應震很清楚自己必定落敗,但是如果能夠贏得北地士人中一部分重臣支持,那麼自己的把握就大了。

    除開北地、江南和湖廣士人之外的西南以及嶺南士人亦有兩三人,這些士人歷來對江南士人不太滿意,這一份官應震有信心能拿到他們的支持,所以哪怕是北地士人不是全數支持自己,拿到一定數量支持,那也足夠了。

    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馮紫英。

    喬應甲與官應震關係素來不睦,這是官應震也一大軟肋。

    現在喬應甲和馮紫英資歷太淺,很顯然是難以爭奪下一任首輔之位的,那麼北地士人的選擇就很關鍵了,他們支持哪一方,基本上就能決定誰勝出。

    而官應震不認爲喬應甲就能決定馮紫英的態度,哪怕喬應甲的確算是馮紫英的恩主,但現在馮紫英已經不是幾年前的馮紫英了。

    馮紫英有他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構想,這從考成法以及對軍務上的見解就能看得出來。

    誰能更支持他的意願,也許就能得到他的支持,在北地士人中如果意見出現分歧的話,喬應甲未必後就能壓制得住馮紫英。

    正因爲如此,官應震對馮紫英的登門造訪是相當高興和歡迎的,特別是馮紫英主動彙報軍務這一塊的事務,更讓他心中舒坦。

    “紫英,軍務這一塊你和稚繩商量着辦就是了,上一次大朝議上你的一些觀點,可能還有不少人難以接受,他們認爲你的觀點太激進,會覺得人口固然在增長,但是水旱蝗災幾乎每年都來襲,不是南邊兒就是北邊兒,所以人口不可能增長那麼快,也覺得你說的年齡增長更不現實,普通人活上五十歲就很少了,……”

    官應震也在選擇着合適的話題來與自己這個弟子進一步鞏固關係,“但的確如你所言,大家對從西夷引入的幾種新作物還是很認可的,新設農部很有必要,培育選育產量更高的新作物是長久大計,須得要一直堅持下去,這方面子先(徐光啓)的確很有造詣,……”

    “子先公的確在這些方面經驗豐富,但是這涉及到整個大周境內的農事推廣和促進,須得要有一個在地方上有着豐富經驗的人來做一些具體的工作,據我所知,陝西這幾年做的很不錯,土豆的推廣尤爲突出,在陝北延安府,原本是貧瘠不堪之地,幾乎每年都會起流民和盜匪,但是這幾年情況大爲改觀,這上邊耿如杞做了大量實事,……”

    官應震明白過來了,馮紫英是來舉薦耿如杞來了,他也知道耿如杞和馮紫英祖籍都是山東東昌府那邊的,也算是鄉人,關係也一直密切,且耿如杞也的確是個幹才。

    “可耿如杞才正四品,要入中樞,就算是農部新設,只怕……,自強(崔景榮)那裏態度如何?”官應震沉吟着道。

    “我和自強公談過了,他覺得可以,畢竟農部這一塊熟悉的人不多,而且楚材兄在重慶和延安都表現優異,理當重用,……”馮紫英一聽有戲,立即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