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數風流人物 >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十九節 哪裏都有江湖
    馮紫英還不清楚這一切,他現在的所有心思都已經被周朝宗每天給他佈置得滿滿實實的各種試題考卷給塞滿了。

    經義入門簡單,但是要達到精深的境界卻不易,尤其是對馮紫英這種家世缺乏文脈底蘊的,就更需要付出了。

    看着眼前這厚實的一疊疊程墨、闈墨、房稿、行書,馮紫英便知道從下一步開始,可能周朝宗要有針對性的開始爲自己準備經義考試了。

    可以說從前明以來的這種八股文考試是最無意義的了,這在大周建立之初,是否沿襲前明科舉取士的這種考試體系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科舉取士沒有問題,這是天下讀書人都支持的,但是不是仍然按照八股考試的這種模式,就爭議很大。

    最終大周還是大體沿襲前明模式,只不過將較爲複雜的考試換成了不一樣的三場,第一場考四書,第二場考五經,第三場考策論。

    第一第二場都一樣要按照八股模式來撰文,但是第三場則沒有那麼多約束,更多的是考察士子們對時局的認知了解和分析判斷。

    元熙帝時期,科舉改革,先是春闈大比第一場第二場合二爲一,雖然試卷仍然是兩卷,但是卻合成了一場,而策論的重要性和分量明顯上升。

    尤其是隨着朝政之爭日益激烈,策論更成爲朝中大臣們和地方官吏們品讀朝政風向的一個重要指向標,也使得更多人重視策論考試。

    到元熙二十九年,秋闈也開始效仿改革,並在三十五年正式形成定製,從此以後,秋闈和春闈均改爲經義二合一和策論單獨考試,並且策論成爲十分重要的場次。

    不過由於策論考試更具有主觀性,也很容易引起巨大爭議,有些試卷被罷黜落選,但是在有的考官或者朝中大臣們看來卻是優秀,這也帶來很多麻煩。

    所以秋闈大比中經義二合一的考試仍然佔有較重比重,但在春闈大比中,策論的重要性已經隱隱有超越經義的跡象。

    “紫英,快來。”

    馮紫英剛來的及伸了一個懶腰,就聽到了窗外傳來的喊聲。

    走到窗前,看見陽光下學生們三五成羣的在議論着什麼,鄭崇儉正在那邊喊着什麼。

    “大章兄,何事?”

    馮紫英對號稱山西三傑的這三位十分感興趣,陳奇瑜就不用說了,關鍵在於這三傑之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孫傳庭!

    當初他聽到孫傳庭的名字時幾乎不敢相信,這是他在殘存明史記憶中所存不多的知名人物之一,甚至比左良玉印象更深。

    現在居然和自己是同學?!一論年齡,只比自己大月份,而且從外表看來,自己似乎還要比他大不少。

    連帶着能夠和孫傳庭比肩的陳奇瑜和鄭崇儉,馮紫英自然就不敢小覷了。

    誰知道這兩位在前世明史中是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快來,夢章兄和克繇兄想要和你商量一下。”鄭崇儉已經走到了窗前,看見馮紫英手中握着的書卷,忍俊不禁:“還在苦鑽周教諭給你佈置的作業?”

    大家都知道馮紫英的經義底子薄,這一個多月來,馮紫英在經義學習上逐漸暴露出其短板。

    雖然馮紫英也在努力追趕,而且還有周朝宗的專門輔導,但是這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補上來的。

    馮紫英在政論研討上表現出來的特殊天賦也讓很多人都羨慕嫉妒恨,所以經義上的短板反而讓大家心態平衡了許多,也更容易接受他。

    “沒辦法,我現在連睡覺裏夢到的都是周教諭給我佈置的這些試卷作業。”馮紫英擺擺手,“夢章兄和克繇兄找我幹什麼?”

    範景文,字夢章,河間人,賀逢聖,字克繇,江夏人,一北一南,乃是甲舍的領軍人物。

    他們都是十七八的年齡,經歷過一輪鄉試,對後年鄉試已經有相當把握,甚至

    要準備衝擊下科春闈會試了。

    馮紫英在這段時間因爲山東之行作爲教學作業也是出足了風頭,甚至在整個敘述闡釋文稿送到西園那邊之後,連西園那邊的前輩們都爲之震驚。

    雖然這是整個東園甲乙兩舍的智慧結晶,但是馮紫英在其中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也連帶着馮紫英也在其中聲名大噪。

    一個新來的乙舍學生,武勳子弟出身,卻能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裏成爲青檀書院的風雲人物,縱然是機緣使然,但肯定還是會讓很多人不舒服的。

    乙舍這邊還要好說一些,畢竟大家在一個課堂裏每日學習生活,但是像甲舍那邊肯定就有些特別的感覺了。

    “不太清楚,不過恐怕不是好事兒。”鄭崇儉也滿臉苦笑,作爲甲舍,也是整個東園中的佼佼者,範景文和賀逢聖基本上可以作爲代表,這是連官應震都認可了的。

    “哦?我可沒得罪他們啊。”馮紫英也是一臉無奈。

    在乙舍這邊他已經成功的確立了自己的地位,無論是山西三傑,還是像傅宗龍、方有度這樣的同宿舍南方士子,都已經認可了自己。

    但是甲舍那邊卻沒那麼容易。

    一來年齡上就有四五歲的差距,而又不在一個宿舍中就學,所以這種生疏感也更容易增添彼此的敵意,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如此出風頭,還博得了西園那邊的青眼相加,就更不是滋味了。

    “走吧,既然相招,始終避不過去,還得要見面才知道啊。”鄭崇儉的性子和鋒芒畢露的陳奇瑜不一樣,是個沉穩有度的性格,考慮事情也十分周全。

    山西三傑,馮紫英對那孫傳庭極感興趣,因爲史書中都說他是唯一有希望挽大明於水火的超級牛角色,對陳奇瑜和鄭崇儉卻毫無印象。

    只不過現在的孫傳庭還只是一個青蔥少年,雖說也露出了一些頭角,但是還遠無法於陳奇瑜、鄭崇儉這兩位已經稱得上是乙舍領袖的角色相比,雖然忝爲三傑之一,但是他一直否認,不肯承認自己能與陳奇瑜和鄭崇儉相提並論。

    “去便去。”馮紫英收拾了一下書本,泰然道:“大章兄春假可要回鄉?”

    馮紫英是過完十二歲生日之後進入書院的,這一晃就是一個多月過去了,他也沒有回家一趟,每旬的旬假都被周朝宗抓住苦練,讓他也苦不堪言,眼見着天氣日冷,紛紛揚揚的雪都開始下了下來,他也覺得需要回家去看看了。

    不過像這般外地士子,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尤其是南方士子,這來回一趟都得要一兩月,根本就不可能回去,便是春假也都只能在書院裏,倒是這北地士子們,還可藉着春假回去。

    周承明制,但又作了變化,前明春假是初一到初五,然後再是初十一到二十一,元熙帝時,將假期延長,也就是把初六到初十這幾日連起來,也就是說正式休假可以從初一到二十一,整整二十一天。

    “不回去,天寒地凍的,來去路上就得要十來天,還得要請假。”鄭崇儉搖搖頭,有些羨慕的道:“倒是你好,這一擡腿就回家了,這假期裏,同學們可得要好好叨擾一下你。”

    “那當然沒問題。”馮紫英欣然應道:“小弟平素在家裏也沒有多少朋友,只要同學們看得起,小弟當然歡迎到我家做客,若是願意趁着春假走一走,這京師城內城外,倒也有些去處。”

    書院裏順天府籍學生不少,但是論家境好的,恐怕就沒有幾家了,馮紫英這類勳貴人家在書院裏本身就是特例,學生們苦讀一年,好不容易獲得一個輕鬆排解的機會,自然希望能夠有一個好去處。

    這馮紫英的慷慨大氣,無論如何都是讓人心折的。

    鄭崇儉不像陳奇瑜和傅宗龍幾人那樣對馮紫英既存着交好又還有幾分警惕的心思,他覺得馮紫英人品不錯,雖然是勳貴出身,確無驕矜之氣,對人也坦誠,人家也沒法選擇出身,作爲同學,能做到這樣,鄭崇儉覺得很不錯了。

    這一點上他和孫傳庭也都談起過,兩人的觀點較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