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610章 懂了
    大宋可是跟跟李倓這些年一邊推行新政一邊琢磨軍隊的思維不一樣,所以大宋纔會滅亡。

    在屢次因爲武力不行的問題在戰場上面折戟沉沙之後,宋朝的統治者們似乎並沒有反思這個問題,他們甚至都沒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沉溺於繁榮之下,政治腐朽,貪慾享受。

    北方的強敵,一次次撕開宋朝的國門,他們只能一次次把財富送出,尋求苟安。

    縱觀整個宋朝的歷史,經濟的繁榮與北方的侵略一直相伴相隨,直到最後,徹底滅亡了宋朝。

    他們的滅亡給李倓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教訓:繁榮不能強壯。

    這個故事的結果李倓說的稍微簡單了一點,不過也算是把自己的意思給表達的十分明白了。

    讓他們感到十分驚奇的是,這個例子說完了之後,李倓又說了一個跟這個王朝的性格截然相反的王朝,只不過他們的結局卻都是一樣的。

    而且接下來李倓說出來的這個王朝滅亡的緣由,聽起來要比之前那個複雜不少。

    李倓說出了一段相當晦澀的話:六朝上古以來的那種以國家強制力爲保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強行控制人民,限制人民遷徙,擇業,發展的政治體系已經不適合現在大唐的發展了。

    李倓所說的這個朝代,自然就是大明。

    明太祖建立的明朝前期政治體系,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他的人民。理論上講,每一個大明百姓,從出生開始,他的結局就可以預料。軍戶你就老老實實當兵,民戶就老老實實種地納稅。亦如朱元璋的父母在大元朝的往事一樣,而且和倭國江戶幕府一代目德川家康把人分成四等而且每個階層的人都是子承父業,杜絕社會階層的先上流動一模一樣。

    這套制度簡直就是上古小國寡民專用,然而並不適合一個當時至少有六千萬,後來人口過億的大明,廣袤的國土,巨大的人口基數使得管理難度成倍增長,這就對明朝統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亡的大多數原因,其實都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大明不是因爲不變而滅亡的,而是因爲變革不夠滅亡的。

    李倓前世的不少人都對大明的滅亡扼腕嘆息,說什麼的也是都有的。

    有人信誓旦旦的說明朝亡於黨爭。哪朝哪代都有黨爭,而且皇帝爲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人爲地製造黨爭,以取得朝局的平衡與穩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黨爭不僅不會使天下滅亡,反而會穩固君主的統治。

    還有人說明朝亡於廠衛。東廠和錦衣衛是爲了加強皇權而誕生,東廠和錦衣衛並不像影視所描繪的那麼誇張,廠衛只是監督不法官吏,與民秋毫無犯,所以說明朝亡於廠衛實在是笑話。

    最後相對靠譜一點點的,是有人說明朝亡於宦官專政。明朝有宦官專政嗎?貌似從萬曆中期以後,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說魏忠賢。魏忠賢的確飛揚跋扈,但天啓帝用魏忠賢正是爲了對付東林黨,所以魏忠賢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啓那裏掌握着。

    明朝亡於萬曆三大徵。哪個朝代的戰爭不頻繁,天啓,崇禎兩朝的遼東戰事還少嗎?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時候那麼多的小國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進行戰爭,也沒見哪個國家因爲打仗,說完就完了。萬曆三大徵耗帑銀數百萬兩,而三大徵所耗帑銀都是萬曆從內廷拿出來的,難道幾百萬兩銀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嗎?那是相當的可笑。

    還有人說明朝亡於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會亡嗎?明朝的文官體制已經很完備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樣運轉,況且萬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導下進行,神宗並非完全不理政。

    還有拿氣候說事兒的,說明朝亡於北半球氣候的小冰河期。長達七十年的氣候冰河期導致明末北方糧食減產,瘟疫流行,災民增多,但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嗎?非也。我們要知道,唐朝貞觀年間,明成祖朱棣時期也處在北半球氣候冰河期,北方災情也很嚴重,但都渡過去了,因爲政府賑濟,當時政府的控制力強。

    這些說法李倓都是不認可的,他能夠認可的是另外的幾個緣由。

    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事實上嚴嵩死後,大明的文官們一直是鐵板一塊,皇帝再也無法分化,控制,萬曆不上朝,正是基於此,萬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還是那回事。這些信奉理學,心學的文官們有着類似宗教似的狂熱,鄙視一切非科舉出身的人員,他們把持朝政,壓抑皇權,爲了他們的信仰與教條不怕流血犧牲,其直接結果是皇帝也無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談,放炮的海瑞給他們樹立了楷模。一旦皇權受到抑制,那麼國家制定的政策不是從全局考慮,而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考慮,也就是從資產階級的利益考慮,大明的文官集團正是明末江南資產階級的代表。由於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經過戰亂後,百廢待興,所以太祖與民休養生息,其直接結果就是明朝賦稅一直很低(黃仁宇觀點),商業稅更低,所以明朝財政一直很困難。

    這些東西給自己麾下的親信們列出來了之後,衆人馬上就默不作聲了。

    其實大唐現在說到底也是因爲這幾年的盛世讓文官的權力比之前不知道大了多少,文官們的權力實在太大,導致的結果正是武將越發的少了,少年們練武的人也是越發的少了,因爲所有人都明白,既然都已經不需要打仗了,練武還有什麼用?

    “陛下,我等懂了,我大唐想要發展,還是要以史爲鑑啊!”

    “陛下,那些兵器,我大唐定要製造出來,但製造出來之日,也就是我大唐將士精通之時!”

    “陛下,我大唐會在繁盛之中迎來強悍,沒有任何一個部族能突破我大唐的防線!”

    李倓在這說了這麼長的時間,衆人終於開始紛紛表態的,而他們的表態,正是李倓在這個時候想要看到。

    其實到這個時候,李倓才終於可以肯定,大唐的春天,來了,自己給你大唐做出來的這麼多念念的鋪墊,終於在這個時候要開始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