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349章 噩耗傳來
    狼煙東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如此恐怕是有違以往吏部栓選官吏的制度啊,若是沒有高中的人也都做了官了,這進士的名號恐怕就沒那麼響亮了。”

    對於李倓提出來的這個問題,許遠顯然是有着不同的意見的。

    他自己也是進士出身,在這個時代進士所代表着的榮耀和地位是無與倫比的,要是真的按照李倓的做法,對於進士們的榮耀將會是很大的損失,許遠沒有說出來的是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了,李倓在大唐的學子中的地位可就不如從前了。

    “這件事,朕的確是想到了,不過對於這科舉的前世今生,朕的瞭解還是不如你,你回去查一查,自我大唐創立以來,最多的一次共錄用了多少進士,還有今年來參加科舉的考生共有多少,把這些數字告訴朕,朕來想一個周全的辦法!”

    許遠一看李倓之前說的話好像並不是就要板上釘釘的那麼做了,這才微微的鬆了口氣。

    許遠走了之後,李倓開始翻閱這些考生的文章和詩詞,不過他看這些東西的方法和角度,跟這些考生最開始的時候想象的可是不太一樣的。

    “這個學生,一味的在那堆砌辭藻,這一篇文章幾乎是啥都沒說出來,這將來要是到了朝堂上,也是個誇誇其談的人物,要不得啊!”

    “此人倒是觀點犀利,但是這個字跡……跟朕相比也是多有不如啊,不過手勁倒是不小,不行的話可以推薦到武舉去試一試,當了將領也多少能算是個儒將!”

    “咦?這廝倒是有些膽量,給許遠的文章竟然敢論及朕的短處,怕朕是個將領不能統領好朝政?有點意思……”

    看着這些大唐年輕人的文章和詩詞,李倓倒是頗有點感觸,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雖然也面對的算是應試教育,但是在二十多歲,甚至有些已經三十多了的年紀上還是有着十分獨特的想法的。

    這其中有不少人李倓幾乎可以肯定,一旦到了朝堂上是一定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不過李倓也對於之前這上百年來沉澱下來的科舉制度和官員的選拔方式有了一些歎服的地方,這些人裏面就算是李倓最爲看好的文章,也不過就是一塊未經過打磨的璞玉,這樣的人物是絕對不能直接讓他們身居高位的,一旦他們身居高位了,那是一定會忘乎所以的去紙上談兵的。

    “唉!看來除了極個別的人才,直接委以重任的方式還是不行啊!這朝堂的整治,還真就不能操之過急,不然只能適得其反啊!”

    把許遠送過來的這些個文章和詩詞都看了一遍之後,已經到了深夜了,不過這大半天的勞累也讓他得出了一個深刻的教訓,在朝堂上,你是不能像帶兵一樣想一出是一出的,不管什麼事都得慢慢來纔行。

    第二天,李倓就找來了張巡和許遠二人,把自己最新的想法說了出來。

    讓李倓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張巡和許遠聽了這話之後竟然是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顯然李倓要說的話早就已經在他們倆的心裏了,只不過是覺得還沒到時候說出來,或者是還沒下定決心說出來罷了,畢竟李倓是個什麼脾氣他們倆都是知道的。

    “唉,你們兩人現在也開始跟朕玩虛的了不是?既然你們發現了問題,爲何不早點說出來,非得等到朕犯了大錯才肯說出來?”

    張巡和許遠聽了李倓的話都是笑着搖了搖頭,他們倆的心裏還是高興的,畢竟李倓能自己發現自己正在乾的事不對的時候是不多的。

    當天李倓就給許遠制定出了自己對於這一次省試的要求,雖然說總體上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策略,但是他要求張巡降下來的得是真正的人才,就單單從進士的數量上,就得比近十年的平均數還要少一些,因爲之前的戰亂,省試已經耽擱了幾年,所以這幾年李亨一般都會採取多錄用一些人的方式來充實朝堂的力量。

    而這樣的充實所產生的不良結果已經非常明顯了,李倓在想明白了這些之後,決定自己不會步李亨的後塵了。

    他當時就對張巡和許遠闡明瞭自己一個計劃,他本來要用一年的時間讓朝堂上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改變,但是現在,他把這個時間放長到了三年,三年之內,朝堂上全部換成真正能夠爲了大唐,爲了百姓乾點實事的人才,而在這個過程中,事情總是要一點點來的。

    而在五年的時間之內,李倓要的是大唐各個重要的州郡的主要官吏全部都得是能吏,對在職官吏的考察之事,直接就落在了張巡的身上,李倓幾乎就是把整個吏部都交給張巡了,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們全部都得聽張巡的調遣。

    李倓給張巡的原則就是他本人必須第掌握住大唐至少五品以上官吏的情況,誰行誰不行,他的心裏面必須得有個數纔行。

    雖然這絕對是個艱鉅的任務,但是張巡卻還是認同李倓的,之前安祿山叛亂的時候之所以兩京在那麼短的時間就丟了,其實就是因爲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到了危機的時候他們都是隻認得自己手裏面的兵馬而不認大唐的統治。

    所以張巡當場就表示自己會在這一次的省試結束之後立刻開始對各個州郡官吏的巡查,一旦發現有不合適的,先拿下了再說。

    對於張巡的這個表態,李倓還是相當滿意的,畢竟張巡現在已經在宰相的位置上越發的如魚得水了,要是換做一般人的話,這個時候讓他離開長安是絕對不會高興的。而其他人可不可信先不說,首先不少都沒有張巡在縣令位置上幹過的經驗,所以對於基層官吏的路數,還就得張巡去了才能瞭解到位。

    但是就在李倓把這朝堂上和科舉的事兒規劃的差不多了的時候,一個對於整個大唐都可以算作是噩耗的消息傳來了,這個消息,足以打亂之前李倓對於不少事情的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