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456章 漕運
    

    像是劉晏這樣的治國之能臣,基本上是可以猜測出來李倓的執政手段的,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現在的大唐就處在安內的情況之下,而且已經走過了安內的第一步,把官員們都換成了相對可靠的人。

    之前劉晏還擔心李倓之前沒有過執政的經驗,也沒學習過怎麼治理一個國家,所以在做完這些之後就覺得已經沒事了。

    不過就衝着李倓這個時候找到了劉晏,顯然他對於下一步該怎麼做就是有數的,而且正合了他的心意。

    漕運這件事,幾乎是劉晏在自己擔任京兆尹的時候開始就琢磨着的事,而且前期他沒少到河道上親自去考察,周遭的村落和城池也都基本走了一遍。

    不管是運力還是會對周邊的村落造成的影響,都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甚至已經成了縣城的政策,就等着這一波結束了之後跟李倓說呢,誰知李倓竟然比他還迫不及待。

    “陛下就在這太極宮內稍等片刻,臣這就回府去把漕運的制度取來,跟陛下一同商討!”

    劉晏這話說完了之後甚至都忘了跟李倓施禮告退了,直接一個轉身就一路小跑的出宮去了,李倓自然是不會因爲這點事而跟自己的宰相生氣的,更何況劉晏這麼着急也是爲了他,爲了大唐,所以這樣的舉動在李倓看來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的。

    果然,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劉晏氣喘吁吁的回來了,額頭上都是汗珠,還不住的往下掉,急的太極宮裏面的宮女一路跟着他在後面擦地。

    他的手裏拿着一冊奏摺,直接到了李倓的面前,迫不及待的就把這份奏摺雙手獻給了李倓。

    李倓通過劉晏的一系列舉動自然也就看出來了,這份東西,一定凝結着劉晏多年的心血,這些通過他大量的實地考察才得出來的東西,是一定有着相當的可信度的。

    沒說什麼廢話,李倓直接就拿起這份有關漕運的新政看了起來。

    按照劉晏的想法,因爲從江淮到關內的河道實在是太過冗長了,雖然大部分都是通着的,但是這其中也有不少淤堵着的地方,想要實現從江淮一路之下直接從水路入關,首先得組織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師的河道。

    與此同時還得打造至少二千艘堅固的大漕船,訓練軍士運糧,每十船爲一隊,軍官負責押運。船工全部從周邊沿途的地方招募,這其中需要大量的勞力,還是能讓周遭村落裏無所事事的百姓賺上一筆的。

    大唐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將不再徵發沿河壯丁服役,而是由政府買單來僱用船伕,因爲跟之前的運糧成本相比,省下來的錢用在僱傭船伕上的不過就是九牛一毛,這些東西劉晏都是經過了詳細的推算的。

    不光如此,劉晏在設計新的漕運辦法的時候也參看了古人的一些做法,這其中就沿用了過去裴耀卿的辦法,改直運法爲段運法,把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建轉運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河船不入渭水,這麼辦不光提高了運糧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因爲不同河道而造成的翻船事故。

    此外又得在揚州、汴口、河陰、渭口等河道的交界處設倉貯糧,以備轉運。

    漕運改革後,比過去用江南民工直運的方法是一定會提高效率的,而且還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降低運費,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項曠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艱辛的勞役。

    江淮的糧食也會因此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長安,每年運量達四十萬石至一十萬石,不但能夠解決糧荒,還能夠有所儲備,跟現在費的這麼大勁兒相比,簡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語。

    李倓不用怎麼細看就知道,這絕對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做法,而且還能讓江淮的百姓們拍手稱讚。

    之所以不用看就知道這個新政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是因爲他知道在前世的歷史上,劉晏的這個做法就已經是取得了不少的作用了。

    但是劉晏能想到的事兒,之前是一定也有人能想到的,之所以一直就沒有實施起來,一個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新事物接收起來都有點費勁,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之前的幾個皇帝都有點害怕失敗。

    這裏面的主要難點有兩個,一個是疏浚河道,另外一個就是製造出兩千艘貨船。

    這兩個前期的準備工作雖說都是一勞永逸的事,不過做起來對於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也都是相當巨大的。

    可以說沒有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兩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要消耗不少的錢財,一旦完成了之後發現並沒有那麼有用,首先打的就是皇帝的臉。

    不過李倓顯然是有這個魄力的。

    “這件事,朕本來就是準備交給你的,而且在漕運的事過去之後,朕心裏還有幾個新政,也都得依靠着你,但就說漕運這件事,疏通河道與修建這些商船需要多少錢,多少人,用什麼辦法修建,多少時間可以投入使用,這些事朕都需要一個結果,等到你把這些結果送到朕的面前,就是這漕運之事開工之日!”

    劉晏一聽這話,臉上都是興奮之色,因爲他知道,之前自己呈上來的方案李倓顯然是同意了,現在李倓要的那些結果,都是具體實施起來之後的事了,換句話說,漕運之事開始實施,就看自己什麼時候能把這些實施過程中需要的東西給李倓了,這對於一向都是實幹家的劉晏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陛下,臣半月之內會將這件事告知陛下,若是陛下認可,便可以招募工匠,開工造船和疏通河道了!”

    “好,疏通河道之事,朕不做什麼要求,但是這造船之事,你得留神着,將頂尖的工匠都給朕記錄下來,後續朕可能還會需要他們,這件事,馬虎不得。”

    “臣知曉了!”雖然不知道李倓需要造船的工匠幹啥,但他還是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