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457章 誰不行誰尷尬
    

    李倓在朝堂上辦事從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先定好了再在朝堂上公佈,漕運的事當劉晏再一次給了他肯定的回覆,並且把各種李倓需要的數據交上來了之後,李倓馬上就在朝堂上公佈了這件事。

    漕運是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這樣的事一般都會對後世造成十分大的影響,在朝堂上提出來,難免會有反對的聲音。

    距離這個時代不太遠的一件事就是當初大隋的皇帝隋煬帝一心想要修建大運河。

    大運河的建成,對大唐產生了諸多相當不錯的影響,但是隋煬帝卻因爲修建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導致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吏都想要反了大隋,之後被一些個別有用心之徒稍微一利用,強悍的大隋就直接走向了滅亡,取而代之的正是如今的大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李倓在朝堂上提出這漕運之事的時候,的確是馬上就有一心都是爲了大唐好的官吏站了出來,說李倓這是胡鬧,並且直接就把當初大隋修建大運河的事兒給拿出來了。

    不過在李倓的授意之下,劉晏直接就把他們所說的這些一一給反駁了,其中最爲主要的正是李倓反覆讓劉晏去測算的,疏通河道和修建船隻所需要的勞力不從徭役裏出,而是直接採取就地花錢僱傭的方式。

    而且僱傭也不是強制的,只有有空閒並且想要掙這份錢的人才可以來,報酬的支付方式也分爲三種,一種是直接給錢,一種是給糧食,再有一種就是免除賦稅或者徭役。

    當然,直接給錢是最少的,免除賦稅其實是最合適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李倓還是給了百姓們選擇的機會。

    按照這個套路,劉晏也直接在朝堂上就測算出了這部分錢大概需要多少,並且得出了結論,在不考慮後期漕運節省下來的成本的情況下,這些支出也是現在大唐的國庫完全能夠支付得起的。

    眼看着劉晏準備的這麼充分,當然這些反對的人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爲了,當時目光就直直的看向李倓,他們現在已經基本上習慣了,這麼大的事,就得是李倓說了算。

    “諸公都是我大唐的棟樑之才,如今大唐剛剛完成朝堂上的清理,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關中作爲大唐的核心樞紐,之前之所以屢屢不能守住,究其原因就是一旦敵軍切斷了關中的糧道,長安城則不戰自亂,朕這些時日也一直在捉摸解決辦法,相比於遷都,這漕運之事的確是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再加上劉相已經將漕運之事調查的一清二楚,所以此事朕是同意的,就由劉相主理此事,明日便開始推動!”

    李倓這一錘定音下去了,馬上就讓底下的官吏都沒聲了。

    當時李倓就宣佈了一系列的任命,劉晏雖然負責這個事兒,不過李倓把牽扯到漕運之事的郡縣的一把手幾乎都給拉進來了,並且成立了一個由新任的一位吏部侍郎所執掌的監察小組,在各個地方巡遊。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千方百計的看一看大唐調撥下去的錢是不是真的用在了僱傭百姓上,一旦發現有在這件事上貪墨的,直接革職移交給大理寺,一點機會都不帶給你的。

    重症就得用猛藥,李倓知道貪墨這種事不管是誰當皇帝,那基本上都是不可能完全制止的,無傷大雅的自己的確也不怎麼想管,但是這些可能對漕運整個造成十分大的影響的貪墨,李倓就絕對不能手軟了。

    這一系列的操作進行完了之後,漕運的事兒就算是在朝堂上翻篇了,不過所有跟這件事有關的人都明白,這件事就是一道紅線,自己是絕對不能把手往這裏伸,這是要命的事兒。

    兩千艘躉船,絕對不是幾天的時間就能夠建造完成,就算是沿途的河道上本來就有現成的,絕大部分也是需要直接製造的。

    其實劉晏都沒想到,李倓對於這件事所能帶來的影響中最看重的並不是解決關中糧食短缺的問題,而是這個新政能產生很多讓百姓直接參與進去的崗位。

    從前期的疏通河道和製造躉船,到後期這兩千多艘躉船上需要的大量人力,都能讓沿途的百姓增添一筆不菲的收入,這在李倓的眼裏不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嗎?

    製造兩千艘躉船需要大量的工匠,這些工匠在一開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沒有製造船隻經驗的,不過在製造完了這兩千艘躉船之後,不少工匠都能直接成爲造船的老師傅。

    這又能解決之後李倓想要在東牟捉守的駐地大面積的修建戰艦的人手短缺,這一環扣一環的模式,讓李倓覺得不少事都並不是看起來那麼困難的,只要你用對了方法和時機,絕對是能夠有着相當不錯的效果的。

    其實現在李倓做不少事的時候,都要看一看能不能爲大唐的水軍添磚加瓦一番,因爲他們纔是李倓現在心裏面最爲迫切想要提升的地方,只不過這其中的緣由他暫時還沒法在朝堂上說出來罷了。

    整個大唐的朝堂上也沒有人知道,在這個時候的歐洲查理大帝已經二十多歲了,即將接管整個法蘭克王朝,並且會在之後的數年中開始對整個歐洲大陸的攻伐。

    如今的歐洲人,跟之前相比已經強悍了不少了,雖然在漢朝中國就有跟歐洲的往來了,但是從那之後就好像是斷了聯繫一樣,再之後就是大明的鄭和了,再之後就是大清纔有的傳教士進入華夏,但是那個時候大清已經沒有了跟這些人稱王稱霸的能耐,讓人家發現你這個王朝不過就是外強中乾的時候,大清的覆滅也就隨之而來了。

    當然,李倓並不想要讓華夏在若干年之後變成那麼一番境地,所以他就得在這個時候行動起來了。有些事是早晚都要發生的,有些人,是早晚都要碰面的,而碰面了之後,誰不行誰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