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474章 不義之財拿的爽
    既然已經答應了倭國人一起刺殺李倓的事,赤松德贊也就沒想着自己什麼也不用拿出來,僅僅是提供一個供人隱匿的地方就行,以他吐蕃贊普的身份和能力自然能做到。

    最初赤松德讚的想法是倭國人可能是帶來了一些有點能耐的刺客,想要找一個地方把他們給集中起來。這才朝自己借了地方。

    這也跟倭國天皇和後來的山本小五郎所寫給他的書信中的情況是一樣的,他們吐蕃只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後勤上的幫助就可以了,真正刺殺的人還是要也用倭國人的。

    赤松德讚的心裏還是有點想法的,那就是隻要最後去刺殺的那一下不是自己的人,就能夠說明這件事跟自己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到時候自己肯定就能從這件事中摘出去,之後既然李倓已經死了,大唐對自己的壓力也就不再那麼大了,怎麼看對於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所以就這麼簡單的支持一下,赤松德贊何樂而不爲呢?

    提供的地方之後,赤松德贊每天都讓自己麾下的將士好生的監視着,直到有一天,底下的將士回報,說是那個地方開始進人了,進的人不是很多,但是雖然其中可能也有倭國人的身影,但是大多數都是大唐人,而且看情況都是些習武之人。

    倭國人竟然能把大唐境內的武者發展過來?

    這件事倒是讓赤松德贊留了個心眼,對於倭國人的能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不過就在那個地方開始進人了不久,倭國人竟然把一箱子又一箱子的錢財直接送到了吐蕃的王庭,說是既然吐蕃提供了那麼一個地方,有錢了自然是要大家一起賺。

    雖然赤松德贊作爲吐蕃的贊普本身肯定是不缺錢花的,但是這些錢財的數量相當的可觀,足以讓赤松德贊產生一些興趣了。

    他當然知道這些錢財一定是從大唐的某些地方拿過來的,但是能在大唐的眼皮子底下就這麼不聲不響的把大唐人的錢給運過來了,還真就不是他這個吐蕃的贊普能做到的。

    從這件事上看來,他對於這個自己並不甚瞭解的國度興趣更加的大了,有點想要知道倭國跟大唐屬於是遠隔重洋,人家大唐估計都不惜的要他把一塊地,他們爲啥非得千方百計的要整死大唐的皇帝。

    這些事在吐蕃的境內發生,以赤松德讚的能耐,想要知道這些人的來歷是不難的,很快,他就明白了,倭國人這是提前知道了李倓想要對大唐的鹽政進行改革,這才先一步掠奪到了這些人馬和錢財。

    “你們務必得給我看好了在咱們提供的地界上的那些人,尤其是其中的倭國人,大唐對鹽政改革這件事,就算是我也無法在得知了之後再開始佈置,他們倭國人聲稱在大唐只有十數人,卻能先於我知道此事,看來這些人中一定有對朝堂十分了解之人,這個國家,還是有幾分能耐的,跟他們打交道,咱們要尤其的小心啊!”

    赤松德贊在得知了這一切後,雖然這不義之財拿的還是相當的爽的,但是對於倭國的警惕性卻已經上升了好幾個檔次了。

    他跟別人合作從來都是想要佔一佔別人的便宜的,但是現在別人卻想要佔他的便宜,這在赤松德贊這絕對是不能夠的事啊。

    “贊普放心,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只不過他們貌似也沒想要瞞着咱們啊。”

    “不,你還不太懂,越是這樣的敵人,就越是狡猾,咱們一定不能什麼事都後知後覺,不然可就被他們給賣了。”

    聽了這話的吐蕃將領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爲何自己的首領會如此吩咐,但是他還是乖乖的去查探那個地方的情況了。

    與此同時,赤松德贊也給山本小五郎主動寫了一封書信,表明自己已經得到了那些錢財,並且知道了這些人馬和錢財的由來。

    同時他也告訴山本小五郎,要是憑藉着這些個烏合之衆就想要把李倓給刺殺了,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刺殺李倓必須得是相當的高手,還不能是一個兩個,因爲李倓不光自己的功夫相當了得,一旦出了長安城身邊也是一定會帶着不少禁軍還有雷萬春的,這個王炸陣容幾乎可以應對一系列可能會發生的刺殺。

    赤松德讚的本意自然是告誡倭國人,可別幹出了坐井觀天的事。

    不過山本小五郎給赤松德讚的回信裏面說的也是相當的明白,讓赤松德贊不用擔心最後刺殺的那一下,只要幫着他把前期的準備工作給做好了就行了。

    而那些所謂的烏合之衆,也不過就魚餌罷了,山本小五郎也說了,真正到了刺殺那一步了,這些人就是送死的而已,爲了吸引吸引大唐人的注意力罷了。

    有了他這句話,赤松德贊就基本上放心了,送死現在也有人了,自己只要是給他們提供點地方就行,而且還不用自己給錢,他們反而能給自己不少錢,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爲呢?

    各懷心事的他們倆並不知道的是,敏銳的李倓早就已經察覺到了這些鹽官的死並沒有那麼簡單,並且已經在整個大唐的範圍內展開了調查。

    仵作的結果一個個的傳遞迴了長安城,一開始的時候,仵作們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這些鹽官幾乎都選擇了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他們的脖子上也的確是有着勒痕,身上沒有其他的傷口,符合上吊自殺的情況。

    但是這可忽悠不了李倓,你要說這裏面有一大半的人選擇了上吊自殺的方式,李倓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全部的鹽官都選擇了上吊自殺的方式,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麼整整齊齊的死,完全就是在製造犯罪現場的過程中太注重完美了。

    符合這個脾氣秉性的人,讓李倓在他的心中進一步縮小了嫌疑人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