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535章 倭國的現狀
    從東牟水軍這回去了之後,,洪源依舊是把這裏的情況第一時間寫在了書信之上。

    這邊大唐顯然已經是在爲了李倓一年之前所說的話開始踐諾了,雖然洪源按照李倓的吩咐還並沒有在這個時候告訴張衝馬上就要打仗了,但是李倓一年之前的豪言壯語卻還是言猶在耳,張衝自己的心裏也是有數的。

    而對於倭國而言,這一年的時間可不是那麼好玩的。

    本來這幾年倭國的這個事兒辦的還算是可以的,已經從大唐拿回來了不少的消息了,自己的兵器基本上已經都升級的差不多了,自己的戰艦也在製造過程中。

    因爲倭國是個島國,各種資源都並不是十分的充足,一般情況下只能說是從大唐或是其他的地方交易過來,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戰艦製造速度慢了不少,想要真正製造出跟大唐相當的戰艦,怎麼着也得個兩年的時間。

    但是倭國本來是不着急的,因爲大唐已經好幾十年沒有進步了。

    他們只要是能夠保住現在這個進步的步伐,超過大唐只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這一代不行,那就下一代,下一代不行,那就再下一代。

    不過李倓的出現,讓倭國人稍微有點着急了,因爲在這幾年的時間裏面,他竟然讓大唐的水軍和戰艦有了一個十分大的改觀。

    大唐的水軍和戰艦一旦要是真的厲害了,那他們要做的事兒一定就會是去攻打倭國。

    所以倭國人的心裏的確是稍微有點慌了,他們想要更快的把自己要完成的事兒做完,免得到時候明明已經掌握了技術了卻還是不能製造出跟大唐一樣的戰艦來。

    而這些年山本小五郎在大唐所做的一切還是十分能讓倭國的朝堂滿意的,他能這麼多年一直從大唐獲取到那麼多的情報,自然是倭國器重他的緣由。

    倭國的這個時候,就是李倓在後世所知道的奈良時代,四十多年之前,倭國天皇遷都平城京,開始倭國曆史上知名的“奈良時代”。

    此期間歷代天皇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爲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了倭國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此時的倭國社會儼然處於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時對後世的積弊也在形成,班田制難以形成,天皇專制國家的經濟發生動搖,中央集權體制因內訌逐漸削弱。

    不光是這樣,這個時期的倭國不論是跟渤海國還是新羅,那可都是想要享受大唐在衆多的國度的情況,那就是以上國自居。

    但是他們雖然自己覺得自己還是不錯的,但是這些個國家卻不是這麼認爲的,所以不管是渤海國還是新羅,對於倭國雖然也還是在相互之間來往着,但是卻都是用的平等的態度。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的倭國跟周邊的一些個王朝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非常的好。

    當然,除了大唐之外,不管是對於渤海國還是對於新羅,他們的將士和他們的鎧甲兵器都還是十分先進的。

    所以他們的遣唐使在大唐的衆多遣唐使之中地位也還算是相當的高的。

    不管是遣唐使還是想要出兵,從倭國赴唐的航線主要有三條。前期多走北路,後期則改走南島路或南路。

    北路。這是自漢和三國以來,中日交通的早期航線。

    從難波、北部九州的筑紫起航,經壹歧、對馬島至濟州島,然後沿朝鮮半島西南沿岸北行,自漢江口、甕津半島起,折而向西,橫渡黃海,到後世的山東半島之登州或萊州登陸。或自漢江口繼續北行,越過鴨綠江口,西航,到遼東半島之南端,通過廟島列島,到登州。此路航期長,但多沿海岸航行,較爲安全。

    南島路。由北九州的筑紫沿九州島西海岸南下,經奄美島、琉球,越東海直達長江口岸。

    南路,由北部九州的筑紫橫渡東海,到達長江口岸。南島路和南路航期雖比北路短,但海難事故較多。

    而正是因爲從倭國到大唐有着這三條線路可以選擇,才讓大唐一直都並沒有發現倭國暗自在從大唐的地界上把十分重要的情報都給送回去了。

    坐擁着這些算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倭國天皇天天還在那自我感覺良好呢,這個消息一送回來,對於他來說直接就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感覺,直接就把倭國的天皇老爺子給幹到病牀上面去了。

    這些年他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剽竊着大唐的一切,而得到的這些個東西也是讓他們成爲了比新羅和渤海國更加強大的存在。

    但是倭國的每一個天皇都不會滿足於僅僅比渤海國和新羅強大,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大唐,而現在,大唐發現了這件事只能說明他們應該停下自己的腳步了。

    倭國的天皇雖然知道大唐現在可能還沒有遠隔重洋,大唐自己的戰艦可能還不能到達倭國的領土上。

    但是不管是同羅還是渤海國,是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幫着大唐的,倭國人的噩夢,馬上就要來了。

    倭國雖說在軍事上還算稍微有點底氣,但是倭國的百姓卻並非那麼團結。

    百姓們被束縛在鄉里制和班田收授法下,交納叫作租的土地稅和負擔叫作庸、調、雜徭的人頭稅。

    由於不斷髮生的政治事件,天平時期大規模興建佛寺和統治階級日益增長的奢侈慾望,剝削逐年加重。公民爲逃避不堪負擔的沉重剝削,開始棄田浮浪各地,或寄身於貴族、寺院和地方豪族權勢之家。

    與此相反,貴族開始侵奪兼併公地,班田收授法難以按期實行。天皇朝廷鼓勵墾田,頒佈“三世一身法”,謀求解決矛盾,但收效甚微。

    這也完美的說明了爲啥武藤一郎這樣的人到了大唐被李倓抓起來了之後索性就把自己直接當成了大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