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595章 未經科舉的官吏
    除了李隆基當皇帝的時候大大的重用胡人邊將之外,其實早在李世民當政的時候,胡人就已經在大唐的戰場上立下過赫赫戰功了。

    李倓雖然知道的不少,但是卻也有着很多他並不知道的,這其中就包括之前許遠告訴他的一個人。

    按照許遠的說法,李世民時期的大唐之所以能夠如此繁榮昌盛,跟當時的整個治國理念有很大關係,李世民打破民族界限,對所有大唐的友好民族都敞開懷抱。

    也正因如此,在唐朝時期的朝廷和軍隊中,出現了許多其他民族的官吏和將領。而且,李世民在許遠他們的眼中總體上還是任人唯賢的,凡是有真才實學,有利於大唐繁榮的官吏和將軍都會委以重任。

    所以在當時的軍隊中,有一位胡人將軍,非常英勇,深受唐太宗的賞識,此人的名字叫做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原本只是一個小部落的可汗,後來再大唐帝國的感召下,歸降李世民。

    此人戰績輝煌,曾經指揮大軍把吐谷渾打得片甲不留。此外,他與侯君集一起還滅了高昌國,在一百多年之前,契苾何力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所向披靡,一路打到平壤,還俘獲了國王。

    除了作戰勇猛無比,契苾何力爲人非常重義氣、守承諾。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契苾何力曾經以八百人的兵力頑強阻擊一萬多人的敵軍,而且他絲毫沒有人數上的劣勢而膽怯。他反而越戰越猛,打得敵軍狼狽不堪,堪稱是這個時代的八百勇士。

    李世民對於這樣勇猛的他自然也是既欣賞,又敬佩,還曾經親自給他敷藥治療。

    這也令契苾何力非常感動,更加堅定了忠於大唐的決心。在契苾何力會部落探望母親的時候,不幸被勾結薛延陀部的叛徒劫持,並威脅他一起反唐。

    當時,大唐朝廷中,部分朝臣認爲契苾何力肯定會反唐,但李世民卻一口斷定他必定不會反叛大唐。事實證明,唐太宗的眼光和判斷完全正確。契苾何力面對勸降他的薛延陀可汗,拿刀割下自己的左耳,以此表明誓死終於大唐的決心。

    李世民得知這一情況後,那是又感動又敬佩,通過答應薛延陀的任何要求換回契苾何力這個人才。

    後來,對待這樣一個忠勇雙全的人才,大唐自然也是給予了十分優待,契苾何力後來被封爲涼國公,後來契苾何力卻不幸病逝,朝廷追封爲他爲幷州大都督。

    不僅如此,因爲契苾何力一生戰功無數,而且忠君愛國,唐太宗李世民對他也是十分喜愛和欽佩,於是決定安排他陪葬昭陵,這個規格可是相當榮耀了,就相當於是跟李世民生死都不分離了。

    當年不管是從國力上看還是從兵力上看都比不上李隆基的開元的大唐之所能夠成爲歷史上的一個鼎盛時代,其實通過契苾何力這麼個人物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世民治理之下的大唐的強盛源於它的包容和開放,李世民自然也是功不可沒,正是他的賢明和勤政愛民,令大唐八方來朝,臣服四海,這才爲了日後的盛世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實李倓對於李世民這個人還是不怎麼感冒的,但是在這方面上,他做的實在是讓人沒啥可說的,一個胡人部族的首領能讓他這麼信任,且不說別的,對於他這個皇帝自己來說也是需要非常之大的勇氣的。

    之前李倓在起步的時候,僕骨部對於他的幫助也是非常之大,但是李倓卻一直都不敢跟他們走的太近,並且之後又讓回紇人在北邊制衡他們才能放心,在這一點上比較,當年的李世民的確是比他更加的有道。

    不過李倓自己覺得自己也沒做錯,畢竟當年的李世民是帶着天可汗的威名的,但是自己卻沒有那樣的待遇了。

    這個故事雖說是說李世民比較牛掰的,但是對於李倓卻也是十分的有用,畢竟現在他用武藤一郎,跟當年的事兒還是有着幾分的異曲同工之妙的。

    且不說別的,武藤一郎爲大唐建造的那些個戰艦就在那擺着呢,誰要是不服,那完全是可以去看一看的。

    現在對於武藤一郎來說,缺少的其實就是他的戰艦得給大唐打上一次勝仗再說,所以李倓纔給他們定下來了這麼一個兩年的期限,在這兩年之中他們要是真的能把西方人給打出個好歹來了,武藤一郎就更加的穩了。

    但是對於這個事兒,李倓的確是說的厲害,雖然他知道西方人現在的老巢大概在什麼地方,但是他還真就不能讓張衝出海去直接攻打他們,畢竟這中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所以他只能是讓張衝儘量的再一次尋找到敵軍的蛛絲馬跡,最好是讓他們知道大唐水軍的存在,這樣一來,他們自然會派兵,只要他們派兵了,就會給大唐的戰士們打勝仗的機會。

    不管是多大的勝仗,只要是大唐的水軍能在跟金髮碧眼的人之間的戰鬥中取得勝利了,那武藤一郎的資本基本上也就夠了。

    李倓非得讓武藤一郎迅速的上位自然也並不是因爲武藤一郎對於他有那麼的重要,而是要通過他開創一個先河,這倒是跟武藤一郎是不是倭國人沒什麼關係。

    之前在大唐當官的倭國人不是遣唐使就是自小在大唐長大的,而且參與了大唐的科舉了,這在李倓這裏是不算數的,現在他需要的就是一個沒參加過科舉的。

    其實張巡和許遠他們幾個已經意識到了李倓想要幹啥了,他們在內心裏面也是相當的抗拒的,不過他們知道,自己身爲臣子,抗拒是沒什麼用的,就得慢慢的接受李倓的決定和想法纔行,要不然自己也就不用在大唐的朝堂裏面混了。

    私下裏他們幾個也不是沒討論過是不是有勸一勸李倓的必要,但是最後他們都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