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71章 解散國會
    督軍團宣稱獨立是“兵諫”,如果黎肯接受他們所提的解散國會、改正憲法、組織健全內閣、摒斥“公府僉壬”四個條件,就可以取消獨立,向黎俯首認罪。

    所謂公府僉壬,不僅指公府軍事幕僚處的一批幕僚,還有與黎接近的政客和國會議員在內。

    他們別有用心地編造出“三策士”、“四凶”、“五鬼”、“十三暴徒”等名目。

    三策士指郭同、汪彭年、章士釗。

    四凶指丁世嶧、哈漢章、金永炎、黎澍。

    五鬼指湯漪、郭同、汪彭年、哈漢章、金永炎。

    十三暴徒指褚輔成、湯漪、白逾桓、李述膺、何雯、凌鉞、彭允彝、呂復、蕭晉榮、韓玉辰、秦肅三、焦易堂、鄒魯。

    其中有些人是被重複排列的。有些人並非與黎接近的人物,所謂十三暴徒都是原屬於國民黨或與研究系不合作的國會議員。爲了便於打擊這些人,督軍團把他們都列入“公府僉壬”。

    督軍團的兵諫要求其實是欺騙黎元洪的一種手段。如果黎屈服,他們即藉口總統威信已失而將黎趕走。這是徐州會議的預定計劃。

    黎元洪這時還完全被矇在鼓裏。想捨車保帥,接受其中一些條件,如改正憲法、摒斥“僉壬”,以平督軍團之怒。對於解散國會,在黎元洪看來是對民國說來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

    他用“不違法、不戀位、不怕死”,來表示不接受的決心。

    由於黎的態度逐步軟化,原屬於國民黨的國會議員紛紛避難南下,或者躲在六國飯店裏持觀望態度。屬於國民黨在北京的報紙紛紛停刊。

    研究系議員則有八十餘人提出辭職以拆國會的臺,國會不待解散已經形成瓦解。

    公府幕僚哈漢章、金永炎、黎澍也都提出辭職,黎一律予以批准。

    連不在僉壬名單之內的公府祕書長夏壽康、副祕書長饒漢祥也都通電自請處分。但是黎的軟弱不僅沒有挽回時局的危機,反而助長了督軍團的囂張氣焰。

    在督軍團扣留鐵路車輛運兵北來的嚴重威脅下,困在公府的黎元洪一再電請徐世昌、梁啓超晉京進行調解。但是,徐以“杜門謝客”、梁以“與世暫絕”作爲回答。

    五月三十日黎向獨立各省發出表明心跡的“告哀”電,並致電張勳。

    電雲:“芝泉磊落光明,功在民國。……爲謀必忠,愛人以德。……執事元老壯猷,萬流仰鏡。望即剴切勸導,以安大局”。

    六月一日他又發電質問督軍團:“今日爲憲法而獨立,則尚在二讀之時;爲元首而獨立,則並無謀叛之事。”

    另外,黎元洪還是不休地催促李經羲到北京組織內閣。

    李不敢前來,勸黎電召張勳晉京調停時局。其理由:

    一是張勳是督軍團的大盟主,足以控制督軍團。

    二是張勳未向北京政.府宣佈獨立,因此具有居間調停的良好條件。

    三是張勳和他的私人關係很密切,如肯晉京調停,就能夠加強他的內閣地位,並支援總統,穩定澄清時局。

    正在這個時候,張勳有回電表示擁護總統,願意出面調停。

    黎元洪於是於六月一日除派專車到徐州迎接張,並以總統命令召喚張勳晉京調停時局。

    命令說:“安徽督軍張勳來電瀝陳時局,情詞懇摯。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誠信未孚,致爲國家禦侮之官,竟有藩鎮聯兵之禍,事與心左,慨慊交深。張勳功高望重,公誠愛國,盼即迅速來京,共商國事,必能匡濟時艱,挽回大局,跂予望之!”

    或許黎元洪的耳目也太欠靈通,或許是人總是更願意懷着好的願望,張勳早已露出了許多的馬腳,黎卻似乎是一無所知。

    民國六年六月七日,張勳率領辮子軍步、馬、炮兵共十營約五千人及隨員一百餘人由徐州動身,八日行抵天津。

    他動身前通電獨立各省說:“挈隊入都,共規長策。盼堅持原旨,一致進行。各省出發軍隊,均望暫屯原處,勿再進札。勳抵京後,當即馳電籌備。”

    到天津的當天,張勳就對前來歡迎的總統府祕書長夏壽康提出:限期三日,解散國會,否則他就不管調停了。

    黎元洪得知張勳的要求,頓感五雷轟頂。各省督軍鬧獨立,就是爲了解散國會。如果他能接受這個條件,還用得着請人調停嗎?如今張勳大軍壓境,比那些鬧獨立的督軍更危險。

    不久之前,黎元洪曾一再表示“寧可犧牲總統,絕不解散國會”,如今這些豪言壯語已被他拋到九霄雲外。

    擺在黎元洪面前最迫切的問題是穩住張勳。

    但國會也不是說解散就能解散的。法律規定,總統下令解散國會,必須要由國務總理副署方能生效。段祺瑞被罷免後,代理國務總理的是老法學家伍廷芳。

    作爲中國第一位法學博士,伍廷芳抵死也不肯副署這樣的命令。

    他對前來做工作的步軍統領江朝宗說:“職可辭,名不可署!頭可斷,法不可違!”

    黎元洪見伍廷芳油鹽不進,只好對張勳說:“不是我不想解散國會,是找不到副署命令的人啊!”

    大老粗張勳不管這套,他回話說:“要什麼副署?發道命令解散了就是了。”

    沒辦法,黎元洪只好派人到天津找新任內閣總理李經羲。

    李說什麼也不幹,理由是自己尚未履職,沒有資格副署。

    無計可施的夏壽康只好去找段祺瑞幫忙。段祺瑞說,你們不都讓我下臺了嗎?我怎麼還有資格副署呢?

    眼看張勳給出的最後期限就要到了,還是沒人副署命令,黎元洪急得團團轉。

    最後關頭,步軍統領江朝宗出面,以代理總理的名義副署了國會解散令。可笑的是,江朝宗這個代理總理只當了十二天,他乾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解散國會。

    江朝宗也不想當千古罪人,副署了國會解散令後便通電全國:

    “現在時艱孔亟,險象環生,大局岌岌,不可終日,總統爲救國安民計,於是有本日國會改選之命令。朝宗仰承知遇,權代總理,誠不忍全國疑謗,集於主座之一身,特爲依法副署,借負完全責任,區區之意,欲以維持大局,保衛京畿,使神州不至分崩,生靈不罹塗炭。一俟正式內閣成立,即行引退。違法之責,所不敢辭。知我罪我,聽諸輿論而已。”

    同一天黎通元洪電全國,解釋自己的苦衷:

    “元洪自就任以來,首以尊重民意,謹守《約法》爲職志,雖德薄能鮮,未饜輿情,而守法勿渝之素懷,當爲國人所共諒,乃者國會再開,成績尚鮮,憲法會議,於行政立法兩方權力,畸輕畸重,未劑於平,致滋口實。皖奉發難,海內騷然,衆矢所集,皆在國會,請求解散者,呈電絡繹,異口同聲。死洪以《約法》無解散之明文,未便破壞法律,曲徇衆議,而解紛靖難,智勇俱窮,亟思遜位避賢,還我初服,乃各路兵隊,逼近京畿,更於天津設立總參謀處,自由號召,並聞有組織臨時政.府與復辟兩說,人心浮動,訛言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