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98章 六道命令
    主站派可不管電令還是總統命令,馮國璋的電令發表後,曹錕和張懷芝立刻要求發給南征軍費二百萬元。

    各省軍閥也在對南用兵的大旗下下紛紛催索軍餉,截留稅收,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

    馮國璋對主戰派只能是步步退讓。

    民國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馮國璋特派段祺瑞爲參戰(歐戰)督辦,派段芝貴任爲陸軍總長。

    同一天還下一道手令,以後關於參戰事務均交參戰督辦處理,不必呈送府、院。

    馮的本意是這樣就可以和和段劃分了勢力範圍,對外問題交段處理,對內問題由他主持。希望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段也很樂意做這個參戰督辦,因爲他深知督軍團是一種利害結合,張勳復辟前車可鑑。如果他自己無可用之兵,則一切是空的。

    做了參戰督辦,就可以利用日本軍械和借款,暗中建立自己的軍隊。

    段祺瑞就任參戰督辦後,督辦公署正式成立。以靳雲鵬爲參謀處處長,張志潭爲機要處處長,羅開榜爲軍備處處長,陳籙爲外事處處長,衛興武爲副官處處長。

    不知是是小徐出的主意還是段祺瑞自己想到的妙策:督辦公署聘政.府各部總長爲參贊,次長爲參議。於是,這個督辦公署成了內閣以外的另一政.府,

    事實上段對出兵國外作戰並無興趣,而是想利用出兵之名,編練一支可以由他自己控制的參戰軍。就如當年袁世凱在洪憲時期,編練模範軍一樣。

    馮國璋本意是要把段祺瑞的權力限制在對外問題上,結果適得其反。

    參戰督辦並不隸屬內閣,他的一切決定可以直接發交有關各部辦理。對內可以發號施令調動軍隊,對外可以憑藉這個機構直接取得外援。糊里糊塗中軍政大權反而因此而落在段祺瑞手中。加之王士珍的無爲,結果自這個參戰督辦公署成立後,內閣倒有些名存實亡了。

    這樣一來,馮想剝奪段的權力,和逐段下臺的一切努力都化爲了烏有。

    有說直系和桂系之間曾有祕密約定:即直系在北方推翻段內閣、取消臨時參議院;桂系則在南方推翻護法的軍政.府、取消非常國會。然後南北統一召集新國會,推舉馮國璋爲大總統。馮國璋和黎元洪都乾的是袁世凱的任期,已經快到屆了。

    在段內閣垮臺後,天津會議後讓主戰派成爲主導,直系並不能掌握北方的局勢。這使得桂系,不能不對取消廣州的護法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行動,不敢擅行。

    主戰派威脅叫囂要他對南方下討伐令,而桂系則催促他下停戰令。馮國璋在兩難中想出一條出路,他密令李純電勸陸榮廷取消兩廣自主。

    兩廣取消了自主,主戰派便師出無名,這樣就可以實現南北休戰。

    桂系鑑於段內閣名倒而實不倒,主戰派勢大,堅持北京政.府先下停戰令,然後召開南北和談以達成南北統一。

    陸榮廷向李純表示:只要北軍退出嶽州,桂軍也可以從湖南撤退回粵。

    馮國璋爲了表示對桂系的讓步,十二月二十一日,馮下令任命李靜誠爲廣西省長。李靜誠是廣西督署的參謀長,任命李靜誠爲廣西省長是陸榮廷的意見,這是馮對桂系作出的姿態。

    李靜誠則隨後向北京政.府保薦張德潤爲政務廳長,這表示桂系已經事實上取消自主了。

    李靜誠(1867-1944)廣西武鳴人,壯族。清末貢生。多次鄉試落第後改學刑名,進身仕途,先後在府、廳、州、縣衙門充當幕僚,掌管刑名、錢糧、文案十餘年。

    清宣統三年(1911)五月,隨龍濟光到廣東陸路提督衙門供職。

    辛亥革命後回廣西追隨陸榮廷,歷任南寧軍政.府副祕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祕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省長公署財政廳廳長等職。曾積極參與討袁護國運動。

    桂系不但先下了停戰令,還間接表示了不繼續作戰。“聯帥”譚浩明在答覆漢口和南昌兩個商會的電報中特別強調和聲明,南軍決不侵犯湖北和江西。

    直系的湖北督軍王佔元爲了配合桂系的行動,也請求北京政.府準其調回第二師,以新開到嶽州的第十一師師長李奎元接任嶽州城防司令;這些都表示直、桂兩系的合作關係正在積極加強。

    繼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的電令後,馮國璋曾發出一電:“前因湘事失敗,欲利用停戰之名,騰出時間以籌軍備。”並以大元帥名義電令各軍分途出發,表明他也是個主戰派。但十二月二十六日馮又忽然下了停戰佈告。

    一方面向桂系表示接受了他們請下停戰令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向北方主戰派解釋停戰佈告與停戰令有區別,停戰佈告不是正式文告,隨時可以改變。

    他把“停戰佈告”說成是“武裝和平”,如果南方不聽話便仍然進行討南軍事。

    桂系對馮國璋的停戰佈告感到滿意,陸榮廷建議推岑春煊爲南方議和總代表,希望北方也推出議和代表來以便舉行南北和議。

    北方主戰派反對南北和議,堅持對南方動武。爲了向馮國璋施加壓力,皖系政客們放出一個風來,說如果馮堅持不下討伐令,皖系即以非常手段對付馮。不待新國會成立,即由臨時參議院通過議案,迎接黎元洪覆任大總統。

    這個威脅相當有效,馮國璋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敷衍之法,試圖把南方的“全面討伐”壓縮爲“局部討伐”,把主戰派對南方討伐導向荊、襄一隅之地。

    在馮看來:荊、襄自主軍本不屬於西南方面,而是地方上的抗命部隊;北軍進攻荊、襄只是剿匪行爲而不是對南用兵,這一來對南方也好交代。

    怕引起桂系誤會,馮國璋通過陳光遠向桂系解釋,荊、襄問題是湖北內部問題。又通過王士珍對岑春煊解釋:“局部討伐令決不會影響南北的和局。”

    他拍電給岑春煊,邀請岑到北京磋商南北和平問題,作爲復陸榮廷請岑春煊爲南方議和總代表的電報的答覆。

    民國七年年一月十三日,徐樹錚鼓動倪嗣沖出面策動,主戰的十六省區的軍閥聯名通電,反對“局部討伐”,堅持全面討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聯名提出罷免李純。

    李純成爲段系攻擊馮系的替罪羊,皖系把全部怒火都發在他的身上。

    不堪重負的李純,一連發出三個電報請求辭職。

    他在最後一次電報中憤慨地說:“反覆矛盾之所爲,君子所恥;而進退出處之際,古人所難。二者不可得兼,則寧犧牲其所難,而決不容忍遷就以忘其所恥。既知任重力微,即當潔身遠行。並非避嫌負氣,不過行其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