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371章 緊鑼密鼓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四日上午五時,孫中山偕許崇智、胡漢民等由拓本圩登陸,十一時五十五分抵將軍橋(距桂林城五里許)。

    桂林各機關團體各界人士立道旁歡迎,抵歡迎場所時,典禮隊的炮隊在郭家山對面鳴放禮炮一百零一響。中山先生入歡迎亭時,歡迎人的人們脫帽舉旗致敬,並歡呼:“新廣西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歲!”還高唱一首歡迎歌。

    十二月七日桂林軍、政、學七十六個團體舉行盛大的歡迎會,孫中山發表專題演講,講題是“三民主義爲造成新世界之工具”。

    孫言道:“本大總統這次誓師北伐,經過桂林,借這個機會能夠和諸君見面,可算是一段大因緣。諸君今天來歡迎本大總統,本大總統更希望諸君來歡迎民國的主義,革命的道理,那就是革命黨主張的三民主義。本大總統是主張三民主義的發起人,三民主義如果能夠實行,民國纔可以建設得好。……”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義也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的主要思想是反對封建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的主要思想是實行爲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的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爲平均地權,二爲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在這次講演中,孫就三民主義的內容、價值取向做了詳盡講解。

    十二月九日桂林的學界舉行歡迎大會,孫中山在會上以“知難行易”爲題,發表了演講。用自己的革命經歷反覆講解“知之維艱,行之非艱”的道理。

    十日下午一時,粵、滇、贛三軍全體軍官一千餘人在總統行轅開會歡迎孫中山,各界紳民憑入場券列席。會議由贛軍總司令彭程萬主持,贛軍參謀長宣讀頌詞。

    孫登臺發表了“軍人精神教育”的主題演講,歷時一時半。

    李烈鈞、胡漢民、許崇智及前四川總司令呂超相繼演說。

    會議結束時,孫中山發佈命令,要求廣西省長馬君武注意地方治安、整飭吏治、肅清土匪、約束士兵。

    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後改名和,字厚山,號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於廣西桂林恭城縣。爲中國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教育家。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廣西大學的創建人和首任校長。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留日期間結識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參與組建中國同盟會,是中國同盟會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報》的主要撰稿人。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先後擔任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等職務。後又擔任孫中山革命政.府祕書長、是中國國民黨元老級人物。

    民國十三年(1924年),馬君武開始淡出政壇,投入教育事業,先後擔任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國立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公學、國立廣西大學等學校校長。與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馬”之譽。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孫中山在桂林發出通電,宣佈徐世昌賣國。

    電雲:“山東問題,徐世昌久欲與日本直接交涉,只因國民監視綦嚴,不敢肆行己意。今竟借華盛頓會議,派遣代表赴美,以英美兩國勸告爲詞,悍然與日本直接交涉,而無所忌憚,實屬罪不容誅!本大總統以救國討賊爲己任,除竭力主張無條件收回山東一切權利,廢除廿一條款外,特宣佈徐世昌及其黨羽賣國奸謀。凡我國民,其共起誅之。”

    蔣中正於十二月二十二日應孫中山召赴桂林,先抵廣州,奉孫的指示,一路上在旅館和舟車中草擬北伐作戰計劃書。現在,他已是最受孫信任和重用之人。

    蔣剛到廣州,有一位傳奇人物也到了廣州,就是徐樹錚。小徐的南下的任務,是代表皖系和國民黨談合作,共同對付直系。

    先前,孫中山已與段祺瑞通過中間人有過聯繫,所以有北京政.府支援桂軍的那批軍火,由日本貨輪小山丸裝運準備出海時,船還沒有開出上海的吳淞港,就被盧永祥、何豐林等予以扣留的事情發生。也就是說,他們間的合作已經在進行之中。

    此前段祺瑞對孫中山應該是恨之入骨,提到段孫也是咬牙切齒,但是爲了共同的需要,可以開展合作。看來有時候,這人世間真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當小徐抵穗後,孫中山即電令廖仲愷、汪兆銘和蔣中正爲代表,與小徐密商聯合打擊直系的軍事計劃。

    電雲:“茲請兩兄及介石爲我代表,與切商軍事之進行。現我軍決於舊曆年後用兵,希望皖系策應,使直系更無歸路。自來戰略因於政略,吾人政略既同,斯爲南北一致,以定中國,其庶幾也。”

    二十三日,廣州總統府祕書長,拿着孫中山的急電,督促蔣中正速偕戴傳賢赴桂林。

    蔣於一九二二年一月三日離廣州,經三水、梧州、昭平、陽朔,於十八日抵達桂林。

    三十日蔣約文官長鬍漢民赴大本營謁見孫中山,商決出師北伐的日期,並決定將大本營移設韶州。

    二月十二日,張作霖派代表李紹林到桂林晉謁孫中山,商討合作計劃,以便南北夾擊曹、吳。

    二月十三日,困居北京城內的段祺瑞,在四個日本人保護下,化裝乘汽車由北京逃出。經過通州時,得到當地奉軍的幫助,當天到達了天津。

    二十日,段祺瑞亦派代表周善培到廣東。

    這便是被後人稱之爲的,孫、段、張三角聯盟。

    孫中山不能忍受陳炯明的處處掣肘,決定自己率兵北伐,遂命令李烈鈞所屬的滇黔贛聯軍和許崇智所屬的粵軍一齊集中桂林,準備取道湖南北伐。

    孫下令編北伐軍爲三個軍,李烈鈞爲第一軍長、許崇智爲第二軍長、李福林爲第三軍長。同時電召陳炯明到梧州來討論北伐問題,擬抽調粵軍四十個營加入北伐,北伐軍的軍火軍費也由廣東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