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384章 治國策電
    也真奇了怪了,黎元洪越不想幹,這些人越是逼着他,求着他幹。曹錕、吳佩孚、蕭耀南、劉承恩、田中玉、齊變元、王瑚、許世英、王懷慶等軍政長官,一個電報接一個電報的勸進。各方面代表,一批接一批的造訪。他們好像還分了班,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黎元洪開始還能挺住,但終於喫不住勁了。特別是聽了一個議員的幾句話,簡直讓他有些無地自容。

    那個議員的話是:“您不出山,難道任由他們胡來嗎,黎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

    六月六日,天津黎宅舉行談話會,參加者有舊國會的兩院議長,曹吳等重要軍人的代表,各省團體代表多人。黎元洪親切地招待他們,略致寒暄之辭後,就拿出一張電稿請大家傳閱。

    他補充說:“這個電稿上所寫的,辦得到我就復職,辦不到就請你們另選高明。”

    說完他就叫幕僚們代爲招待來賓,自己則搖着肥碩的身驅退入內室。

    這就是黎元洪著名的治國策電,由饒漢祥主筆,滔滔三千言,主張廢督裁兵。

    電曰:“前讀第一屆國會參議院王議長,衆議院吳議長等宣言,由合法總統依法組織政.府,並承曹、吳兩巡閱使等十省區冬電,請依法復位,以維國本,曾經覆電辭謝。頃復奉齊督軍(燮元)等十五省區冬電,及海軍薩上將(鎮冰)各總司令等江電,京省各議會教育會、商會等來電,均請旋京復職。又承兩位議長暨各省區各團體代表敦促,僉以回覆法統,責無旁貸,衆意所趨,情詞迫至,人非木石,能無動懷?第念元洪對於國會,負疚已深。當時恐京畿喋血,曲徇衆請,國會改選,以救地方,所以紓一時之難;總統辭職,以謝國會,所以嚴萬世之防。亦既引咎避位,昭告國人,方殷思過之心,敢重食言之罪?縱國會諸公矜而復我,我獨不愧於心歟?

    “抑諸公所以推元洪者,謂其能統一也。十年以還,兵禍不絕,積骸齊阜,流血成川。斷手削足之慘狀,孤兒寡婦之哭聲,扶吊未終,死傷又至。必謂恢復法統,便可立消兵氛,永杜爭端,雖三尺童子,未敢妄信,毋亦爲醫者入手之方,而癥結必有在乎?癥結惟何?督軍制之召亂而已!民軍崛興,首置都督,北方因之,遂成定製。名號屢易,權力未移,千夫所指,久爲詬病,舉其大害,厥有五端:

    “練兵定額,基於國防。歐戰既終,皆縮軍備,亦實見軍國主義,自促危亡。獨我國積貧,甲於世界,兵額之衆,竟駭聽聞。友邦之勸告不聞,人民之呼籲弗恤。強者擁以益地,弱者倚以負嵎。雖連年以來,或請裁兵,或被繳械,卒之前省後增,此損彼益,一遣一招,糜費更多。遣之則兵散爲匪,招之則匪聚爲兵,勢必至無人不兵,無兵不匪,誰實爲之?至於此極。一也。

    “度支原則,出入相權,自擁兵爲雄,日事聚斂,始挪省稅,終截國賦。中央以外債爲天源,而典質皆絕。官吏以橫徵爲上選,而羅掘俱窮。弁髦定章,蹂躪預算,預徵至及於數載,重納又艱於崇朝。以言節流,則校署空虛;以言開源,則市廛蕭索。賣女鬻兒,禍延數世,怨氣所積,天怒人恫。二也。

    “軍位既尊,爭端遂起,下放其上,時有所聞。婚媾兇終,師友義絕,翻雲覆雨,人道蕩然!或乃……宰制一省,復冀兼圻,……扼據要塞,侵奪鄰封。猜忌既生,殺機愈烈,始則強與弱爭,繼則強與強爭,終則合衆弱以與一強爭,均可泄其私仇,寧以國爲孤注。下民何辜,供其荼毒。三也。

    “共和精神,首重民治。……自督軍制興,濫用威權,干涉政治,囊括賦稅,變更官吏。有利於私者,弊政必留;有害於私者,善政必阻。省長皆其姻婭,議員皆有重儓。官治已難,遑問民治?憂時之士,創爲省憲,冀制狂瀾。……顧按其實際,以爲積重難返之勢。……易湯沿藥,根本不除,雖有省憲,將焉用之?假聯省自治之名,行藩鎮剽分之實,魚肉我民,而重欺之,孑遺幾何,抑胡太忍。四也。

    “立憲必有政黨,政黨必有政爭,果由軌道,則政爭愈烈,真義愈明,亦復何害。顧大權所集,既在督軍,政黨爭權,遂思憑藉。二年之役,則政黨擁督軍爲後盾,六年之役,則政黨倚督軍爲中心。自是厥後,南與南爭,北與北爭,一省之內,分數區焉!一人之下,分數系焉!政客借實力以自雄,軍人假名流以爲重。縱橫捭闔,各戴一尊。……卒至樹倒猻散,城崩狐遷,軍人身徇,政客他適。受其害者,又有別人。斬艾無遺,終於自殺,怒潮推演,可爲寒心。五也。

    “其餘禍害,尚有不勝枚舉者。……今日國家危亡,已迫眉睫,非即行廢督,無以圖存。若猶觀望徘徊,國民以生死所關,亦必起而自救,恐督軍身受之禍,將不忍言。爲大局求解決,爲個人策安全,莫甚於此。……

    “督軍諸公,如果力求統一,即請俯聽芻言,立釋兵柄,上至巡閱,下至護軍,皆剋日解職,待元洪于都門之下,共籌國是。……國會及地方團體,如必欲敦促元洪,亦請先以誠懇之心,爲民請命,勸告各督,先令實行。果能各省一致,迅行結束,通告國人,元洪當不避艱險,不計期間,從督軍之後,慨然入都,且願請國會諸公繩以從前解散之罪,以爲異日違法者戒。奴隸牛馬,萬劫不復,元洪雖求爲平民,且不可得,總統云乎哉?……若衆必欲留國家障礙之官,而以坐視不救之罪,責退職五年之前總統,不其惑歟?諸公公忠謀國,當鑑此心,如以實權爲難捨,以虛號爲可娛,則解釋法律,正復多端,亦各行其志而已。”

    黎元洪的電報發表後,吳佩孚於七日有電贊同。

    電略雲:“誓以至誠贊助大計,願奉命爲前驅,作各省之先導……”

    吳佩孚原決定親身赴天津迎黎出山,因接到電報而中止行程。

    緊接着曹錕、吳佩孚有聯合通電響應。

    電略雲:“廢督裁兵,錕、孚願爲首倡。”

    黎元洪收到曹、吳聯電後再補發一個電報雲:“救國大計,非可徒作空言。若公等無切實表示,不即日全體解去兵柄,則元洪不能冒昧來京。”

    廢督裁兵是當時人民最迫切的願望,黎元洪抓住了這個題目,老實說沒人敢反對。

    於是直系軍人一致發出贊同之聲,江西督軍陳光遠願意首先解職:“一面收束軍署各事,一面暫以個人名義維繫軍心。”

    接着陝西督軍劉鎮華、山西督軍閻錫山、湖北督軍蕭耀南、四川督軍劉湘、山東督軍田中玉、安徽督軍張文生、江蘇督軍齊燮元、海軍林葆懌、杜錫珪、薩鎮冰等均紛紛通電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