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
    1908年7月起,胡適由投稿的作者,變成了刊物的編者和記者,旬報從第24期以下歸他編輯,文章也寫得更多了。他的興趣很廣泛,青年人精力又充沛,簡直什麼文章都寫。他不僅寫長篇,也寫短篇小說,寫傳記,寫詩歌詞曲,也寫社說、論說、叢談、札記,也兼作翻譯,還充當記者,採寫時聞和時評。有時候,全期的文字,從論說到時聞,差不多都是他包做的。

    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胡適的思想很活躍,表現爲一種早期的全面萌發的狀態。如反對迷信的無神論;反對家族承繼習俗的“無後主義”;既要父母主婚,又要子女有權干預的折中的婚姻觀;重視教育,看重文藝的社會教育作用,等等。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胡適這時期的愛國思想。他寫過一篇《讀愛國二童子傳》的書評,介紹小說《愛國二童子傳》,指出那書“真可以激發國民的自治思想,實業思想,愛國思想”。

    在社說《愛國》一篇裏,他說:“國是人人都要愛的,愛國是人人本分的事;愛國的人,第一件,要保存祖國的光榮歷史,不可忘記;忘記了自己祖國的歷史,便要卑鄙齷齪,甘心作人家的牛馬奴隸了。你看現在的人,把我們祖國的榮光歷史忘記了,便甘心媚外,處處說外國人好,說中國人不好,那裏曉得他們祖宗原是很光榮的,不過到了如今,生生地給這班不爭氣的子孫糟蹋了,唉,可慘呀!”

    胡適在《競業旬報》上發表的創作,有幾篇傳記頗有意味。其中一篇《中國第一偉人楊斯盛傳》,寫的是楊斯盛13歲流落到上海,“立定了腳跟喫苦,駝起了肩頭做工”,辛辛苦苦幾十年,積攢了幾十萬家財,由一個勞動者變成了大富翁,又熱心公益事業,“破家興學”的動人故事。胡適稱讚楊斯盛是一位“可敬可愛,可師可法的”“大豪傑”,特爲他立傳表彰。

    楊斯盛(1851年12月4日—1908年5月29日),字錦春,小名阿毛,上海浦東人。父母早亡,13歲去浦西謀生,學做泥水匠,勤奮好學,爲人正直,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楊斯盛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由中國人辦的營造廠——楊瑞泰營造廠,成爲近代建築史上的一個創舉。清光緒年間,楊斯盛承建外灘江海關北樓,一舉成名,時稱工界偉人、營造泰斗、上海水木業公所領袖董事、浦東幫建築業的領袖。楊斯盛被人稱爲“近代建築營造業的一代宗師”。

    楊斯盛幼年遭失學之痛,壯年以琅琅誦讀爲樂,晚年則立捐產興學之志。1905年,他在《捐產興學啓》中說:“值此國步維艱,不可終日,聽名人言論,必以興教育爲救國第一義。私念僕亦國民也,以區區家產,與其傳給子孫,使賢者損志,愚者益過,何如移作興學,完成我國民一份子之義務,且使子孫與被澤焉。”

    爲了興學,1904年,楊斯盛先在宗祠設義塾,將上海一所別墅改爲廣明小學,翌年,增設廣明師範講習所。並在浦東六裏橋購地40餘畝,興建浦東中學。1906年正月開工,由黃炎培設計、楊公親自監督,同年十二月,校舍竣工,教學設施堪稱滬一流,所聘辦學人才亦是一流,李平書、黃炎培、秦錫田、陸家驥、張伯初等出任校董。與此同時,爲了更好地造福桑梓,他又相繼在蔡路創辦浦東中學第二附屬小學、在合慶創辦浦東中學第三附屬小學。秉承遺訓,浦東中學校董會和其家屬,又繼續創辦了斯盛小學和斯盛中學。爲了讓更多的貧苦大衆接受教育和傳播革命思想,組織教師和學生開辦了浦東中學夜校。

    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8日)浦東中學正式開學,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二月初八(1907年3月21日),楊斯盛提出“勤樸”校訓作爲辦學宗旨,他說:第一是勤,學生是中國的主人翁,擔當中國未來的一切事業,要有精神和體魄上的擔當,全看我們能不能勤,不勤就永遠沒有希望。第二是樸,繁華奢侈,是樸的反面,凡是貪享受,愛繁華的人,永遠沒有希望。人心不能兩用,自古成就事業者,不管做學問,還是從事實業的,無不專心致志。

    楊公捐產興學的目的:一是爲國造就科學人才,以達“教育救國”振興中華之目的;二是爲浦東“鄉鄰子弟解決失學之苦”。

    楊公一生勞累,身體多病,於1908年5月29日在校內住所長逝。病重時還諄諄叮囑要設法改善教學設備,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浦東子弟來校讀書。

    儘管浦東中學是楊家的私產,先後投入30多萬兩銀子,但臨終前他立下遺囑:“楊氏子孫不得干涉校產校務”,以確保學校的獨立地位,使得學校能夠按照自身的要求發展。

    胡適成爲着名學者後,他對楊斯盛的人格和“毀家興學”之舉的讚賞,也成爲了名人軼事。他的《四十自述》文集中,開卷第一篇就是《中國第一偉人楊斯盛傳》。他也曾應邀爲浦東中學題詞:“楊公發願爲國家造人材,諸位同學應該發願把自己鑄造成器。”

    當然,這爲後話。

    另一篇《中國愛國女傑王昭君傳》,寫的是老而又老的昭君出塞和番的題材。

    王昭君,名嬙,是蜀郡秭歸人氏。他父親王穰,所生只有昭君一女。昭君自幼便和平常女兒家不同,一切舉動都合禮法。長成的時候,生得秀外慧中,絕代丰姿,再加上幽嫡貞靜,所以不到十七歲,便早已通國聞名的了。

    及笄以後,那些世家王孫來求婚的,真個不知其數。他父親總不肯許。恰巧那時元帝選良家女子人宮,王穣聽了這個消息,便來與女兒說知,想要把昭君送進宮去。

    王昭君聽了這話,心中自己估量,自思自己的父親只生一女,古語道得好,“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所益”,父母生我一場,難道親患未報,就此罷了不成?如今不如趁這機會,進得宮去,或者得了天子思寵,得爲昭儀或是捷好,那時可不是連我的父母祖宗都有了光榮,也不枉父母生我一場。主意已定,便極力贊成王穣的說話。

    王穣見女兒情願,便把昭君獻入宮去,這原是昭君一片孝心,想做那光耀門媚的女兒。那裏曉得皇帝的深宮,是一個最悽慘最可憐的地方,

    那宮中幾千宮女,個個擡起頭來,望着皇帝來臨,甚至於有用竹葉插門,鹽水灑地,來引皇帝的羊車的。其實好好一個人,到了這種地方,除了卑鄙齷齪苟且逢迎之外,那裏還有什麼尊嚴可言。昭君到了這個地方,看了這種情形,心想自己容貌雖好,品行雖好,終究不能得天子的寵遇,休說寵遇,簡直連天子的顏色都不大望得見了。要是照這樣下去,還不是到頭做一個白髮宮人麼?